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理性解读
>>>易姜琳
说起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是非常经典的量表。它源自霍兰德(John L.Holland)教授在1973年提出的“霍兰德兴趣类型论”。该理论将职业分为六个大类,把人也按照人格特质分成六种类型;并认为具有相同人格特质的人会表现出相似的生活事件反应模式,也会创造具有某种特色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而某一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具有相同人格特质的人。由此,当二者刚好能匹配的时候,这样的职业对个人来说可能就是最适合的。人和职业的匹配性越高,将越发增加个体的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
于是,在进行生涯规划职业方向选择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希望能够通过该测试得到 “高人指路”,为自己的前途照亮方向。尽管网络上随处可见霍兰德兴趣测试的量表,但是,由于缺乏对测试结果的正确认识和理性解读,许多人在做完测试后仍然一头雾水、充满疑惑。
疑惑1:为什么我的测试结果和我在“霍兰德六岛游戏”中的不一样?
如果你玩过“霍兰德六岛游戏”(如果你有机会到六个岛上度假一周/生活一年,选出你最想去的三个岛屿),你就会发现这个活动也源自相同的理论。但是很有可能,你在游戏中得到的三个岛屿的代码,与你在量表测试中得到的三个代码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同时,调入七匹狼、丽珠集团、宁德时代和燕京啤酒等四只个股,其中七匹狼替换中国联通,丽珠集团替换时代新材,宁德时代替换国轩高科,燕京啤酒替换津膜科技。
解答: 首先,小岛游戏是一种非正式评估的方式。我们在小岛游戏中的选择,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想换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作为补偿,未必就真的愿意以这种方式生活一辈子。其次,霍兰德测试是一个正式评估的工具,它包含“你感兴趣的活动”(兴趣),“你擅长的活动”(能力),“你喜欢的职业”(职业)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能力水平和我们对职业熟悉的程度都有可能影响到测试结果。有可能你对某个代码的兴趣并不高,但是却因为你在实际生活中无意被培养和锻炼了这方面的能力,使得你很擅长,因而你该代码的得分就会偏高。有可能某些职业你接触更多,了解更多,就因为熟悉而产生喜欢。这也会导致该代码的得分偏高。所以上述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和小岛游戏中的测试结果不一致。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不要拘泥于测试结果,要结合生活中更多的事情进行非正式评估,比如,从喜欢的休闲活动、电视节目或者电影类型、报刊书籍、谈论的话题、浏览的网站等去寻找线索和可能的职业方向。
目标确立,就必须要有附加条件。首先讨论均匀的衰减性介质(速度、衰减以及空间分布均匀的状态下)。从(11)式可知,地震波干涉法严密成立时,要求噪声源呈空间均匀分布状态。也就是说κ、v都是不变的。在Nakahara(2012)中,(19)式对于均匀的衰减性无限介质成立,已众所周知。将(1)式的波动方程中的格林函数(参见今村,1978)代入(19)式后,就能成功地将空间自相关法扩展应用到衰减性介质。虽然其中包括一维、二维和三维不同情况下的特定应用,但由于本文的目的是了解Prieto等(2009)的算式,所以仅针对二维情况下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讨论。
疑惑2:为什么我的霍兰德兴趣代码查不到呢?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也许你感兴趣的职业在职业对照表上并不存在。
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理性对待霍兰德兴趣测试的结果呢?
太阳隐喻世界背后的真理,黑暗的洞穴、火把与影子则是围绕在大众周身的黑暗与事物的假象,囚徒是心智未开的大众。他们受限于感官等因素,只能看到事物的投影。这种投影或可理解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许多仅仅是理念上近似的事物。黑暗洞穴中的人之所以无知,是因为被自己的感官所迷惑,无法了解到抽象、形而上意义上真实的世界。所以,柏拉图所说的智慧与无知等同于能否摆脱感官的束缚,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扩大职群参考范围。方法1:仍然使用三码法,参考其他相近职业,例如ECR找不到对应的职业时候,可以参看 ERC、CER、CRE、REC、RCE对应的职群。方法2:使用两码法,只看前两个代码,参看ECI、ECS,再根据实际情况缩小范围。
疑惑3:为什么我在霍兰德职业对照表上没找到我感兴趣的职业?
在测试中得到霍兰德兴趣的三个代码后,我们可以在与其相对应的“职业对照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例如你的代码是RIA,那么牙科技术人员、陶工等是适合你兴趣的职业。其他由这三个字母组合成的代码(如IRA、IAR、ARI等)对应的职业,与你的职业兴趣代码相近,也较适合你的兴趣。不过有人可能会发现,也许你翻遍了对照表,也没有找到你的代码出现在对照表上,比如RSC、ICS、ICE、IER、CAS、ECR、ERA、ARI、ARE 等。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具有从事各种职业的可能性。不要因为测试结果显示你可能适合某种职业类型,就把自己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从而放弃了对自己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如果试着去尝试也许你能发现过去未曾发现的自己。
解答: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在编写对照表时本身并非代码和职业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因为处于六边形对角线上的代码,如C和A,I和E,R和S,因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少,而一个人同时对处于相对关系的两种职业环境都兴趣很浓的情况较为少见。如果你的职业代码包含了两个刚好处在对角线上的代码,并不代表你很“分裂”,只是说明你恰巧能整合两个相反的特质,也许你具有复合型人才的潜能呢!
1.不把结果当成绝对的指南,不给自己设限
解答: 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霍兰德理论只能涵盖大概职群范围,并不能精确到所有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修订版),我国职业可以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职业)。这么多的职业不可能一一罗列在对照表上。二是因为时代在不断更新发展,许多职业(如打字员、售票员、制版工、底片冲洗工等)逐渐走向消亡,又有许多职业应运而生(如试吃员、密室剧本设计师、轰趴管家、电竞顾问、旅拍策划师等)。这些新兴的职业也不会在对照表上同步更新。所以你感兴趣的职业没有出现在对照表上,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跟从你内心的选择就好。
(4)若实际安全支出较计划安全成本节支,且安全保障实际水平小于计划水平,说明获得当前安全保障水平是以牺牲安全成本投入获得的,项目经理部应严格执行项目安全成本支出计划,确保项目安全。
2.不仅要看总分,还要看分项分
除了看总分最高的三项找到自己的霍兰德职业代码以外,还要关注分项得分。“你所感兴趣的活动”(兴趣)和“你擅长的活动”(能力)都高分的代码,通常是我们的优势部分,值得精进和提升;兴趣高分而能力低分的代码,通常是我们的潜能部分,可以适当培养和刻意练习;兴趣低分而能力高分的代码,通常是我们的退路部分,可以加以重新定位和组合使用;兴趣和能力都低分的代码,通常是我们的劣势和盲区,需要避免。
3.结合非正式评估工具与生活实际评估
任何测评工具都有其局限性,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成为行为的唯一准绳。在结合兴趣考虑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选择方向的时候,除了测试结果所指引的方向以外,生活实际中的点滴都是参考的线索,需要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估。兴趣是一种主观的情感倾向,以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兴趣也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发展和培养的。
4.结合能力、性格、价值观综合考虑职业选择
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兴趣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需要结合自身的能力、性格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所以,兴趣的探索和测评,只是开启了我们生涯探索的一扇门,还有更多的路等待着我们去走。
(本文责编:刘娟)
标签: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论文; 职业类型论文; 理性解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