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芳
(陕西省康复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 目的:由于高危药品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开展对高危药品管理的相关研究。方法:查阅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建立起科学有效、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55-02
我院是一所中等规模纳入三级管理的西北最大的康复医院,我院目前有高危药品共计 29类。为了安全使用和管理高危药品,我院专门制定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高危药物管理范围与使用流程,全院实施统一的、醒目的标识,实行专柜集中分类统一存放,从制度上堵塞使用与管理的漏洞[1]。组织临床医生和药师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要求及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多次培训学习,对高危药品制定专门警示性提示标签,每日对高危药品的品种、数量进行清点登记,通过这种务实管理,对消除高危药品安全隐患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高危药品用药安全与管理做进一步阐述。
1.高危药品的定义及安全使用
1.1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在2008年首次提出,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一旦使用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引起死亡的药品[3]。
1.2 有文献记载,2004年6月~2009年4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卫生保健系统收集的产科医院用药差错报告中,其中46.4%由高危药品造成[4]。
1.3 医疗机构中高危药品所引发的不良事件(ADE)频繁发生。如美国有10.7%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ADE,每年有超过十万人的死亡病例由ADE引起的[3];有一些ADE事件是由于实习护士不了解高危药品用药途径所导致,如氯化钾溶液治疗低血钾症,必须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如果静脉注射,那么无异于对患者执行死刑。
1.4 据介绍,1968年,国外报道了第1例长春新碱误注入鞘内的病例,一名2岁半的女孩患有急性淋巴性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方案是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静脉注射长春新碱。然而,长春新碱被意外地注入患者鞘内。尽管医生采取了脑脊液置换,但患者还是出现了致命的神经毒性反应并死亡[4]。
2.高危药品的分类
2012年,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参照美国医疗安全协会2008年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推出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推荐目录主要是在美国目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药品和一类药品,即凝血酶、血凝酶和中药注射剂[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1)10%氯化钾 2)10%的氯化钠
2.2 肌肉松弛剂
1)短效(5~10min):氯化琥珀胆碱(司克林);2)中效(20~30min):维库溴铵(仙林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爱可松针);3)长效(45~100min):哌库溴铵(阿端)
2.3 细胞毒化药物:
2.3.1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阿霉素(脂质体:楷莱)、白消安、环磷酰胺、卡铂、顺铂(顺可达)、丝裂霉素、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奥沙利铂(艾恒、乐沙定)、白消安、苯丁酸氮芥(留可然)、吡柔比星、表柔比星(艾达生)、卡莫司汀(卡氮芥)、柔红霉素、异环磷酰胺(匹服平针)
2.3.2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阿糖胞苷、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羟基脲、氟达拉滨(福达华)、吉西他滨(键择)、卡培他滨(希罗达)、巯嘌呤、脱氧氟尿苷(艾丰、氟铁龙)
2.3.3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针)、平阳霉素(博莱)
2.3.4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拓扑替康(金喜素)
2.3.5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依托泊苷(威克)、长春地辛(托马克注射液)、长春瑞宾(艾克宁、盖诺、诺维本)、多西他赛(艾素、泰索帝)、三尖杉酯碱、替尼泊苷(邦莱、卫萌)、依托泊苷、紫杉醇(泰素、海王、福王)
2.3.6其他细胞毒药物:门冬酰胺酶(L-门冬酰胺酶)
3.高危药品的管理
高危药品管理的相关要求已被列入2012年国家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实施细则中,高危药品按危险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将危险程度最高、品种数较少、最需要重点管理和监护的高危药品定为A级,危险程度次之的定为B级,程度更缓和的定为C级。
3.1 目前我国对高危药品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仅限于个别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管理。
3.1.1我院纳入A级管理的品种有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 (如普萘洛尔)、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 或以上)、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硫酸镁注射液、浓氯化钾注射液、100ml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硝普钠注射液、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等)、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浓氯化钠注射液共计11类。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1.2我院纳入B级管理的高危药品包括: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全胃肠外营养液(TPN)、静脉用异丙嗪、注射用化疗药、静脉用催产素、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如咪达唑仑)、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如水合氯醛)、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用凝血酶冻干粉共计11类;B级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贮存处要有明显专用标识;对于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签字。
3.1.3我院纳入C级管理的高危药品包括:口服降糖药、 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阿片类镇痛药,口服、脂质体药物、肌肉松弛剂(如维库溴铵)、口服化疗药、中药注射剂共计7类。门诊药房药师在核发C级高危药品时,应向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用药信息,必要时须粘贴提示标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2]。治疗班护士在核发C级高危药品时,应向患者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3.2 对高危药品施行特殊管理,可以使用各类特别醒目的方法
3.2.1配发高危药品时用特制的容器盛装比如用纸袋包裹等。
3.2.2对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10%氯化钾注射液等,在专柜设置醒目红色标识“严禁直接静脉注射”。
3.2.3对缩瞳与扩瞳用眼药水,采用不同颜色的瓶盖或包装加以区分。
3.2.4对胰岛素等药品存在多种规格、品名相似的问题,将这些品种用不同颜色标识进行警示。
3.3?高危药品信息网络
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药品管理的信息化网络,例如高危药品的计算机辅助医嘱系统(CPOE)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从药品名称、最大安全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禁忌证、特殊人群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和严重药物相互作用等环节进行提醒和干预,保证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高危药品[2]。例如,当医生开出单次剂量和给药频率时,系统会自动计算,一旦超过每天最大安全剂量,电脑就出现警示画面,请医生再确认或修改处方;对只能肌内注射、不可静脉推注的药物,医嘱系统会将除肌内注射外的其他给药途径屏蔽[4],避免给药途径错误导致的差错。
3.4 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程、使用标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高危药品使用风险。
4.结论
我院高危药物使用和管理正在逐步完善和优化,高危药物管理渗透到每个与药品有关的环节,只有进一步探索更为合理适宜的整套安全用药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用药风险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1]王秋冬.药师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如何发挥主动作用.中国医药报,2012.05.16.
[2] 张婷,马丽萍,张晓乐.加强高危药品的可识别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论坛p:2013.02.11t 3.
[3] 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 [J/OL].Joint commission.2008.11.12.
[4] BohmerR,Winslow A.The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HBS Case.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1999.4.
论文作者:伍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药品论文; 静脉论文; 药物论文; 注射液论文; 我院论文; 长春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