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方面的临床效果论文_谭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室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访视、手术配合、术后访视、病情观察与处置、心理支持各项评分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降低,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负性情绪缓解,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应值得临床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护理质量;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医学护理改进的成绩越来越突出,新的护理学知识和理念也由此应运而生,并在临床实践当中得到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充分认可[1-2]。医院护理工作的实施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而这也是护理实践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3]。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患者感到满足为终极目标,特别是手术患者承受着手术前后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更加需要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此改善手术室护理的不良局面[4]。对此,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运用人性化护理,进一步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增强其疾病治疗的信心和手术治疗时的舒适感,从而加强手术患者的配合程度,促使其手术操作的顺利实施。为验证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我院以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20例,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平均110例。观察组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5.5±8.8)岁;其中泌尿外科手术患者22例,骨科手术患者2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3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30例。对照组男性60例,女性5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6.2±8.3)岁;其中泌尿外科手术患者20例,骨科手术患者2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3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34例。两组患者均无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性疾病,符合手术治疗指证,且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术前给予健康指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出院指导等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和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因对环境的陌生及手术的担忧,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手术及护理的顺利实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在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治疗方法和目的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进一步熟悉医院环境,并增强对手术治疗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消除不良心理,稳定紧张情绪,从而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其为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和消除做出一定努力。(2)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应先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疾病信息,如有无过敏史或合并症等,并通过进一步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采取措施缓解其紧张情绪;仔细查阅患者术前各项常规检查的结果,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应对手术问题的准备工作;交流期间时刻保持面带微笑,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向其介绍医院情况,并借组图片帮助患者熟悉手术的麻醉方式、体位等有关信息;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应予以认真答复,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从而确保患者以愉悦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3)术中护理:调节手术室温湿度,控制室温22-25℃,控制湿度55-60%;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并核对患者的住院号、床号、姓名、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等,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保护;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对术中必要的配合进行指导,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在术中给予患者陪伴,注意时刻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情况,适时予以支持和安慰,以稳定患者的紧张和担忧情绪;手术视野严格进行消毒,使用温盐水冲洗腹腔,增强手术患者的舒适度;以娴熟精细的动作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操作,器械的传递应稳、准、快,促使手术操作有序进行,以此缩短时间,尽快完成手术操作;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术实施的各个环节,准备手术操作所需的药品和器械,术中注意器械间不得碰撞,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的感官刺激;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的病情突然加重或出现危重情况,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积极协助医师进行妥善处理。(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使用温水对患者手术切口及周围的消毒液和血迹进行擦洗,操作或搬动时注意动作轻柔,以免牵拉伤口或引流管造成不良后果;运送患者返回病房时,注意速度和幅度,以免碰撞引起震动,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患者回到病房后,向其及家属告知手术成功结束,稳定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并告知术后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在术后2d内到病房进行回访,定期对病房有关用品进行消毒,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病房内尽量摆放绿色植物,通过听音乐、讲故事等舒缓患者的情绪,并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为术后病情的康复提供良好基础;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切口恢复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鼓励其尽早下床进行活动,通过功能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健康的有效恢复。

1.3效果评价

(1)护理质量[5]:采用医院自行制定的评价表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调查,评价表均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填写,评价内容包括:术前访视、心理支持、病情观察与处置、手术配合及术后访视等五个项目,每项内容的评分均以20分为满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2)情绪评估[6]: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均包括20项评分内容,每项最高分为80分;评分<50分表明无抑郁或焦虑情况,轻度抑郁或焦虑评分50-59分,中度抑郁或焦虑评分60-69分,重度抑郁或焦虑评分≥70分。(3)满意度[7]:采用自制的问卷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操作技术等,设置满分为100分,分数<70分为不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90-100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P<0.05说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访视、手术配合、术后访视、病情观察与处置、心理支持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也是手术事故率较高的地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8]。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服务理念也正向着多层次、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便应运而生,这一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单纯进行手术配合的护理工作,而是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促使其最大程度的满足,从而帮助患者获得生理及心理上的满意感和舒适感。人性化护理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促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确保手术治疗及各项护理操作顺利实施,还能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使其住院时间逐渐缩短,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与此同时,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医院良好氛围的形成,随着护患关系的融洽建立,医疗纠纷事件也会有所减少。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非常注重患者的人性化照顾和关怀,该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整体化的护理方式[9]。因此,坚持为手术室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其诚信、贴心的手术室护理,更有助于患者安心接受手术治疗和疾病护理。由于手术是影响患者机体功能的一种较强的应激源,能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一定的刺激,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能够注重患者在身心方面的护理需求,以此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重视[10]。然而,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仅仅局限于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简单配合及医嘱的单纯执行,并不能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入手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安慰,使得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人性化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涉及有细致的术前访视、主动的病情观察与处置、娴熟的手术配合、全程的心理支持以及延伸化的术后访视等护理内容,能够充分满足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从而使得手术室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实施更为顺利[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前访视、手术配合、术后访视、病情观察与处置、心理支持各项护理内容方面,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此外,本研究还对手术患者的情绪和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和SAS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90.9%高于对照组的74.5%,且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随着手术室护理水平和质量的改善,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满意度也会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所以在手术室护理的改善上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并实施人性化护理,充分符合“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需求,通过人性化护理的进一步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和医疗纠纷事件的减少,因此值得手术室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呼敏,马超慧,郝桂琴等.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的应激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50-151,154.

[2]刘建容,杨蓉.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57-3858.

[3]王洪霞.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6(11):2982-2983.

[4]彭梅玲,曾慧玲.人性化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心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22(36):313-313.

[5]黄钰萍.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33(20):78-79.

[6]杨卿.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13(37):300-300.

[7]黄丽丽.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12):92-93.

[8]赵丽华.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3,32(26):174,176.

[9]陆云,王艳,朱艳等.手术室实行“三全”创新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97-98.

[10]黄静艳,卢韶华,熊德慧等.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J].延边医学,2015,18(12):106-106.

[11]揭英.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5,22(20):2843-2844.

作者简介:

谭平(1984-)女,湖南长沙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谭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评价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方面的临床效果论文_谭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