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陈小平

隆回县人民医院 湖南隆回 422200

摘要:目的:评价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选为本次观察对象,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共抽取80例。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了前路内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改善颈椎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路内固定术;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功能;生活质量

下颈椎骨折脱位具有较好的发病率,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骨折类型,具有极高的致残率[1]。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根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均存在严重影响和威胁[2]。本次研究中,主要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占40例。该次研究提案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纳入研究中。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23例,女性患者占17例;年龄最小者为17岁,最大限值为65岁,平均年龄为(35.62±2.5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高处坠伤8例,其他4例。

实验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64岁,平均(36.21±2.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伤6例,其他7例。

以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对比差异并不显著,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椎间盘切除术,最后进行降压或者植骨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取前路内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行屈曲位颅骨牵引进行复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全麻下进行右侧颈前路术式,切除和摘除碎裂的椎体及椎间盘髓核等组织,进行彻底性的减压。将自体髂骨修剪成三面皮质骨骨块,长于减压槽的1mm左右,使其可完全嵌于减压槽之内。采用钛钢板进行固定,术后给予抗炎等常规治疗[3]。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

(2)对比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JOA评分总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颈椎功能越好。采用GQOL-74评价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其中计量资料(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JOA、生活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均采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上,下颈椎骨折脱位发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4]。颈椎的后方小关节突出呈水平状态,加上缺少保护机制,使得其稳定性较低,极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下颈椎骨折脱位[5]。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车祸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使得外科创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下颈椎骨折脱位即为较为棘手的一种[6]。

临床对于该外伤的治疗方法较多,基本治疗原理为恢复颈椎解剖序列、解除颈脊髓压力,将受伤段的颈椎固定[7]。主要手术包括前入路、后入路以及前后入路联合等,前入路手术在以往并不完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前入路新增了固定钢板,使得治疗效果提高。前入路手术中,对体位要求较低,可减少患者脊髓发生二次损伤,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生理曲度得到有效恢复[8]。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表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较为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不仅时间短、失血量少,且可减少对患者脊髓的损伤,有利于患者脊椎功能的恢复。实验组患者的JOA评分为(24.65±2.21)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有效证明以上观点。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路内固定术可使得颈椎间正常序列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保亮,唐朝阳,肖东民,等. 早期颅骨牵引下后路复位前路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J]. 颈腰痛杂志,2015,36(1):81-82.

[2]梅伟,高晓群. 前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J]. 中医正骨,2016,28(3):42-44.

[3]陈华燕,李威,肖易,等. 颅骨牵引辅助复位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6):1531-1534.

[4]缪晓雁.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术38例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123-124.

[5]陈教想,王向阳,徐华梓,等. 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外伤性下颈椎损伤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2):131-138.

[6]杨秀金.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01-102.

[7]高思燕,杨星琳张素媛.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18-220.

[8]陈鑫营,陈子华,李志忠.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术式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6):1451-1456.

论文作者:陈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陈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