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论文,小学生论文,民族论文,个性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采用问卷法对汉、维、哈、蒙、锡族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族小学生与全国同龄人的个性结构具有较一致的维度;各族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虽各自有不同,但又具新疆地区的特点,以家庭环境,早期教育、学校教育为主构成的文化背景对儿童的个性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不同民族间,也表现在同一民族儿童内。
问题的提出
个性(或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了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决定着人的行为模式。正是由于人的社会化过程,人格特点得以形成和实现,人既有别于他人也相似于他人(陈仲庚 1986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共生的地区。各民族素质的提高,对新疆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个性特点是构成民族素质的必要内容,对少数民族个性特征的研究。过去极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下,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新疆不同民族儿童个性特征、个性类型的分布,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的民族传统及文化背景对个性特征、个性类型的影响。为民族教育改革,提供心理学依据。为个性心理学研究积累跨文化资料。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新疆7—12岁维吾尔(维)、哈萨克(哈)、 蒙古(蒙)、锡伯(锡)等少数民族以及与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同一地区的汉族儿童。共六个组,每个年龄组均以足岁士4个月为准, 并尽可能与学习年级相对应(7岁在小学一年级8岁在二年级,以此类推)。每组民汉族儿童各16人,男女各半。共计1114名。民汉族均为纯血统。随机取样,适当照顾被试家长的文化程度与职业。
维族人口约719万,是新疆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 哈族人口约110万,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 蒙族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陆续进入新疆的。锡族是在18世纪迁入新疆的少数民族。这四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维族儿童选自首府乌鲁木齐市以维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南梁地区,以及南疆喀什地区的巴楚县。哈族选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阿勒泰市及拉斯特乡的牧区寄宿学校,塔城市,以及昌吉市。蒙族选自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温泉县,巴音格楞蒙古自治州的库尔勒市与和静县。锡族儿童选自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研究工具与方法
采用湖南医学院龚耀先等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为工具。
艾森克是著名人格特质理论家,他提出了人格多维理论。他认为那种能够测量的人格特质概念, 是表示行为的一种组织层次(陈仲庚
1986年),提出了个性特征可以从三个独立的维度描述:神经质(情绪性),内向——外向性、精神质(倔强性)。前二者是最基本的维度。并指出这种维度是代表一个连续的尺度,每个人所具有的特质,通过测量在这个连续尺上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宋维真 1987年)。据此,艾氏编制了一套自陈量表,有成人问卷、幼年问卷两种。 每种问卷都包括P、E、N、L四个量表。
P精神质(倔强性) E内向——外向
N神经质(情绪稳定性)
L效度量表,测验被试的“掩饰”倾向, 同时也有测量被试的纯朴性的作用。
在分析个性结构研究中,艾森克个性问卷受到人们的重视。青海、新疆在80年代中期与90年代初都有人试用该量表,对大学生或不同民族青年进行过研究,表明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研究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的个性是可行的。
方法采用集体问卷法。维、哈、蒙、锡族被试,均使用统一译成的本族文字的问卷。并由懂汉语的民族主试主持测查,即主试问一题,被试在答卷纸上答一题。被试均是单人单坐。
结果分析
一、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测查成绩与龚氏常模的比较
(一)与龚氏常模相比,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PENI,量表得分,与龚氏常模有较一致的趋势,即E、L分最高,P分最低。 但是四个量表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汉、蒙族与龚氏常模均是E、L、N、P。维、哈、锡三个民族则是L、E、N、P(见表1)。
表1 新疆各族小学生PENL量表成绩成龚氏常模比较
(二)五个民族小学生P、E、N、L量表得分,与龚氏常模相比, E分显著偏低(除汉族女生外,P<0.01),P、N分除蒙族外, 也都是显著低于龚氏,L分则普遍高于龚氏(P<0.10)。蒙族N分显著高于龚氏(P<0.01)(见表1,表2)。
表2 新疆各族小学生个性测量成绩与龚氏常模比较显著差异P值
注:除*为P〈0.05外,余皆为P〈0.01。
二、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测查成绩比较
(一)P、E、N、L量表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比较
P:男生是蒙、哈、锡、维、汉族。其中哈、蒙族与汉族, 蒙族与维族差异达到显著程度(P<0.01,P<0.05)。
女生是蒙、哈、维、汉、锡族。其中哈、蒙、锡族与汉族、蒙族与维、锡族,哈族与锡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E:男生是汉、蒙、维、哈、锡族。其中汉族与哈、锡族、 蒙族与锡族、维族与锡族哈族与蒙、锡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P<0.05)。
女生是汉、蒙、哈、维、锡族。其中汉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民族(P<0.01)。
N:男生是蒙、维、汉、锡、哈族。其中蒙族与其他四个民族, 汉维与哈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P<0.05)。
女生是蒙、维、汉、哈、锡族。其中蒙族、锡族与其他四个民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L:男生是哈、维、汉、锡、蒙族。其中哈族与汉、蒙、锡族, 维族与蒙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1)。
女生是锡、哈、汉、维、蒙族。其中汉族与蒙、锡族,哈族与蒙族,锡族与维、蒙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1)。(以上均见表3)。
表3 新疆各族小学生PENL量表成绩t′矩阵
注:*为P〈0.05 **为P〈0.01
(二)由上述可知,五个民族P、E、N、L量表得分比较,蒙族男女生的P、N分最高。汉族男女生E分最高。哈族男生,锡族女生L分最高。
三、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个性类型分布
既然人的个性决定着人的行为模式,而人的行为模式是可以用类型来说明的。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研究,是集中于型,而不是在特质上做研究。(陈仲庚,1981年)为此,我们根据龚氏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的提示,为了解释问卷结果,应将被试的原始分转换成T 分(龚耀先 1983年)。由于E、N量表反映的个性的最基本的维度,可将E、N量表的T分划分出五个区域,并分别用E(,n)N(,n)标示以代表某种个性类型:
T4.33—T56.7 E(,3)N(,3) 中间型(情绪平衡型)
T38.5—T43.3 E(,4)N(,4) 倾向内向、情绪稳定型
T56.7—T61.5 E(,2)N(,2) 倾向外向、情绪不稳定型
T61.5—T120
E(,1)N(,1) 外向、情绪不稳定型
T 0—T61.5
E(,5)N(,5) 内向、情绪稳定型
按以上的T分区域划分范围,可以构成25种个性类型, 本研究为便于分析,将其归为以下7种:
1.外向、情绪不稳定:E(,1)N(,1)、E(,1)N(,2)、E(,2)N(,1)、E(,2)N(,2)。
2.外向、情绪稳定:E(,1)N(,1)、E(,1)N(,4)、E(,5)N(,5)、E(,2)N(,3)、E(,1)N(,4)、E(,2)N(,5)。
3.内外平衡、情绪不稳:E(,3)N(,1)、E(,3)N(,2)。
4.中间型:E(,3)N(,3)。
5.内外平衡、情绪稳定:E(,3)N(,4)、E(,3)N(,5)。
6.内向、情绪稳定:E(,4)N(,3)、E(,4)N(,4)、E(,4)N(,5)、E(,5)N(,3)、E(,5)N(,4)、E(,5)N(,5)。
7.内向、情绪不稳定:E(,4)N(,1)、E(,4)N(,2)、E(,5)N(,1)、E(,5)N(,2)。将新疆各族被试的E、N量表原始得分,转换成T分。然后根据每个被试的E、N的T分,确定其个性类型, 再分别按类型进行统计,制成表4。以超过本族被试60%的类型为准, 取在此范围内的个性类型的位序分析如下:(表4)
表4 新疆各族小学生个性类型分布
汉族:男女生均以中间型、外向稳定性、内外平衡稳定型的个性类型占优势。
维族:男女生均是以内向稳定型、中间型、外向稳定型的个性类型占优势。
哈族:男生占优势的个性类型,是中间型、外向稳定型、内向稳定型。女生以外向稳定型、内向稳定型和中间型、内向稳定型和中间型的个性类型占优势。
蒙族:男生以中间型、外向稳定型、内外平衡稳定型的个性类型占优势。女生则是内外平衡稳定型、中间型、内向稳定型的个性类型占优势。
锡族:男生的个性类型似有一种均匀的趋势,但占优势的个性类型可以看出是,外向稳定型、内外平衡不稳定型,中间型与内外平衡稳定型,值得注意的是有33.31%属情绪不稳定型,明显高出其他民族。 女生是内向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和内外平衡稳定型的个性类型占优势。
讨论与小结
一、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P、E、N、L量表得分,与龚氏常模有着比较一致的趋向,即E、L分偏高,N分次之,P分最低。说明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与全国同龄人的个性结构具有较一致的维度。
二、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P、E、N、L量表与龚氏常模相比,P、N分(除蒙族)、E分显著偏低(P<0.01),L分别普遍偏高(P<0.01)。与青海各族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王骧业 1991年)相比,也有类似的结果。从各族小学生P、N分数较低者、分数较高者居多,是否可以说明新疆各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更具有社会纯朴性。尽管各族小学生个性类型的分布不尽相同。但是居各族小学生个性类型第一、二位的多是中间型,内(外)情绪稳定型。或者可以说中间型、情绪稳定型是新疆各族小学生个性类型中较为共同的一部分。似乎可以表明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个性结构更具有新疆地区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非常值得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这种现象至少与新疆所特有的多元文化共生的人文环境是相关的。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文化始终都是处在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适应的过程。这种各族文化的互动,必然会在儿童教育中体现出来,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模式。
表5 不同地区同一民族小学生个性测查成绩比较
注:**为P<0.01
三、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新疆五个民族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既有共同的趋向,又有着各自不同之处。这种民族间个性特征及个性类型分布的差异的原因同样是非常值得探讨的。笔者对生活在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较快、开放程度较高的乌鲁木齐与生活在各方面相对发展还较差的巴楚县、巴州的同一民族小学生成了个性测查成绩比较(见表5)。发 现乌市的维族男女生P、E、N分均高于L分又低于巴楚县的维族同龄人。其中女生P、N得分间有显著差异(P<0.01)。乌市汉族男女生的L分均高于巴州汉族。P、E、N分,男生是乌市低于巴州, 女生则是高于巴州。其中也只是女生有N、L分显著差异(P<0.01)。 以上结果是否可以表明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与之相适应的家庭环境、早期教育、学校教育等)对儿童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仅表现在不同民族儿童间,也表现在同一民族儿童内。这种影响相比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要更加复杂。这正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四、在本研究条件下,各族小学生个性问卷得分、个性类型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各族学生P、E(除汉、锡族)、N (除哈族)均高于女生。L分(除维族)女生均高于男生,其中只有维、哈、锡族的P分,锡族的M分,汉、锡族的L分有显著差异(P<0.05,P<0.01)。这与龚耀先、陈仲庚、王骧业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各族女生的个性类型分布尽管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共同的趋向是内向情绪稳定型的比例都高于男生。似乎可以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外倾,更多精神质、更多情绪性、更少掩饰性。形成各族小学生个性特质、个性类型的性别差异的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
注释:
〔1〕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周容。
〔2〕本研究工作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普教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育、巴楚县教育局、伊犁地区教育处教研室、察布查尔县教研室、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教育局教育科、阿勒泰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努尔扎提、哈利、吴敏、纪加玲、王添军、刘建荣、冷英、李文、董振华、郑江等同志分别担任主试。中文系的丹碧、舍敦扎布、编译室的沙木丁、校办的买苏提、中语系的何开发等老师为维、哈、蒙资料的文字翻译做了大量的工作。教育系张保钧,物理系何为民两位老师协助进行有关统计工作。课题组吕静芬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