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论文_周风玉,范贝贝,

山东省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262100

摘要:目的: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研究促进儿科合理用药的可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儿科科室的用药情况,将进行了用药规范管理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未进行用药规范管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实际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受损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用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不合理用药的风险,经用药干预后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要加强对临床儿科用药选择,用药剂量、剂型,给药方式的干预和管理,确保合理用药,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问题;措施

受年龄影响,儿童的各器脏功能和生理机制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别,药物代谢、排泄能力均低于成年人,因而临床儿科科室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易致使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药源性疾病[1]。本文回顾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儿科科室的具体用药情况,对儿科科室的用药干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了规范用药管理的有效举措。现将详细结果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122例患儿均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在我院儿科科室接受药物治疗,排除严重代谢性疾病、全身重大疾病及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药物治疗等情况。将采用了用药规范管理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未采用用药规范管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64±1.02)岁;对照组年龄5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6.05±0.45)岁。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基本资料资料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比两组患儿的用药干预情况发现,对照组未采取具有约束性质的用药规范管理措施;观察组进行了用药规范管理,主要通过合理用药宣传教育、用药监督管理和用药抽检评测方式对儿科科室用药进行干预。

1.3 观察和判断标准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和比较两组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受损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例数,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上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包括 t 及χ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详情见下表1。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在回顾我院儿科用药情况时,重点总结了儿科科室用药不合理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3.1 药物选择不合理。药物治疗作为儿科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若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引发过敏或不良反应;同时不恰当的药物还会对患儿机体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临床治疗。比较常见的不合理使用药物包括

盲目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微量元素,长期使用镇痛解热药物,联合用药不规范等。由于药物主要经肝肾排泄,不合理使用药物常常损害患儿的肝功能和肾功能[2]。

3.2 用药剂量不合理。儿科科室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儿的体格特征(年龄、身高、体重等)以及代谢能力进行科学换算,得出正确的药物剂量,此外患儿的用药间隔时间与成年人也有较大的差异,若需联合用药,还需对各药物的剂量配比进行重新调整。但是本次研究分析过程中发现,多数医师仅以自身的经验作为用药判断依据,未对小儿的实际体征进行全面检查。患儿胃酸浓度比成年人要低,胃部排空时间一般较长,肠胃活动缺乏规律性,药物吸收迅速,若药物剂量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损伤[3]。

3.3 剂型选择不合理。成年人大多口服片剂、胶囊剂,由于患儿与成人用药剂量不同,在给予患儿这类剂型药物时常常需要分割药片,分离胶囊剂,但是分割的剂量常常不容易掌控,分割过程也比较复杂;若分割的剂量过少,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若剂量过多,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剂型特殊的药物在被分量使用时,会失去原有的控释作用,打乱了正常的药物释放速度,致使药物长期稳定血药浓度的作用削弱,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3.4 给药方式不合理。静脉滴注是儿科治疗中最为常见的给药方式,患儿家属和医师过于依赖这种给药方式,却忽略了长期、不分情况地进行静脉滴注可能带来的危害。一方面患儿需要忍受注射的疼痛感,另一方面静脉滴注可能会引发静脉炎、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此外静脉滴注也不是一种经济的治疗方法。

本次分析研究结果中呈现,观察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受损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规范用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不合理用药的风险,经用药干预后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针对上述主要的用药不合理情况,医院医师、药剂师应树立起合理用药意识,充分认识到当前用药不合理问题的严峻性。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前,应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确立科学的治疗方法,尽量选择毒副作用小、窄谱的药物进行治疗;联合用药时重新考量药物浓度,既要保证达到疗效,又要尽可能减少副作用,避免联合使用有相似毒性的抗生素药物,防止毒性累积。由于大多数解热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大同小异,仅使用一种药物就能达到效果,在应用该类药物时可减少联合用药。在药物治疗前,要充分考虑患儿的体格特征、生理机制和代谢能力,结合患儿临场诊断结果,科学选择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2(18):179-180.

[2]冼燕珊.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01):54-55.

[3]陈艳,阳世贤,廖国平.儿科合理用药原则及不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8(11):169-170.

论文作者:周风玉,范贝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探讨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论文_周风玉,范贝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