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图示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示论文,小学英语论文,功能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与形象识记材料相比,文字识记材料的记忆效果差得多。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曾强调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柳斌总主编,2000:1106)小学英语课本中,页页附插图,课课有图示,这些活生生的、立体的、形象鲜明的图示融汇贯穿于练习册、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中,从而呈现出知识间的联系,使信息容量增大,知识精度增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图示的功能。
一、平淡变神奇
课文中的图示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恰当地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体会和分析这些图示,就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如教学"Are you Dongdong?"这一句型,教师以人物图像呈现见面时的情景:"Excuse me,are you Dongdong?""No,I'm not.I am the King."这些富于直观形象的图示,具有新颖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多变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发也正是依靠这些事物的具体表象。事实上,课文中的这些图示可以使学生获得近似于电视节目“现场直播”的逼真感。
二、零散变系统
教材中的图示,内容生动具体,主题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形象的感观事物入手,逐步形成抽象的、理性的科学知识。他们的智力从中得到了发展,看图、识图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教授"In The Classroom"时,我们利用有关的句型进行交流。如:
—What's this?—It's a pencil.
—What's that?—It's a book.
—Where is it?—It is in the bag.
—Is this a sharpener?
—Yes,it is./No,it isn't.It's a pencil case.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围绕图示,不断提出问题来启迪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归纳为系统的知识,让学生通过问答、质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完成思维的扩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静态变动态
美的事物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图示也能引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形式上看,图示可同时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教学"The sun rises in the moming"的内容,展示对话图示:
—Dad,what are you doing?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sun?
—OK.The sun rises in the moming and sets down in the evening.
图中以绚丽的色彩、精巧的布局、柔和的线条、和谐的背景和秀丽的风光,展示了大自然的规律。从内容上看,学生在学习一般现在时的同时,认识了“太阳”。同时,学生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进而延伸到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激励学生努力去改造大自然的目的。
四、抽象变具体
学科教学是进行思想教育最常见、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寓德育于图示是小学英语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教学"What's the doing?She is helping the old man/She isplanting a tree near the school gate"等内容,教材中不少图例展示了做好人好事的感人事迹,从而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繁琐变简洁
图示是英语文字的第二语言,它能印证文字内容。如在"Look,listen and say"栏目中,它先声夺人,像磁铁一样强烈地吸引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最佳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迪他们的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看图、析图和忆图的能力。看图是学习英语的向导,是沟通课文、作业的桥梁,是图文结合的媒介。当一幅图展现在面前时,应做到人物、时间、地点、事物、数量等一目了然。析图指的是,除获取图上的某些信息外,还应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力求理顺各要素的关系,并将所获得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和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清楚阐述图示特征的目的。忆图指的是,即使图示所形成的表象与文字相同,也需要巩固记忆,否则会遗忘,使表象回到原始水平。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构成大脑图像知识系统的同时,还应创设增强和巩固表象的条件,注意对图的重新组合、归类转化,将其延伸、发展,构成新图,以达到图文并茂、激发兴趣、开启心智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