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作为细致性很强的工作,在施工管理中,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层的支持、重视力度,在增强施工队伍素质以及安全教育的同时,完善民建工程施工质量,从根本上保障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在当前建筑行业当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不确定因素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损害,并且能够对于施工项目计划执行的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为其项目工程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此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资源优化以及资源平衡等施工管理方法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使其更快的制定出相应的项目组成,科学合理安排相应的施工资源,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其施工成本得以降低。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2.1 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体系,导致施工单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施工成本、质量、进度等问题,不仅限制了施工进度,同时对施工质量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施工管理中,部分企业对建筑质量要求比较严格,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理论以及安全管理漏洞,从而导致预期效果不能达成。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必须转变“轻管理,重速度”的方式,在健全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同时,避免施工经费不足带来的影响,保障施工管理效益。
2.2 忽视施工进行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缩短工程的工期和减少人员配置的开销,这样就导致施工管理人员疏忽了对施工前某些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例如:送混凝土试块和报告的出具不及时、材料的供给速度慢、资金的周转余地小、机器未提前检查而导致故障的频繁、必要的安全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的矛盾纠纷等,这些都是因为忽略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而引发的问题。由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为,可能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导致工期的延长,所以,加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对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
2.3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现行的运行模式是“以承包企业为首、以施工企业为中心、以劳务作业为依靠”,在这个运行模式当中,劳务队伍的质量会严重影响管理状况。如果劳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强,职业素养不高,那么所取得的管理效果就会很低,大量的资源就会被浪费。而且,还严重存在着高端管理人才如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懂得经营、外语、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失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改进措施
3.1 优化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优化,是指在原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工程质量的关键问题,从技术、安全、工序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方法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和目标,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模式的目的。对于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加强项目施工中的协调管理,比如: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3.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施工前应该选择较好的施工单位,还应该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和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考评,通过竞标方式选择好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进行前,应该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协调好施工环节中具体的工作事项,从而有效的确定施工的工期。当外界有不可抗拒因素产生时,应该保证施工质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工期,对于施工单位质量体系要进行严格检查,并且要加强施工单位的质量评测工作及技术实施方法和手段的检测工作,发现施工单位的违规现象后,应令其迅速地进行整改工作,建立良好的奖励惩罚制度,根据质量事故的大小,做出相应的惩罚。
3.3 项目管理责任制的完善
建筑工程的责任制度是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的体制。在建筑部门的发展上,需要将企业的技术更新和管理问题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在技术的更新方面,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方方面面,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将创新的理念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将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到一定得层次上。对于那些技术老化的设备需要及时给予改善,只有将管理责任制落实下去,才能够在管理和技术上符合企业发展。推进企业的项目责任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得技术支持和保障,全面推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3.4 完善施工材料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材料作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方面,施工材料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安全以及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必须规范管理进度,在增强材料管理的过程中,将工程管理贯穿到整个工程建设中;根据不同环节的需求,减小施工过程预期材料和实际材料的偏差。另外,人员管理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对建筑施工现场以及施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管理的“零事故”,通过注重施工管理细节,有效防火;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队伍,提高管理力度,充分保障防患于未然。
3.5 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我国建筑工程决策人员素质较高,其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施工单位管理过程中,必须有效协调管理标准,不同岗位通过制定不同的岗位标准,有效增强建筑施工质量。在队伍配备中,管理人员通过尽量选用经营、管理、思想、决策、控制以及作业能力综合人员,进行有证上岗,促进施工单位人才竞争和发展。对于欠缺理论知识的现象,在施工管理之前,各个部分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严格绩效考核,完善培训力度、严格奖惩体系等方式,从各方面推动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发展,促进人员自我学习、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和施工管理效益。
3.6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企业要从现场文明施工抓起,做好对“脏、乱、差”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要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排队,对管理混乱的在建工程,该停工的停工,该警告的警告,使现场管理达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努力使现场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质量保证的建筑工程可以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的进步。一旦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对建筑工程建筑施工管理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 杨斌.房地产导刊,2014(33)
[2]关于房屋建设施工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 王亚松.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4)
[3]房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 黄桂秋.现代经济信息,2014(9)
[4]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J]. 易家惠.四川水泥,2015(1)
论文作者:何朝锋,付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建筑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管理水平论文; 措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