中学数学“导疑探究”教学法探讨论文_王文力

中学数学“导疑探究”教学法探讨论文_王文力

◆ 王文力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66613

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实施“导疑探究”教学法行之有效。

一、概述

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应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发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根本上发挥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导疑探究”教学方法,在授课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创造力、质疑力、探究力,将“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教学生会学”。

二、方法步骤

1.引导自学。一是教师于每节课后布置下节课的自学提纲,包括自学内容、自学要求、自学目标、自学练习题等。自学提纲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与难度出发,它要有启发性、条理性,还要突出重点,可采用填空、判断或研究等形式,通过提纲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刚开始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科书,指导学生完成整个自学过程。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辅导他们自学,并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学检测。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上课时,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学检测,检测的内容应与自学目标相吻合。二是检测结束,教师公布答案,同位交换批阅,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小组一般4人,并进行量化管理。利用捆绑式检测评价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这种手段也强化了后进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加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3.质疑、释疑。一是“学贵质疑,教贵设疑”,疑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思”而不解才有“问”,“问”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索的动力。要让学生满怀激情去“疑”、去“思”、去“问”,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疑的空间和时间。一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学情况提出疑问,先让学生自己互相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指导。二是教师归纳总结学生释疑情况,并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精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精讲过程不重述教科书中学生能看懂、能学会的内容,该讲的重点内容必须讲透。

4.变式练习。有许多题目,是由一道题演变而来的,其思维方式和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在题组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题组设计要注意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多层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同时要注意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改变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附加上一个或多个条件,变成另外的一个或多个题。在变式练习中,可设置巩固性、拓展性、探究性三种类型的练习题,让静止的题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研究探索。一是在本课学习的知识点上,让学生充分研究其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索题,提高学生研究能力。二是实践探索,让学生去探索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且与这节课内容紧密相关的题目或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

6.达标检测。通过检测,教师可测定教学目的是否已经达到、还存有哪些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特别是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为他们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

三、应注意的三点

1.创设问题情境,设疑于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的导入,教师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关键和难点,巧妙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思维,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可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设计出一系列有梯度、有联系的问题,层层深入,步步紧逼,这样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另一方面非常明确地向学生展示了教学目标,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布设陷阱,设疑于重点处。学数学像孩子走路,数学教学中如能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知识“障碍”,布几口“陷阱”,使学生在摔打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无疑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是有益的。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处,如果有意设置疑问、布设陷阱,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交流、探究,能集中群体的智慧,从而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使学生对问题更加明确和理解。

3.设疑于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处。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差错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善于利用这些错误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落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学生对定义、性质、图像之间的联系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和熟练地运用,以致出现错误。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学生在探讨中发现这种解法是错误的,然而为什么错?该如何正确解答呢?结合对这些问题解决过程的暴露,学生对此类题就理解和掌握得更加透彻了。

论文作者:王文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中学数学“导疑探究”教学法探讨论文_王文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