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 要】目的:观察芎芷细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运用芎芷细辛汤加减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果:芎芷细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有效率达到90%。结论:芎芷细辛汤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中医;芎芷细辛汤;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8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22-01
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典型偏头痛发作前有视觉先兆症状,体觉先兆,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出现搏动性一侧或双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可自行缓解。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症状,头痛发作较轻,持续时间较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在青春期起病,发病年龄25~34岁,少数发生于儿童期或中年后。以女性多见,约为男性的3~4倍,可有家族史。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认为春季最高。
偏头痛多无明显体征,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难治病,西医常用药物大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近年来用麦角胺类制剂疗效明显,但有少数对麦角胺高度敏感的人,短期中等量服用后可能出现心肌梗死、脑梗塞、肾动脉狭窄、肢端坏疽、眩晕等。前列腺素拮抗剂也有疗效,也有轻度消化不良的副作用。镇痛剂在偏头痛急性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但副作用更加明显,如颅痛定有嗜睡、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缓解头痛疗效肯定,但有胃疼、呕吐、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尽管如此,偏头痛没有治愈的,但中医能够治愈偏头痛。
偏头痛在中医上称为偏头风,其病名首见于《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名偏头痛,《丹溪心法》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者是也。”
1.中医病因病机:偏头风指因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扰,致使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成。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和偏头痛。
中医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 起居不慎,风寒湿热之邪外袭,均可致偏头痛。《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所致头痛为最多见。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令为患,若风寒袭击,寒凝血涩,则头痛恶寒;风热上犯清空,则头痛身热心烦;风湿袭表,上蒙清阳,则头痛而重,若湿邪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可引起头痛。 2.脏腑功能失调,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脏腑功能失常,内伤七情,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肾虚精亏,脑失所养;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扰;痰浊瘀血,痹阻经脉,致气血壅遏不行,皆可引起头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肝、脾、肾三脏病变,内伤七情,肝失疏泄,饮食不节,脾虚失运,劳倦过度,肾虚精亏,肾水不足,气血失调等均可致偏头痛[1]。
2.芎芷细辛汤加减
主方: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4克,藁本15克,荆芥10克,薄荷8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
加减:发热明显者,加柴胡、青蒿。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痛。
方解:川芎,白芷,藁本上行直达头目,祛风止痛,三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止头痛之功。川芎,白芷,细辛三味共用,组成救破汤,在《辨证录》卷二中指出救破汤能治来往头痛。盖川芎最止头痛,非用细辛则不能直上于巅顶,非用白芷则不能尽解其邪气,而遍达于经络也。如朱丹溪认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荆芥,薄荷能散风、利头目,荆芥为风中润药,二者合用升降相因,有疏风热、利头目的作用;连翘,菊花联用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之功。
3.方法
3.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诊断偏头痛患者100例,其中男23例,女77例;年龄平均(38±11)岁;病程平均(4±3.2年)时间;无其他并发症。
3.2诊断标准
1.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女性)、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2.临床上头痛呈发作性,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颞为主,每日或数周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乃至数日。头痛剧烈,呈搏动痛、胀痛、锥钻样痛、裂开样痛等。发作前可有眼前闪光、羞明、视物模糊、眼胀、烦躁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3.血压正常,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
3.3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应用心理疏导解除心理和精神上的恐惧感,当给予少量镇静剂可加强治疗效果。
2.预防性用药。对于本病发作较频繁者,积极寻找发作诱因以避免诱因引起的头痛发作,也可应预防性给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的程度。
3.主药应用芎芷细辛汤加减,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4克,藁本15克,荆芥10克,薄荷8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
每天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4周为1个疗程。
3.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头痛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能坚持正常工作。有效:症状有改善,头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但尚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或有加重。
结果:
经过应用芎芷细辛汤加减治疗4周后,治愈61例,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特别是随访半年后有效者83%无复发。
4.讨论
中医治疗头痛历史悠久,众多医家都有行之有效的理论及方剂。本文所用主方芎芷细辛汤以川芎和白芷为主药,配伍合理科学。历代医家在头痛的治疗中,都十分重视川芎的应用,川芎在头痛的治疗中,之所以应用如此广泛,是由其功效特点决定的。川芎辛温,归肝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就其自身功效而言,可以应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内伤气血失调的头痛,若经过与寒凉之药配伍,可用于风热头痛。川芎善于上行头目而止痛的作用是其广泛应用于头痛的主要原因[2]。在《辨证录》上曰:川芎、白芷、桂枝,治疗头痛如破,无一定处。
随着相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不断开展,复方制剂治疗头痛的作用机制不断深入,为进一步阐明中医药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当前的实验研究多不够系统、全面,临床研究又往往设计不够严谨,疗效评价缺乏中医药特色,今后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完善。西方医学长于识“病”,东方医学长于“辨证”,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治病的认识和实践上确是各有所长,我国广泛地从宏观上采取辨病与辨证的结合,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感到病与证的结合必须从深入的“微观”层次上,才能找到结合点[3]。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互相渗透。一般说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苏洁贞,刘明平.川芎治疗头痛的药对(队)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4:18
[2]王洪喜,丁元庆.天麻治疗头痛的药对配伍规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02:32
[3]杨胜,张定堃,苏柘僮.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01:78
论文作者:王幸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头痛论文; 偏头痛论文; 细辛论文; 川芎论文; 白芷论文; 疗效论文; 荆芥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