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龙正中心卫生院 四川眉山 620562
摘要: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排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到2017年1月收治患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研究组给予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医用创面胶小肠外固定排列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88.71%),组间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可帮助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降低临床并发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小肠系膜;肠排列术;球囊导尿管
作为腹部急症最常见疾病,肠梗阻在急腹症发病率仅低于阑尾炎和胆道疾病。临床治疗肠梗阻主要通过患者梗阻性质、类型、部位、程度以及患者自身状况等,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现如今,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肠梗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手术治疗术后会出现广泛粘连症状,且反复发作[1],因此,近年来医务人员多采用小肠排列术来预防和治疗肠梗阻。本研究现拟定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排列术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到2017年1月收治患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研究组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在24~45岁,平均年龄为(34.12±12.04)岁,分类:小肠根阻56例、结肠梗阻6例。手术史:1次49例、2次10例,2次以上3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在24~50岁,平均年龄为(36.92±10.94)岁,分类:小肠根阻58例、结肠梗阻4例。手术史:1次50例、2次10例,2次以上2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肠梗阻分类、手术史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显示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医用创面胶小肠外固定排列术治疗。①术前准备:禁食、控制感染、肠胃减压、维持水电解质、营养支持。②患者采取全麻,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内,分离粘连部位,修复受损浆肌层,降低肠内压,行肠排列术,拿出粘连小肠,计算小肠长度和腹内部宽度,按照回肠末端10~15cm向上每段左右排列折叠小肠直至Treit 韧带以下10~20cm,折叠过程中需注意中间段可稍长1~2cm。用医用创面胶将折叠小肠系膜采用“Z”字粘合固定。
研究组给予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治疗:①采用内固定方法将全小肠游离,并在空肠上部距离十二指肠悬韧带约15cm处的肠壁上造一小孔,插入F14~16的单气囊双腔长管并向下引至末端回肠部,进入盲肠。排列管到位后将小肠顺序排列,每段12~18cm。因小肠弯曲时不易形成锐角,避免造成梗阻现象。②在空肠插管处进行缝合,在左上腹壁穿刺口引出管的尾端,并固定在腹膜与腹壁皮肤处。③在切除阑尾残端或盲肠造口处插入单气囊双腔长管,逆行至空肠上端到十二指肠第3、4段。随后进行肠排列,验证插管不会被排除后,结扎阑尾残端行荷包缝合。盲肠造口行缝合固定,并将单气囊双腔长管从右下腹穿刺口引出,在腹腔和腹壁皮肤上固定。④术后,肠内固定用的排列管保留8~10天,待肠排气后可将排列管拔除。在拔管时,因与肠蠕动方向相反需在拔除时轻柔缓慢,避免造成肠套叠。
1.3观察指标[2]
临床疗效:治愈:患者术后一周内肠胃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肠瘘等并发症,远期无间断性腹胀或再次肠梗阻等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一周内肠胃功能恢复,术后早期出现切口感染、肠瘘等并发症;③患者术后与术前无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9.0软件计算,其中应用“X2”、“t”对其检验,采用“%”为计数资料、“X±S”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如P值<0.05,证明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显示: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88.71%),组间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肠梗阻作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占其40%以上。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肠管之间、肠管与腹壁间等处,引发某段肠管出现锐角畸形弯曲,造成肠内腔狭窄。临床主要症状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不能排气,不能排便为主。临床虽可以在腹腔内放置肾上腺素激素、肝素、右旋糖酐等药物,但疗效不足。目前,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方法,一是行手术(开腹或腹腔镜)分离,即粘连松解术;二是肠排列术。前者应用在腹腔粘连范围不超过20%以内,后者则是在腹腔内粘连范围较大,超过了小肠全部长度的20%[3];或是粘连紧密,分离后损伤较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常可因粘连再次梗阻等情况下进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成功率较高[4,5]本文现拟定对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88.71%),组间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球囊导尿管可使小肠呈平行折叠固定于合适位置上,肠管有序排列中导管固定应松紧适中,避免肠管悬空过高致肠系膜张力大,影响肠蠕动。通过手术可以将无规律的杂乱粘连变为有规律的排管粘连,使肠内容物无障碍地顺利通过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可帮助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降低临床并发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军杰,刘卫怀.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4,3(04):36-38+41.
[2]王顺灿,敖学斌,张永周,潘玉祥.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3(12):920-922.
[3]邓建国.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08-509.
[4]刘智刚,尚东,毕伟,等.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小肠梗阻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2):1037—1039.
[5]尚锐.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174
论文作者:陈旭东,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肠梗阻论文; 小肠论文; 排列论文; 肠系膜论文; 导尿管论文; 患者论文; 肠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