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幼儿体育教育理念及启示——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亲子论文,去哪儿论文,真人秀论文,教育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体育的启蒙阶段,在幼儿时期培养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以亲情为纽带,以游戏规则为骨架,以儿童安全、师生关系、教育公平等热点元素为理念,囊括了许多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育内容,与幼儿体育的关系密切。本文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为例,通过剖析节目中所折射出的幼儿体育教育理念,挖掘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对于幼儿体育教育的价值,以期对于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开展有所裨益。 1 亲子户外真人秀与幼儿体育 亲子户外真人秀是当下引发热议的电视娱乐节目,由真人秀发展而来。在国外,亲子户外真人秀是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类型之一。在中国,从2000年开始,观众经历了各类粗制滥造真人秀节目的狂轰乱炸,热情几近消耗殆尽[1]。10多年过去了,这些节目定位清新风格才得以重返荧屏。如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央视《勇敢前行》、央视《最野假期》、江苏卫视《花样年华》等真人秀节目正开展地如火如荼。从真人秀的发展历程看,亲子户外真人秀在“Reality Show”、“Truman Show”和“Constructed Documentaries”等电视节目的基础上,融合了亲情、场景、规则等多种元素,从最初以呈现人与自然的对抗转向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通过突出节目参与者情感的变化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接近真实生活的“秀场”,在这个“秀场”里,“户外”、“真”、“人”和“秀”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环境是外衣,真实是特点,人物是核心,看点是“秀”,真实性与戏剧性是节目的精髓。此外,节目规则由节目制作方提前制定并现场公布,没有被事先安排的日常生活。因此,必要的游戏规则搭建了展现真实人性的骨架,纪实性的手法记录了普通人非虚构的生存状态,虚拟游戏中的人性与人格便成了节目感染力的重要来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户外真人秀是在外景环境下发生的既真实又有戏剧冲突的节目形态,它将角色真实的状态纳入到了节目所设置的规则之中,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可以达到人与人真实情感的交流,能够满足观众猎奇与娱乐的需求。正因如此,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走在了时尚的前沿,摆脱了真人秀节目争相挑战道德底线的怪圈,也丢弃了真人秀节目过去通过严格训练残酷淘汰的体育竞赛模式,并通过展现令人感动欢笑向人们传递了正能量,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道路。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幼儿体育是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与幼儿体育的关系非常密切。毕竟,“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基础,伴随着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思想的发展,体育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的角色日益增大。目前,各式各样的家庭亲子体育游戏和幼儿园户外亲子体育活动正开展地如火如荼。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无可替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或多或少地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了沟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运动。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以亲情为纽带牢牢地拴住了荧屏前的大人和孩子。更重要的是“户外”是休闲体育的一个方向。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崇尚户外多姿多彩的生态美,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正好应运而生。对学校体育来说,亲子户外真人秀的构想正好契合了“阳光体育”的理念,学生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和父母一起游憩,锻炼自己的能力,正是学校体育所倡导的。此外,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以游戏规则为骨架,看似平静的嬉戏场面,竞争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却无处不在,而竞争是体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运用了这些小小的竞争为观众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津津乐道的亮点。从表面上看,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似乎与体育的关联不大,或者说根本不是体育的内容,但是节目引发了大众对于幼儿户外运动的关注,它让人们对娱乐体育的发展和家庭体育的活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至少生于娱乐,死于庸俗不再是体育娱乐化的唯一归宿[1]。 2 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折射出的幼儿体育教育理念 自湖南卫视2013年10月推出父子亲情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以来,一时好评如潮,收视屡创新高,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之后,关于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的研究开始频繁出现。然而多数研究更多地是把目光集中在户外真人秀节目自身的发展上,而没有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尤其是幼儿体育的教育理念上对此类节目进行深入剖析。毕竟,节目中五位4至6岁的孩子在释放童真的同时,也在健康快乐地成长。从教育的角度看,《爸爸去哪儿》以孩子为轴心,辐射出幼儿成长背后的亲子关系、儿童安全、师生关系、教育公平等多种元素,囊括了诸多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育理念。节目中孩子总是展现给观众一种积极、健康、阳光的一面,他们接到任务后与伙伴们不停地沟通,最终在各团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以说,自始至终快乐成长的踪迹在他们身上表露无疑。《爸爸去哪儿》节目这种以父亲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切合了观众的心理诉求,也汇集了幼儿体育教育中的“健康第一、探究学习、因材施教”等诸多教育理念,对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培养幼儿的体育参与兴趣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很大的帮助。 2.1 “健康第一”是发展幼儿体育的根本思想 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生体育的启蒙阶段。而“健康第一”是终生体育的核心理念。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第一”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4]。自此,“健康第一”成为衡量学校体育成败与否的基本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日益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构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理念在户外真人秀节目中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呈现。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积极灌输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时的户外体验中,进行农村放羊、野外爬山、上船捕鱼等趣味户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让孩子在克服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生活的技能,锻炼了身体,通过接触户外活动,使幼儿充分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的照射,使幼儿的机体在自然条件下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成长;“虎胆Cindy篇”、“恶魔系Kimi篇”等栏目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完成各类颇具风险的任务中锻炼了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正确对待输赢,培养了良好的安全意识,消除了孩子的负面情绪,解除大脑疲劳,提高了幼儿适应自然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通过参与户外活动,教孩子做家务、教孩子讲礼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方式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户外活动,让幼儿意志顽强、开朗活泼、身心健康、个性完整,让幼儿步入成长与交流的世界,并初步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健康第一”理念下,《爸爸去哪儿》节目策划的头号工作就是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因此,节目组每一集选择的拍摄地方不是离城市太远,并选在机场两小时车程的范围内以避免孩子长途跋涉,因舟车劳顿而影响孩子的健康[5]。节目组能够设身处地的保持孩子充沛的体能,为观众展现孩子阳光的一面。这样的做法与学校把“健康第一”看成是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或者把“健康第一”视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并无二致。如果把《爸爸去哪儿》看成是孩子成长的体育课堂,那么节目组完成了课程设置的基本任务,五位父亲和孩子战胜的各种挑战也正如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开发。哪怕节目本身与体育无关,所有内容不能看成学校体育内容的延伸,至少“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呈现的内容与每一位观众内心深处孩子就应该是开心、健康、惹人喜爱的想法如出一辙。 2.2 “探究式情景教学”是实施幼儿体育的基本策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探究性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师创设的特殊情景中,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凡是能够自己探索,不断地学习体育技能的行为都可以称为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以学生参与为前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符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近年来,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不仅在学校里备受关注,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父母都把它作为促进孩子学习的有效方式。《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参与的很多活动也渗透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五位明星父亲与子女一起到偏僻的村庄或是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中生活数日,每到一处都需要挑选住所、寻找食材做饭、完成特殊任务。在寻找食材、完成特殊任务的过程中,一切都是未知的,孩子或是畏惧、或是焦虑、或是欣喜、或是好奇,但是为了自己与父亲获得奖励,得到整个团队的认可,都会想尽办法使自己做的更好。这种创设特殊情景的教育方式,遵循了儿童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并能很好地使幼儿“入景”,正如体育教学中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体育参与用情节串联起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种以情景为模块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符合了幼儿体育教育方式。改变了幼儿机械模仿教师进行动作练习的模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尝试。这样,活动密度较高,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创造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各项任务。诚然,体育课上,教师并不是要灌输给孩子多少体育知识或者强化孩子多少体育技能,教师千方百计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让孩子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使他们不断地尝试,体验体育的乐趣,让学生在探索解决情景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立性,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体育兴趣。 2.3 “因材施教”是幼儿体育的育才原则 因材施教涉及到教育公平。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现代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因性而教”、“因龄而教”、“因能力的个体差异而教”等观点逐渐充斥着因材施教的内容。体育教学中,由性别、年龄、个体发育差异、个体体能差异等原因造成的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不均衡发展,就需要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基本的教学原则来弥补,才能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当然,因材施教的原则并非局限于学校的体育教学,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或多或少地已经采用了这个原则。《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五位父亲对五个风格迥异的小朋友的教育上也能很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小小志”十分依赖父亲,“石头”一副小大人模样,“恬恬”古灵精怪,“天天”有担当,“田雨橙”独立而又聪明,对应这些孩子的特点,林志颖则对“小小志”无微不至,郭涛与“石头”的关系恰如哥俩,王岳伦习惯在旁边注视着“恬恬”的成长,张亮对“天天”有张有弛,田亮对“田雨橙”则选择“放养”。正如《文汇报》记者张祯希报道的那样,五位明星父亲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5]。林志颖蹲下来与儿子交流;郭涛将儿子当作小男子汉来培养;王岳伦对女儿默默关注;张亮有原则与孩子玩闹;田亮明白把女儿“推出去才能让她走得更稳”等教育方式中都饱含了很多的期待,虽然他们的教育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争议,但是都非常切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节目宣扬的这种教育方式改变了“一刀切”的做法,考虑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只要幼儿有进步,家长就及时给予肯定,从而使幼儿探索成功的机会增多,敢于尝试的方法和自信心得到增强。这种教育方式同样是目前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学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学校以及体育课堂上的主体,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不同的规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正视不同学生具有的性格特点展开教学,从而促进不同学生的健康成长。 2.4 “交往与沟通”的理念贯穿于幼儿体育的教育过程 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能力的增强远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作为以操作性实践课为主的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沟通能力更容易得到培养,因此,很多时候体育已经悄无声息地承担起了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担子,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其沟通能力并非是体育一门学科的责任。孩子哪怕没有进行学校教育或者体育教育,只要涉及到与他们有关的交往活动,其沟通能力都能不断地得到锻炼。《爸爸去哪儿》节目尽管不是体育教学的课堂,却与体育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其一,它源于韩国,经过湖南电视台本土化改良后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这个角度讲,它属于“舶来”文化本土化的产物,是湖南电视台进行国际间娱乐资源分享的结果。湖南电视台的这种做法折射到学校教学本身就是吸纳外来文化与国外电视台成功沟通的范例,与现代学校体育中倡导的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教育理念,加强与国外学校进行沟通与交流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二,节目中,五个父亲和孩子们在整个节目框架下恰如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中既有父子之间的沟通,也有孩子之间的交流,通过共同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孩子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之间相互照顾需要经过多次的磨合,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孩子的沟通能力得到增强,而且还可以很好的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而多样性的沟通与交往正是体育教学所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秉承多种沟通互动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与多向交往互动,从而有效的进行信息沟通,加强体育教学信息的传递。教师可以采用教学语言、体态语言等手段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灌输观念与态度,同时倾听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使师生的互动持续性进行,从而得到教与学的目的。 3 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对幼儿体育发展的启示 3.1 重构男性家庭教育的角色,推动幼儿体育的双性化教育进程 “双性化教育”是摒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当下不少学者指出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父职的缺席[7]。学前教育中父职的缺席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受传统习惯影响,看孩子照顾家务多由女人负责,孩子一般由母亲带大,父亲的失职早已有足够的理由,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其二,多数父亲往往被绑缚在现代化快节奏的滚滚车轮上,被抽空了价值向度的物质利益所魅惑,抛却了向后代传递有效价值的本分而无暇照顾孩子。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同一种结果:父子之间的精神生命链“断裂”了。男性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男性所独具的自主、独立、自信、果断、坚毅、坚强、勇敢、富于进取精神等优秀品质,能帮助幼儿模仿、学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全发展。幼儿体育中所需要的顽强、刚毅和充满活力的刚性气质主要由父亲影响所得[9],孩子在与父亲的接触中,通过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男性的品质。《爸爸去哪儿》关注的正是当今“父爱缺席”的社会现状,该节目的适时播出正好给这些父母提供了迸发压抑感情的机会。难怪有人会感叹,《爸爸去哪儿》走红的背后是人们对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时常缺席的反思,更是对父教回归的呼吁。早在《2003-2004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围绕幼儿亲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讨论以及社会性别功用的思考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为促进教育领域性别平等提出了标准[6]。标准中指出具有双性化特质的男女,无论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上,还是在自我评价等方面都优于单性化者。在幼儿体育中,虽然还没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声,但是不可否认幼儿体育的双性化教育是信息化、多元化时代性别角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世界的发展潮流,在家庭和学校中都值得提倡。对此,我们必须重视父职在幼儿体育发展中的地位,积极构建男性家庭角色。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积极普及幼儿体育的双性化教育知识,宣扬父教对于幼儿身心成长的积极影响,让人民明晰父爱的回归可以提升父职参与幼儿体育教育的角色,在父亲影响下更益于塑造幼儿体育中所需的阳刚之气、坚强拼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培养孩子勇敢、忍耐、坚毅的品格,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3.2 倡导“生活教育”,做好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有效衔接 所谓生活教育也就是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钟新、刘丫在《社会示范:〈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核心价值》一文中提出《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核心价值是生活教育[10]。的确,这个节目的初衷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孩子,用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去培养孩子的习惯与个性。然而,中国社会现在缺失的正是节目所展示的生活化教育,尽管中国已经倡导素质教育多年,体育课程改革也一次又一次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是中国的孩子们仍然深陷在应对考试的苦难之中。幼儿教育虽然不用承受考试之苦,但是很多家长仍然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往往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更有甚者家长漠视幼儿体育的开展,错过了孩子提高力量、柔韧、协调性等体育基本素质的黄金期,给孩子从事体育活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学校体育,根本没有充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学生体育素质的下降,导致现在不得不考虑继续用考试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体育。体育兴趣的培养必须要从幼儿开始,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的理想化教育模式在于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有效结合,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单靠学校自身难以完成。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身体素质锻炼,时刻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做好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良好衔接。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上,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过“生活教育”理论,并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一理念在幼儿体育教育中同样适用,我们只有把体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从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两个方面培养幼儿参与体育的兴趣,才能保证幼儿体育发展的延续性,才能“教学做合一”,从而避免幼儿的学校体育活动脱离社会与家庭的实际。 3.3 重视幼儿体育中的“游学教育”,弥补“圈养教育”的不足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学校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去玩并不是唯一的任务,因此,孩子在学校里难免会出现有时快乐,有时痛苦的情况,这与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观点是相矛盾的[10]。当前,很多父母照顾子女的时间有限,他们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初衷通常只是为了能找个看孩子的场所,而往往忽视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12]。如果学校和家长不能认识这些弊端并设法克服,孩子在学校不快乐地被“圈养”就不能避免。然而圈养中的体育活动不仅乏味单调而且根本不可能很好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而影响幼儿体育兴趣与习惯的养成。《爸爸去哪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就打破了“圈养”的僵局,开辟了“游学教育”的主题,孩子可以在爸爸的陪伴下,在72小时的户外体验中,从野外爬山、农村放羊、船上捕鱼等富有乐趣的体育活动中培养兴趣,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却很少有人认真地运用。节目中孩子们从沙漠里的滑沙游戏到水乡田间的捕鱼、挖藕,这些旅游者的普通游戏或者当地人的日常劳动方式让他们真切地体验了一次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些活动中能够真正感觉到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快乐活动中潜移默地提高了身体素质,而这种方式在学校中是无法体验到的。斯宾塞曾说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游学”的意义就在这里[10]。对幼儿体育而言,破解孩子过度“圈养”的难题责无旁贷,毕竟,体育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要义就是通过游憩来实现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呼吁儿童走出封闭的校园,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把“游学教育”的理念切实贯彻到实践中。 3.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幼儿体育教育公平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教育公平则是体育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处处洋溢着和谐、融洽以及公平的教育理念,节目中每一项任务都在父子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中完成的,如在野外爬山、农村放羊、上船捕鱼等活动中五对家庭中的孩子都同样的面对各种障碍,并在与明星爸爸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期间无不体现出了和谐与平等的教育理念。教育公平是当前我们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美国为加强学前教育,制定了“提前开端”计划,英国也实施了“确保开端”项目,两个国家都从青少年教育的起点开始投入举措,极大地消除了社会累积性的教育不平问题[3]。在幼儿教育上与国外相比我们仍有差距,我国的幼儿教育不容乐观。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摘要中指出的那样,“事实上,最有可能从儿童保健和教育计划中受益的儿童的入学机会可能最少。”[11]幼儿教育的遭遇尚且如此,幼儿体育的状况可想而知。主要体现在:体育教育权利不公平,社会底层民众孩子的体育参与权难以得到保障;体育教育机会不公平,残障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难以获得相应的体育教育机会;社会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体育教育投入差距悬殊。我国广大青少年儿童无论出身贵贱、地位高低,都应公平的共享社会基本体育资源,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是实现幼儿体育公平的基础。对此,我们不仅要构建和谐互爱的师生关系,还必须要明确:第一,体育教育公平要以全国青少年儿童为对象,以满足残障儿童等社会弱势儿童群体的体育需求为重点,建立社会弱势儿童群体的补偿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与平衡社会不同阶层的体育教育利益需求;第二,促进城市与农村幼儿体育的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城乡和区域幼儿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第三,要不断完善幼儿体育教育领域的法律体系,健全体育教育资源分配制度,把“依法治体”的理念落实到幼儿体育教育中。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中儿童体育的概念及启示--以“爸爸去哪儿”为例_真人秀论文
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中儿童体育的概念及启示--以“爸爸去哪儿”为例_真人秀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