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舒涛 2孙逸仙
1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小学 2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
摘要:从广义上讲,教育的意义是指所有能够帮助人们发展知识、学习技能和提高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育范围,使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它给教育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年龄方面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够健全,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联合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根据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探索潜在的问题,并在有针对性的措施上取得突破,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重要性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家庭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专家也不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形成全面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贯穿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占整个教育系统的很大一部分,家庭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发展。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是相互关联和互补的,如此才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的特点,在进入学校之前,小学生长期在家庭环境中长大,这段时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必须从幼年开始培养,而生活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为儿童的成长奠定基础,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智慧。
2.系统性
虽然家庭教育目前不是以固定教育模式为基础,但家庭教育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存在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是生活中的某些阶段,但家庭教育是系统的,无论生活的哪个阶段,都是不可分割的。父母的言行、家庭风格等可称为家庭教育,不仅限于形式,而且随时可在。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缺乏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当前,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个主要误区是,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缺乏了解,无法理解家庭教育的含义。许多父母对教育的认识仍然处于教育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自己与教育没有任何关系。这使得父母无法与学校合作进行教育,整体趋势仍主要倾向于"不重视,不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它导致了该教育板块实施的困难。还有很多父母过分爱他们的孩子,小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勤奋和节约的美德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在家庭生活中,这大大降低了教育效果。
2.选用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环境和父母行为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在某种程度上,家庭和父母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高于学校。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的主观地位必须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得到尊重和教育。可以看出,家庭层面因素应成为重点研究的主要目标,也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发展的突破口。
具体来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家庭层面的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方向。其一为家长个人行为习惯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家长由于综合素质不强,或是忽略了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言传身教,常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呈现于孩子面前,如饭前不洗手、随意否定他人、"出口成脏"等。小学阶段是乐于且擅长模仿他人的行为习惯构成阶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中,也极易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气,后期更改更为困难。其二,家长的过度溺爱也将导致孩子难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部分家长虽有着帮助孩子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意识,但由于不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加以纠正,或无形间使孩子建立起"唯我独尊"的认知,往往将导致行为习惯教育流于表面,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方法分析
1.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中的基础作用,有必要从家长出发,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并正确地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家长不应过分宠爱孩子,应结合学校教育的内容,给学生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家庭环境成为学生生活实践的重要场所。
2.家庭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
家庭教育也是寻找适合的方法,父母是最了解孩子性格的人。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的主观地位必须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得到尊重和教育。首先,家庭教育必须全面,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成绩,还要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教育方法上,要注重沟通,放弃传统的惟命是从的教育,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充分认识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不得引起孩子的反叛心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最后,关注家庭教育并不意味着全面干扰学生的生活,控制学生的各个方面,为了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父母只起到指导作用,适当地给孩子提出意见或建议,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
例如,我班级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家庭作业不认真做,父母也经常管教,但孩子根本不听。他的父亲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热切地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并希望孩子进步,但却一无所措。我们坐下来根据孩子的情况采取了一些策略,根据这个孩子的特点,我们要求家长更加关心他,抽出他们的空余时间,更多的陪孩子,陪他们做作业,少看电视,并催促他们的孩子学习,查找问题,并做好记录,随时向老师报告。根据他们的情况,教师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督促,课后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小组长长期支持、帮助他,发现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发现不足,教师及时纠正,望能够取得进步,更好地健康发展。
四、结语
孩子是家庭的寄托和希望,尤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更加需要通过家庭教育的配合和引导,促进小学阶段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福州市小学家庭教育观的调查及对策建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9):3.
[2]黄丽娟,张亮.家风在小学家庭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2016,(12):57.
[3]苟丽萍.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2016,(01):158.
[4] 雷 复生.理 性养成 智慧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 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校园,2018(3):190.
论文作者:1张舒涛 2孙逸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家庭教育论文; 孩子论文; 小学生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家庭论文; 家长论文; 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