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6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培训,提高护士应急和救治能力。方法 选取本院40名护士,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对其进行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培训,比较进行培训前后护士急救时是否规范,能否及时、准确判断并作出正确处理。结果 对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培训后,护士的急救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培训前后护士急救时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均有明显的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护士进行的院前急救护理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提升护士临床的急救技能,明显提高护士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对临床的院前急救意义重大,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培训;护士
应急救治能力随着院前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护士的工作举足轻重。现场急救护士的娴熟技能、医护间的密切配合与高效率,直接关系到抢救质量与抢救成功率。为正确处理院前救治患者的突发护理问题,提高护士应急救护能力,满足当前院前护理实际工作需要,探索了急危重症伤员救护新模式。本研究选取了本院 40 名护士,对其制定合理、高效的急救方案,在 2015 年 12月初安排其进行为期一年的交通伤急救训练,要求训练做到计划详密、准备周全、步骤明确。于2016 年 12月底对 40 名护士进行机能考核,并对训练效果作出评价。现对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本院的在职护士40名,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院前急救培训。护士年龄在24~28岁之间,平均年龄(25.5±0.8)岁,学历均为护理学大专,参加护理工作均超过两年,平均工作年限为(3.1±0.5)年,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1)保持伤员呼吸通畅。(2)及时处理伤口。第一时间为伤员止血,以防伤员出现失血过多而引发休克的情况。四肢若出现骨折的情况,包扎伤口后及时使用夹板对伤员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处理。若伤员出现四肢完全断离的情况,应将肢体使用无菌塑料袋包装,妥善保管[1]。若伤员出现内脏外漏的情况,不得将脱出的脏器放回,以防发生感染。(3)抗休克处理。在进行伤口处理和抗休克处理的同时,使用呼吸气囊为伤员提供足够的氧气,及时对伤员进行血液标本的收集,建立心电的监护,记录好各项指标。此外,对伤员进行转运时,为患者选择合理的体位。(1)昏迷的患者易发生窒息,为了保持其呼吸的畅通,应当将其头部偏向一侧。(2)脊柱损伤的伤员,运送过程中应当避免脊柱出现侧歪。(3)若伤员发生休克,应当使其头部低于足部。
1.2.2 考核内容:选取本院八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在培训前后对40名参与培训的护士进行急救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为止血的步骤、骨折患者的肢体固定、抗休克的处理步骤、给氧、心肺复苏、心电的监护、标本的采集、静脉留置针的设置、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急救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操作。
1.3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版本的统计分析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s),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检验,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培训的前后,护士的急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院前护理培训前后护士的急救
3讨论
3.1强化护士的院前急救技术院前五大救护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看似简单,但要在各种条件下做好,并非易事。意外伤害救治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失去宝贵的最初施救时间,由于搬运、救治不当等原因导致伤者残疾的事例屡见不鲜。若能够立即实施正确、基本的院前急救操作,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可以极大地降低伤者病死率和伤残率[2]。因此,院前护士上岗前必须再次强化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止血包扎、夹板固定等基础技能。通过集训、实战演练,体能训练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增强救护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培训后,护士院前常用五大操作技术平均用时缩短30~45s,操作更加规范有序。
3.2培养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由于属突发事件,往往伤员多、伤情重、合并伤多、病情复杂,救治护理任务重,护士必须掌握黄金救护时间,按病情轻重缓急迅速做出分诊、救治。白天接警1min,夜晚3min内出车。去现场途中,及时通过信息化手段了解现场状况,做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和器械准备工作,为现场救治争取有效时间。通过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有效出车时间缩短6%,有效出车率增加9%。整个培训过程中共有效出车2419次。
3.3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作为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3],也是判断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一项有效指标。通过培训,护士在救护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抓住重要环节,科学地应用护理程序,以最佳方式抢救患者,从而有效提升应急救治能力。
3.4探索院前急救护理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制定了现实可行的急救流程,完善了各种急救应急预案,做到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目前,本市拟制定十三五“急诊能力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旨在提高医疗应急救治水平,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在实施“智慧院前急救工程”中,护士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实现院前院内护理信息互通,缩短急救护理文书书写时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亚玲.中等专业学校护理实习生的特点及带教体会[J].全科护理,2011,9(22):2056.
[2]李淑霞,郭小云,李英娜.急诊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12-14.
[3]黄小萍,黄宝红,林瑛.浅谈急诊科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管理实践体会[J].现代临床护理,2009,8(3):58-60.
[4]裘云仙.公共管理视角下现代院前急救体系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周岩,彦彤.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中提高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63-264.
[6]朱亚,葛学娣,黄莹,李冰,陈美君,黄林娟,李小亭.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指标体系在骨科护士岗位培训中的实施与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3,09:876-878.
论文作者:殷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护士论文; 伤员论文; 能力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数据论文; 对其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