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开端--1995年至199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回顾_世界经济论文

一个成功的开端--1995年至199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回顾_世界经济论文

一个成功的开端——评介《1995—199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开端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组织编写(滕藤和谷源洋任主编、徐更生和温伯友任副主编)的《1995~199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黄皮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项目,在最近举行了首发式,向广大读者隆重推出。

黄皮书的出版,是我国世界经济研究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随着改革的进展,人们日益关注市场的风云;随着开放的扩大,人们又越来越把眼量放大到整个世界。形势要认清,风向要把握,机遇要抓住,挑战要应对。正如越活动的人越要注意天气预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龙腾虎跃的人们更加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经常注意世界经济的阴晴云雨,以利于作出更加准确的经营上的或政策上的决策和判断。

黄皮书正是为了满足广大经济工作者的需要而逐年编写的、分析预测世界经济形势的系列著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推出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国农村形势分析与预测》(绿皮书)一起,构成了观察、分析、展望中国与世界形势的规模宏大的画卷。人们的第一个评价就是,“作为国内第一本有关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报告,此书出版有重大的意义”。

黄皮书的出版,对于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本身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世界经济是由各个地区、国家和各个专门经济领域组成的,因此编写黄皮书是一项需要组织从事世界经济研究、地区经济研究、国别经济研究乃至各个事关世界经济的专门经济领域研究的、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年年实施这项工程,必然起到促使从事上述各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有关世界经济、地区经济、国别经济以及专门经济领域的研究从总体上得到加强。我本人是研究日本经济的,通过学习黄皮书,就使我对世界经济总体以及其他国家经济情况增加了很多知识和理解,这反过来又有利于我加深对日本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因为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这种相互联系和影响正在不断加强,这种趋势要求我们在研究国别经济时更多地注意左邻右舍,更多地关心世界经济的大局,在这方面要舍得拿出一些功夫来,而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完全局限在自己所研究的国家的经济方面。

本书由总论、地区与国别、专题报告、研究报告、世界经济大事记及统计资料6个部分组成,力求向读者展现近年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全景,整个内容具有全面性、求实性、预测性3大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威性。本书结构特点是,既有块块,又有条条,既照顾了覆盖面广,又突出了问题重点,在块块方面,包罗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东欧中亚国家等重要地区;在条条方面,涉及到国际金融、能源、粮食等重大问题。作者对“西方经济虽险象丛生但有惊无险;发展中国家执世界经济增长之牛耳;俄罗斯经济在危机中出现转机;东欧国家已基本克服经济转型危机”等等的分析基本上是实事求是的。同时,从汇率大幅度波动到金融投机的猖獗;从日美贸易摩擦的激化到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演变;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经济调整;从美国、加拿大的财政体制改革到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企业兼并风潮;从近来成为重要话题的中长期问题——粮食和能源问题,到1995年世界经济中发生的两件大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亚太经合组织大阪会议的召开,作者也都作了专门的评述。尽管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从距离上看有的是“近在眼前”,有的是“远在天边”,但在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世界上的事情同我们的关系的大小并非是由地理上的距离来决定的,有些“远在天边”的事情也很可能同我们“息息相关”。应该说,本书写出了1995~1996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

世界经济黄皮书是同类著作的“第一本”,这个“第一本”,既是它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它存在不足之处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在内容方面,我想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总论有3个不足之处:第一是没有对1995年的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做一个总的概括;第二是对1995年世界经济中的两个重要情况,即大量国际资金、特别是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向东亚地区,还有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的新发展,没有进行专门的评述;第三是有关1996年世界经济的预测比较弱(这也是全书的问题)。(2)对书中的有些观点似乎还需要进一步推敲。例如,“各国政府干预汇率走势与水准的能力大大下降”(第10页),这个结论与1995年秋美日欧共同干预汇率取得成效的事实不大相符。“从当事国经济来看,它们都承受住了汇率的巨幅贬值或升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欢迎态度”(第11页),而从1995年的日本经济形势来看,很难说是“承受住了”甚至“欢迎”当时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澳大利亚经济平稳增长”(到1995年6月底为止),“工商业投资活跃”,“达创记录水平”(第156—157页),事实是,进入1995年,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减速,民间投资趋于减少。(3)个别论述缺乏说服力。例如,“目前在东亚地区国际资本流动中,日本依然起主导作用”(第123页),但后面用以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只是引用了“东亚在日本对外投资中的份额呈上升趋势”,却没有数据表明日本在对东亚的投资中占多大比重。“总之,只有当企业结构基本完善,价格体系进入良性循环,金融机构的信用能力再度恢复之时,日本经济才能实现自律型经济增长,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第119页),这里没有提到日本政府需要坚决推行改革措施,特别是缓和各种过时的经济规制,才是促使日本经济再生的最重要条件。以上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妥当,仅供作者参考,也欢迎同笔者展开讨论。作为第一本黄皮书,在洋洋数十万言的报告中挑出几个毛病(挑得对不对还是个问题)不足为奇,笔者主要是想表达一种希望,就是希望我们的黄皮书从第一本开始,就树立一种“不怕挑毛病”的严谨的作风。

其次,关于今后的黄皮书怎么编法,也想提几点意见。(1)黄皮书应该是某个有权威的研究机构的定期报告,全书应形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不宜搞成论文集,不宜强调“各篇的资料取舍,分析和结论只反映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或其他人的观点”,为什么要回避“代表组织”呢?为什么不能说黄皮书就代表本报告提出机构的观点呢?这样不是更能体现黄皮书的权威性么?(2)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会不断出现新概念、新名词,因此希望今后黄皮书能够腾出一定的篇幅搞一些“背景材料”、“新名词解释”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的内容。比如,配合有关美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加一些有关美国预算制度、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等背景材料;又比如,美国导入新的GDP统计,也值得在黄皮书中加以介绍。(3)这次黄皮书将统计数字集中列表于全书的最后,固然有便于查找的优点,但是,为了帮助读者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报告的内容,宜增加同文字内容结合的图表,而且总的来说,图表少了一些。总之,黄皮书应该搞成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在编辑时应处处考虑怎样方便读者。(4)还有一个问题是出书的时间问题,对于黄皮书来说,能否做到及时出版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这本1995—1996年度的黄皮书出版于1996年的4—5月份,显然晚了一些,还应该提前一些,时间提前可增加实用性,提高社会效益。(5)在地区与国别部分,宜加上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一起,构成“大洋洲”一节。

本书采用的数据主要是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据称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正在加紧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力争在1998年搞出自己的预测数据系列,希望这件事能提前办成。当然,即使在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以后,也应重视采用世界公认的统计数字。

总之,尽管本书还存在种种不尽人意之处。它对1995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准确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全书的结构也是合理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作为第一本黄皮书,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良好的开端。

标签:;  ;  ;  ;  

一个成功的开端--1995年至199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回顾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