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许多方面。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是为了改善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只有保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环保无污染,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无公害;管理技术
引言:无公害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的要求,更是人们的现实需求,体现了生活水平提高伴随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关注农作物的无公害生产,不仅是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重视,也是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新要求,推动了科研水平的进步。
1.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
所谓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就是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控制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或者通过其他更加绿色和高效的方法来取代化学物质的使用。首先,在使用肥料方面,种植农作物时,需要根据当地栽培土壤的土质进行实际的调配,调整农作物肥料的种类和使用量,从而使调配出来的肥料能够更大程度地被土地所用。其次,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如果想要管理虫害,不是只有使用农药防治这一种方法,更多的是需要采用放入天敌、人工捕捉的防治方式,使害虫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2.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污染情况严重
从农作物的育种到收获之间的各个环节都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除了用废水浇灌的主观因素,也不排除农田周边的工业污染源的影响。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不合理规划,工厂的废水废气相当一部分进入农田的生态循环,并在农产品中积累。产量降低的同时还增加了有害物质的含量。这不仅违背了作物生长规律,对农作物的生长期到了负面的影响,也造成了土壤污染和破坏。且污染后的土壤已经远远不符合栽培要求,而治理起来又相当费时费力。
2.2肥料的不当使用
首先必须承认,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一种有效的增产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就需要借助增产的工具和手段。虽然农业部门提出无公害栽培技术,倡导农作物绿色生产,但实际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味追求产量而滥用化肥的现象。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导致了氮磷钾含量失调,产出比失调,是对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相比有机肥料,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也加重了土壤板结。
2.3农药残留高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少,抵抗力稳定性低,病虫害可能成为致命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农作物完成正常的生命周期,不得不借助农药。农药在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中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样存在实际问题。主要是农药配制比例掌握不好、农药配合使用不熟悉、过多喷洒农药等。对农作物的食用者和种植人员来说都是健康隐患。
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优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相关农业部门的重要课题。研究污染土地行为的处理办法,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执法力度,在制度层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难发现,加大污染程度大的企业的整改力度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借鉴环境治理的成果和优秀范例,移植到耕地污染防治上。在具体的治理环节,要做到精细、准确,即每块污染土地都要具体分析,做到治理措施和污染源之间的准确对应,避免低效的治理措施延误治理时机,反而做无用功。在生产进行中也要定期监测,以应对随时出现的污染超标,同时做到出现问题能及时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尽快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转变技术管理观念
技术管理主要包含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耕作方式管理。肥料确实对营养供给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多多益善的,也不能马马虎虎对待。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遵循作物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掌握好化肥的比例、数量、使用时间。为保证无公害的再配环境,要遵循优先使用绿色肥料的理念,均衡化肥和有机农家肥的使用。同样地,病虫害作为最令人苦恼的问题,需要慎重又慎重地对待。以利用调节种间关系的生物防治为最优选,避免和减少农药的使用,或者采用副作用较小的农药。在管理技术的优化中,要引入创新意识,紧跟科技发展水平,采用先进的培育技术[1]。如使用植物激素提高成活率,调节营养流向。通过信息化的数据采集,及时分析,提高判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注重无公害产业模式建设
从根本上讲,无公害农业生产是国家层面的,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干预。这依靠于执行必要的政策,提高公信力和知名度,调整市场价格,突出其在市场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需要政府加大对无公害农作物的宣传,并在社会范围培养适合其发展的健康环境。无公害农业体系需要从源头做起,做好资金管理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如加大社会机构在农作物产业中的比重,注重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人员的作用,以实现栽培过程的正规化和程序化。
3.4做好选种等准备工作
选种是后续一切培养环节的开端,种子的质量事关日后许多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如果种子本身带有虫卵、致病源,则大大增加了病虫害治理的工作难度,也是对所有工作环节的考验,因此正式播种前的选择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成活率,不同品种的特性、抗逆性水平、产量与周期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还要确保种子来源的正规性,做好种子贮藏保护工作,在播种时执行标准的操作。考虑到不同农作物对土质、水分、光照条件的不同需求,除了保证远离污染源,必须做好土壤选择。也要考虑设备的选择,采取最合适的搭配,做好全方面提高农作物质量在客观条件的准备工作。
3.5科学防治病虫害的危害
当农作物开始发芽,则就意味着此阶段要重点防治病虫害,所以对于病虫害而言,需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这就要求栽培人员在开始栽培时要将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最大程度降低对农药的应用次数。一旦有害虫出现在农作物中,可尝试应用释放寄生性天敌动物的方式治理,最好避免盲目的喷洒农药等,并且还要严格禁止使用毒性大、高残留的农药。若实在避免不了时,则可采用溶解型的农药,防止土壤二次污染,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尽量保证农作物上没有农药残留。
3.6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当前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条件下,也带动了农业产业飞速、大踏步的向前发展,因此,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人们不仅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环保意识也在增强。实现环境保护,还要各行、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未来,如果我们的社会想确保人们身体更健康,对无污染健康食品的需求将更大。同时,还要努力创建更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无公害栽培技术会引入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格的农业管理措施,从而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更纯净、安全、健康的食品,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作物种植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2]。
结论
简而言之,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而提升,与此同时也推进了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革,改革后的结果是不应用大量的农药也可以使农作物产量提升,即找到一种健康的种植方式(无公害种植),从而保证植物足够安全。对于无公害栽培技术而言,有很多种类,所以需要加大研究力度,高度重视起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健康发展,从而推进无公害栽培技术向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此,详细阐述了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旨在能够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使其能够更多培育出健康、安全、绿色无污染的健康农作物,让人们享受到真正健康的食品。
参考文献:
[1]闵淑芬.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18,36(01):31-33.
[2]李礼丽.无公害番茄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01):47.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农作物论文; 无公害论文; 农药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病虫害论文; 健康论文; 肥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