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用户自主培训虚拟空间的构建——以中山大学图书馆“新生空间”的设计与应用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山论文,为例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虚拟空间论文,新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与科研不可或缺的职能机构,服务则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1]。信息时代,面对海量的文献资源与多元化的服务,如何提高馆藏利用率,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如何推进在校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3]。为了使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2012年10月,中山大学图书馆成立了由跨部门馆员与来自不同院系学生助理参与的项目组,策划建设“新生空间”网站。 1 前期调研 为了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用户的真实需求,我们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通过访问网页的方式,调查了国内外216所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通过面谈、邮件、在线或纸质调查问卷,收集到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身份层次的152位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利用情况的意见建议。 1.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从内容上看,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基于图书馆基本资源和服务的“入馆培训”,认为这是新生利用图书馆的启蒙教育[4,5],是开启图书馆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6]。在我们调查的范围内,所有的国内图书馆都开展了新生入馆培训和资源利用讲座。而欧美和港澳台图书馆用户培训内容则主要由信息素养的系统教育、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应用、在线专业课和选修课程组成,除了开放时间、馆舍布局和借阅规则外,几乎没有专门的入馆教育。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是国外图书馆用户服务目标是帮助用户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为其独立查找和检索信息做准备,主要培养用户的信息检索技能,使其发展成为终身学习者[7,8];二是国外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较早,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水平普遍较高[9]。 从形式上看,国外和港澳台图书馆大多有独立的网页进行全面系统的用户教育,较为成熟的有: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的信息能力项目;香港理工大学的“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me”;台湾大学“数位学习网”等。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还在“workshop”中为不同层次或类型的用户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与之相比,国内图书馆的指引栏目较分散,导航分配不明确,不能一站式获取,往往要点开数个导航菜单,翻开层层页面才能获得需要的信息。在我们开展调研的时间范围内,少数几个图书馆已经开发出用户自主培训系统并投入使用,如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新生专栏”,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信息素养”在线教育等,这种基于网络的用户自主学习方式正逐渐被国内高校图书馆关注[10]。 从信息载体上看,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静态网页和PPT课件下载这样的常规培训方式仍占很大比重,但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朝着形式多样、多感官并重、可随时随地获取等方向迅速发展。调查发现,漫画、情景视频、实景导览、游戏等生动活泼、表现力强、带入感强的信息载体更能吸引用户注意力,说明问题也更清晰有效[3.9.11]。 1.2 用户反馈信息 根据调研对象的反馈,我们发现,在学术信息获取途径上,有46%的受调查者在搜索学术信息时首选Google学术搜索,因为检索界面简单亲和,内容更新快,能够一站式获取多个数据库的信息,有些还可以直接下载全文;40%的受调查者选择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因为信息来源可靠。另有少量学术信息来自于纸质资源、政府、研究所、学术机构网站和开放获取的资源。 在提高信息检索能力的途径方面,超过60%的受调查者首选向身边的同学老师学习,其次是通过网络自学,而通过图书馆举办的各种讲座和院系开设的专业文献检索课学习则排在最后。由此可见,针对性强、自主性高、可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方式比较受用户欢迎。 在培训主题上,57%的受调查者对专业信息检索技巧最感兴趣,13%的受调查者对图书馆基础服务、数据库综合利用、软件应用最感兴趣。关注图书馆基础服务的用户超过70%是本科一年级学生,关注数据库综合利用的用户超过55%是硕博士和教师,还有21%是本科三、四年级学生。 在培训方式上,61%的受调查者喜欢参加实体课,50%喜欢在线培训方式,47%选择下载课件自学。本科生热衷实体课,而硕士、博士和老师则较喜欢在线培训和下载课件,原因是前者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足,而后者因为实验、课程等原因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所以更喜欢自己计划学习时间。 1.3 调研总结 通过调研数据的汇总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用户培训手段已无法满足图书馆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与培训需要,开发基于网络的自主培训网页或系统是大势所趋[12]。而不同身份、不同学习阶段的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侧重点不同,图书馆需要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图书馆海量的信息资源需要梳理分类,整合多种信息来源渠道的发现系统和学科导航能够简化检索步骤,节省检索时间,更容易被用户接纳[13]。 2 “新生空间”的建构 2.1 整合资源,实现一站式知识获取 “新生空间”网站囊括了图书馆概况、开放时间、书山有路、新生指南、新手速成、达人进阶和学科导航七块内容,从多角度、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向不同层次用户介绍图书馆、馆藏资源以及各种服务。“新生空间”网站的结构框架如表1所示。 在常规高校图书馆新生空间的基础上,根据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在一个网页中把新生需要了解或是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都呈现出来。特别是“学科导航”栏目,根据学科特点与师生需求,整合了相关的已购买资源和网络上权威的、有价值的开放获取资源,减少用户在不同页面中点击查找的繁琐步骤。在新生指南和新手速成栏目中,构建了内容完善、层级清晰的知识网络,针对不同的用户层次提供切合需求且实用的培训内容,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自主培训来获取知识和相关资讯。 2.2 精确把握知识点,实现培训内容“碎片化” 碎片化是指将系统完整的内容按不同主题分类拆分成短小单元,但包含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完整,表现形式局限性小。细分后的培训主题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也是习惯于快餐式学习的图书馆用户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14]。我们把“新手速成”栏目中演示短片的时间都控制在半分钟内,配合轻快的音乐,简明快捷地指引用户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相近主题的小视频串在一起,既可连贯,又可独立,如电子阅览大厅的注册使用与自助文印指引放在一起,方便用户在电子阅览大厅电脑上编辑文档或下载资料后链接打印机打印,或扫描资料后在电脑上查看;又如WIFI连接与移动图书馆使用指引放在一起,提示用户上网后可以用移动设备访问移动图书馆获取资讯。 2.3 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呈现可视化立体空间 由于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馆舍结构复杂,常常给读者造成困扰,常规的平面导航图无法有效展示楼层设计。针对这一现状,在制作导航页面时,以两种导航模式让读者从实景布局和空间结构两方面了解图书馆馆舍。 首先,对平面导航进行改进。把原有二维平面图3D化,更加美观。除标明各功能区位置外,还明确指引出入口、楼梯间、电梯、饮水处、卫生间以及紧急出口的位置,使指引更人性化。中山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优雅大气,为更好地展示馆舍风貌,在各功能区位置上设置超链接,当鼠标移动到平面图上的相应功能区时,下方即出现该区域的实景图片,让用户一睹馆舍风采。 其次,制作了视频导航。通过实地测量与绘图,利用SKETCHUP和LUMION软件制作视频导航,以第一视角引领用户游览馆内各功能区,指明馆藏分布,明确不同楼梯与电梯可到达的楼层,使用户能身临其境地游览,体会夹层书库和主楼楼层的差异。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览路线,把每层楼直接与用户有关的功能区都纳入其中,并在视频一角配以路线图,让用户随时了解当前所处位置。 2.4 师生共建,一切从用户角度出发 中山大学图书馆早在2009年就组建了一个由校内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助理组成的学科小组。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以及学习科研的不同阶段,指导他们运用图书馆资源检索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热点、利用文献管理软件撰写论文、选择适合期刊投稿,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图书馆能够提供给用户的帮助,并以点带面地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推广给更多的师生。在“新生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学科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了他们既是图书馆的学生助理又是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双重身份[15],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让网页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更贴近用户需要并与时俱进[9,16]。 3 “新生空间”的应用效果 3.1 作为新生入馆教育辅助材料,提高培训质量与趣味性 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因培训内容泛而不精,培训形式单一,学生被动参与,而且受到时间、场地、参与名额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与网络时代用户学习习惯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17,18]。“新生空间”网页在2013年新学年伊始投入使用,咨询馆员在新生入馆培训时使用“新生空间”作为培训教案引导新生使用,因其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和丰富的内容,立刻受到新生的喜爱,培训反馈良好。 3.2 增加自主学习渠道,有效缓解了图书馆咨询台的工作强度 对比2012、2013年的《中山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统计报告》,发现“新生空间”启用后,图书馆现场咨询量和电话咨询量分别降低了33%和6%,有效缓解了咨询馆员的工作压力。 3.3 “新生空间”得到图书馆界同行的认可,具有一定的辐射影响力 “新生空间”是经过充分调研后开始策划建设的,项目背景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具有普遍性,建设过程中没有对经费和技术的特别依赖,投入使用后解决的问题具有行业共性,所以具有很好的推广普及性。2014年4月我们以“新生空间”为案例参加了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从全国105所高校图书馆提交的156个服务创新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2014年12月,“新生空间”再次斩获由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授予的广东省第二届图书情报创新服务奖。我们先后接待了多家兄弟单位到馆参观或来电咨询“新生空间”的制作和应用情况,他们均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计划在其各自高校制作推广。 4 “新生空间”的未来发展 “新生空间”自2013年投入使用至今,项目组一直没有中断用户反馈意见的收集整理,根据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不断地对网站内容和形式进行完善和更新。同时,我们也在追踪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新动向,以便借鉴学习更多更好的培训模式。“新生空间”今后将向着以下方向努力完善并提升。 4.1 普及多语种服务 高校是一个知识交流的港口,随着外国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图书馆的服务也要向国际化发展。前期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多语种介绍页面,但是多语种培训教程或者培训内容尚未发现。“新生空间”将在今后提供多语种服务,以便扩大普及面,惠及更多的国际交流新生。 4.2 实时在线答疑系统的嵌入 自主培训网页的内容很难面面俱到,也不能完全解决用户的各种问题,所以“新生空间”实时在线答疑系统的建设是必要的,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杜克大学图书馆都做得很好,既有实时对话框,也有其他联系方式。 4.3 加强与多种社交网络平台的对接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用户使用手机或PAD来访问图书馆网站,其在社交网络平台的转发和扩散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宣传的作用,效果不容忽视。“新生空间”正将目光对准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微信和微博,并努力实现适合移动终端的更人性化的“移动新生空间”。高校图书馆用户自主培训虚拟空间的构建--以中山大学图书馆“新生空间”设计与应用为例_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用户自主培训虚拟空间的构建--以中山大学图书馆“新生空间”设计与应用为例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