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宁市解放军946医院 耳鼻咽喉科 835000
【摘要】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治疗中耳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中耳炎性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是否应用黏液促排剂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未应用粘液促排剂)与实验组(28例:应用黏液促排剂),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术后耳闷胀痛、耳鸣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咽鼓管预后优良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耳炎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应用黏液促排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应用应用黏液促排剂治疗效果。
【关键词】围术期;黏液促排剂;中耳炎性疾病
中耳炎性疾病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中耳结构发生炎性病变改变,本病的发生与中耳粘膜以及咽鼓管内纤毛功能障碍有关,目前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中耳炎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应用粘液促排剂以提升患者粘液纤毛清除功能[1]。本次研究为论证中耳炎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粘液促排剂应用价值,比较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28例手术治疗过程中未应用粘液促排剂患者与28例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黏液促排剂患者预后,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8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4例)女(14例)比例为1:1,年龄在21岁至55岁,中位年龄为(41.12±1.12)岁,疾病类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及分泌性中耳炎分别有12例、10例、6例。对照组28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5例)女(13例)比例为15:13,年龄在20岁至51岁,中位年龄为(41.11±1.14)岁,疾病类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及分泌性中耳炎分别有13例、10例、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参考我国中华医学会制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及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炎性疾病防治指南相关内容,经中耳CT、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显微镜检查,均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性疾病。排除标准:(1)排除参与本次研究前行鼓膜置管术、鼓室成术患者。(2)排除参与本次研究前1周使用过粘液促排剂或粘液纤毛恢复剂的患者。
1.3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术式治疗,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均于鼓膜9点方位穿刺抽取积液,而后置入大号纽扣通风管,持续性引流;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夹层法修补鼓膜,完成工型鼓室成形术;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均在耳后做切口取颞肌筋膜,分离外耳道皮肤、鼓膜上皮层,清除胆脂瘤后置入人工听小骨,并使用内贴筋膜的方式修补鼓膜。患者术后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当天口服桉柠蒎肠溶胶囊,手术当日口服给药两次,分别于术前、术后口服300 mg,两组患者术后持续口服给药8周。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w耳闷胀痛、耳鸣等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本次研究采用三分制判定患者症状改善情况,1分表示患者症状明显,严重影响个体正常生活。2分表示患者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在他人协助下可适量活动。3分表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可自行活动。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w咽鼓管功能改善情况,有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开放压低于100daPa,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及分泌性中耳炎静息状态、捏鼻吞咽时以及捏鼻鼓气时导抗图峰压点最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值超过15daPa。无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开放压超过100daPa、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及分泌性中耳炎导抗图峰压点最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值低于15daPa。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数据用t 检验,(%)表示的数据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术前相关症状积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术后2w实验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单位时间预后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有27例患者手术治疗有效,对照组有23例患者术后治疗有效,实验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43% VS 82.14%),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比较其间差异显著(χ2=5.814,P<0.05)。
3讨论
中耳炎性疾病的发生与咽鼓管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异常均有密切联系,咽鼓管功能异常可影响患者鼓室内、外气压,难以保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对于中耳炎性疾病目前常用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为缓解患者耳闷胀痛以及耳鸣症状[2]。桉柠蒎肠溶胶囊为临床较为常用的粘液促排剂,桉柠蒎肠溶胶囊其主要成分为桉油精、柠檬烯以及α蒎稀成分,桉柠蒎肠溶胶囊有效成分可促使呼吸道上皮浆液腺分泌大量粘液,并将粘液碱化以降低粘液粘稠度[3]。此外桉柠蒎可刺激β拟交感感受器,从而激发β拟交感效应,提升纤毛系统粘液清除率,以促进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显示术后2w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咽鼓管功能恢复有效率高,由此可见,中耳炎性疾病围手术期黏液促排剂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立东.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治疗中耳炎性疾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8):76-78.
[2]冯剑华.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治疗中耳炎性疾病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7):117-118.
[3]白云飞,覃洁,崔晓波.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不同黏液促排剂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38(4):328-331.
论文作者:敬峥,李洪涛,江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中耳炎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黏液论文; 粘液论文; 性疾病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