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龙镇农场医院 164135
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补液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27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7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经治疗后均稳定好转,出院随访复发者6例,治疗有效率为77.78%。结论: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时,以控制病情为主,对症用药,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伴有、也可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发作时间少于30 s时,即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超过30s时,即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发作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疾病状态以及心率快慢各不相同,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1]。室性心动过速会发展成心室颤动,而这两种疾病均可引发心脏猝死,需积极治疗。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27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对其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共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在42-73岁之间,平均年龄(54.61±2.45)。其中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室速的患者1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如心慌、胸痛、胸闷、晕厥、心率加快、心前区不适、头或颈部跳动或发胀及精神不安等。
1.2 方法
1.2.1 常规方法
①利多卡因:静脉推注50~100mg,如无效可于5~10min后再次注射50mg,至停止发作或注射总剂量超300mg,如疗效明显则维持静脉滴注1~4 mg/min。其药物作用时间较短,且半衰期短,方便继续采用其他药物[2]。缺血相关的室速患者可使用,但疗效欠佳,且大剂量使用易造成神经系统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至心功能不全加重;
②胺碘酮:首次静注150mg,并控制在10min内注完,于10~15min后再次静滴1~1.5 mg/min,最后依照患者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e'min,通常24 h内的总量不可多于1.2~2.2g。静脉时间应控制在4~5d内,不可超过一周。患者还需口服制剂,为缩短起效时间,应增加口服负荷量,600~1200 mg/d,连用4 d、7d或10d,并在起效后逐步减到维持量。也可直接口服0.2g,2 h一次,连用5~6次,每天总量控制在1~1.2g内[3]。
③其他:静脉推注200mg的普鲁卡因胺,并维持静脉滴注5~10 mg/min;静脉推注70~105mg的普罗帕酮;静脉推100 mg的美西律,并维持静脉滴注1~2 mg/min。静注时初始剂量应为100 mg,并加入20ml的5%葡萄糖溶液,行缓慢静注,控制在3~5min内。上述方法无效时,可于5~10min后重复给予50~100 mg,静滴,1.5~2 mg/min,并于3~4 h后将滴速减到0.75~1 mg/min,维持24~48 h[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特殊方法
①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此类患者不可使用电复律。静脉推注250 mg的苯妥英钠,50 mg/min,并于5~10 min后再次注射100 mg。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小时的剂量不可多于500mg/min,且24h的总剂量不可多于1000mg[5]。
②扭转型室速:当患者意识丧失,出现阿一斯综合征时,需及时对其心前区行拳击,按压心脏至自行终止。在心电图监测下,静滴1mg的异丙肾上腺素加用200ml的5%葡萄糖溶液,以缩短Q-T间期并提高心率。如患者伴低钾血症,应给予其补钾至血钾恢复正常,并加用小剂量的硫酸镁,0.5~1.0g/d。如治疗仍无效果,可换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当抢救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应及时采取暂时性心脏起搏术[6]。
③持续性左室型室速:由于室速时QRS波较狭窄,呈现右束支阻滞型,常见电轴左偏,而电轴右偏较为少见。窦性心律恢复后,下壁导联发生如ST-T波变化等复极异常时,静注维拉帕米,0.1~0.2mg/kg,加用5%~10%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为0.5g/L,并于心电监护下,将推注速度维持1 ml/min[7]。
④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对于右束支阻型且电轴右偏或右束支阻滞型且电轴偏下的持续性室速患者,在行射频术的同时,还需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但应禁用氟卡因、英卡因等危险略大的药物。
2 结果
本组27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稳定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发现复发患者6例。故治疗有效率为77.78%。
3 讨论
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由患者发作时的心室率、对心动过速的耐受性以及发作持续时间来决定。非持续性室速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而持续性室速患者会伴有较为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对心动过速耐受性差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晕厥、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绞痛等[8]。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行补液治疗时,首选利多卡因、胺碘酮、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美西律等常规药物,再据其病情特殊性对症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维拉帕米等,并依照患者的临床表现调节浓度及剂量,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因室扑或室颤而造成心源性猝死。
参考文献:
[1] 王岱,蒋彩云.几种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经验[J].健康大视野.2012(3):269-270
[2] 吴郁珍,俞祥玫,李诸安.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88-189
[3] 刘哲.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110-111
[4] 朱鼎粤.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及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27-28
[5] 许宗凡,谢后光,杜小玉.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0.32(4):505-506
[6] 马跃,于燕,王立新.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10):105-106
[7] 蔡晓庆,张卫泽,马凌,张汉平.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治疗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1):7-11
[8] 黄琳,张苑铃,任晓蕾,赵立波.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1(48):4572-4575
论文作者:马喜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动过速论文; 静脉论文; 阵发性论文; 利多论文; 持续性论文; 剂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