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论文_蒋鸣 宋群 邢丽娜

蒋鸣 宋群 邢丽娜

(上海市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435)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结果 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为72.9%,与观察组的93.8%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既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也可缓解负面情绪,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药指导;2型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心理状态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05-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在糖尿病患者总数中所占比例在九成以上,患者普遍存在多尿、多饮、多食、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状表现,存在家族遗传病史者和体重超标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然而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同样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加重患者原有病情。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我院抽取收治的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效果明显,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2-75岁,平均(51.8±1.5)岁,病程0.9-11.5年,平均(7.2±0.6)年;观察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30-74岁,平均(51.5±1.2)岁,病程1.2-11.9年,平均(7.4±0.5)年。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叮嘱对照组患者按照药物说明书用药,不作特殊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具体措施为:

1.2.1加强药理知识培训

医院内部应定期对药学技术人员进行糖尿病药学理论知识培训,确保药学人员熟知各种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解决措施、配伍禁忌等内容,充分认识到药物剂量和类型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应严格区分,能够以患者疾病类型为依据选择针对性的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用胰岛素,实现预防疾病、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的目的,以节省医疗费用,获得最佳经济社会效益。

1.2.2确保药品质量

医院应坚持引进质高价优的降糖药物,淘汰药效不定、临近过期的药物,严格控制药物运输、保管、调配与储存环节;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确保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1.2.3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用药知识宣传教育,告知患者按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定时抽查患者用药情况,对于血糖水平稍有控制便私自减少甚至停止药物使用者,需告知患者该行为的不当之处,及早中止患者不合理行为;对于存在不良反应者,需及时协助注治医生处理解决。

1.3 观察指标[2-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依从性判定标准:完全依从:患者可严格遵照医嘱,按时定量用药,不私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治疗效果明显;部分依从:患者可遵从大部分医嘱,用药情况较好,个别患者可出现私自增减药量甚至停止用药的行为,血糖水平稍有控制;不依从:患者不遵从患者医嘱,私自改变药物剂量,血糖水平控制效果较差,病情甚至比指导前更严重。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参照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用软件SPSS 21.0统计处理文中数据,用药依从性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结果

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为72.9%,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为(70.8±1.5)分,SDS评分为(71.2±1.8)分,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70.4±1.2)分和(71.5±2.1)分,比较两组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76,t=0.863,P=0.195)。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62.1±2.5)分和(62.8±3.2)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3.6±2.8)分和(54.2±4.5)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689,P=0.000;t=10.790,P=0.000)。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受遗传、环境、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较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此类患者普遍体重过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明显,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同时伴随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另一部分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缺陷,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血糖水平不明显者,可采用饮食控制或运动锻炼的方式控制血糖水平,单纯凭借饮食或运动方式控糖效果不佳者,可采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的方进行血糖水平的控制。研究发现[4],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过程中,进行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有利于促使患者严格遵照医嘱合理定量用药,确保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和病情发展程度进行用药指导,有利于患者全面认识自身疾病和按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减少甚至杜绝错误用药行为,以控制血糖水平,充分发挥药物最佳治疗效果。在二甲双胍与长效胰岛素联合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实施用药指导,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药物理论知识培训,确保药物质量,以获得预期治疗效果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为72.9%,与观察组的93.8%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价值明显。

综上所述,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既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也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汪会琴, 胡如英, 武海滨,等. 2型糖尿病报告发病率研究进展[J]. 浙江预防医学, 2016,28(1):37-39.

[2]王维娜, 沈素. 门诊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与药师干预措施[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11):52-55.

[3]王敬斋, 张树荣. 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测评[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6, 28(3):150-153.

[4]刘烜. 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探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9):87-88.

论文作者:蒋鸣 宋群 邢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论文_蒋鸣 宋群 邢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