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理念;给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H57文献标识码:A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具备适当的“弹性”应对自然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通过采用吸收、调蓄、渗透、净化等举措进行雨水收集,并且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再利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需遵循以下四项原则:①规划引领原则,预先制定科学规划,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容与方法;②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置于首位,整合低影响开发系统与自然排水系统,实现对自然降水的可持续利用;③安全第一原则,排除安全隐患、提升工程质量;④因地制宜原则,结合不同城市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水文特征等情况进行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的设置,保障城市建设规划的合理性。
2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优势及原则
2.1应用优势的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是加强雨洪管理,其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具有以下三点优势:①有利于城市提升雨水利用率,通过全方位地回收、利用雨水,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②有助于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构建城市“海绵体”和地下管网,来减轻气候及环境变化对城市的影响;③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和整体形象的改善,新建的雨水花园等“海绵体”增加了区域绿化面积,同时还拥有景观效应。
2.2设计遵循的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以遵循自然环境为前提,以保障城市防洪防涝为宗旨,同时在设计施工中还需注重经济性与适用性,其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①保护生态原则,在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已有道路系统与给排水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尽量降低海绵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和谐;②防洪防涝原则,在设计中应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区域气候条件及已有给排水系统等,做好雨水的收集、蓄存、排放,减少城市内涝发生;③经济性原则,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是一个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系统工程,在设计中应坚持节约,在保证质量的情况尽可能通过调整改造使已有设施发挥作用;④个性化原则,各个城市在建筑布局、道路规划、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等方面均有差异,在设计中应适当参考兄弟城市的经验,结合所在城市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避免照搬、套用其它城市的方案影响建设效果。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用
3.1市政道路绿化带的合理设计
①可以设计下沉类型的绿地,合理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衔接处理。对于下沉类型绿地而言,主要就是设置比周边地面低于200mm的绿地,利用土壤以及植物的方式,促进雨水的截留以及净化,其余的径流利用雨水口进入到雨水管网中。而下沉类型绿地属于市政道路中的绿化带,除了能够减少雨水径流量之外,还可以促进地下水的补充;②在人行道绿化带设计工作中,也可以与相关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相互衔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情况下,人行道绿化带设计,主要进行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的种植,形成连续性的绿化带结构。
3.2道路主体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车行道与人行道应选用新型的渗水混凝土材料进行路面铺设,以便雨水能快速渗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在路面与两侧绿化带间设置1.0%~2.6%的坡度,以便雨水较多时能直接沿斜坡排放进绿化区,避免路面积水影响通行,并起到调节路面温、湿度的作用。对于车行道而言,路面表层铺设渗水性能好的沥青混凝土后,中下层与路基应选用非渗水材料铺设,防止雨水侵蚀损坏路基。对于人行道而言,路基部分可以按照一定角度设置排水管道,以便雨水能快速排放。对于路基而言,可以将渗水性不佳的部分进行换填改造、综合处理,尽可能地提升其排水性能,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稳定性,要明确要求施工中做好夯实、碾压处理,保证道路通行安全。
3.3衔接带的设计
衔接带是连接道路路面、绿化带与其它城市“海绵体”间的纽带,在衔接带设计中,应结合区域气候条件、绿化带形式等选择衔接模式与技术,将源头渗透、中途渗透、末端存储等先进技术分别用于下沉式绿地、缓冲带对雨水的排放;植草沟、调节塘对雨水的收集;雨水湿地对雨水的蓄存。针对城市不同区域在具体设计中,对于水资源丰富的区域,采用截污净化技术,保证收集的雨水水质;对于水资源薄弱的区域,则尽可能提升雨水回收率,以便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雨水。
3.4附属设施的设计
在市政道路附属设施设计中,关于路缘石的选择,需优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的道路应选用与路面齐平的平缘石,以便积水直接流入绿化带;需将路面积水集中汇入某处雨水口的道路应选用略高于路面的立缘石,以便提升雨水的汇合效率。关于雨水口的设计,应使用可以换滤网、防堵塞的截污铁篦替代传统雨水篦子,以解决雨水口堵塞、污染地下水等问题。关于路肩边沟的设计,应选用配比合适的混凝土材料,以防出现积水堵塞现象,同时还可以在边沟周围设置沟渠、种植被等改善观感,并提升雨水收集、排放效果。
4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
4.1对污水排放管网进行设计
当前需要对区域水资源应用平衡性进行有效调控,这样能够确保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防止出现浪费问题。通过对水资源区域平衡设计能够保障现代化生产生活水资源的平衡利用。相关设计人员在对给排水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对周边区域基本用水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各方面均能够得到有效设计。城市污水管网设计对城市污水处理长远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设计时需要对城市基本发展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4.2科学规划生活给排水系统
在市政给排水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在生活给排水系统的上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周全的预先设计和思考,通过综合设计看我们是否对城市的给排水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否对人们生活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给排水设计的工程当中我们一定要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临场应变能力,能够高效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保证排水系统的有效使用,保障工程质量。
结束语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应尽量利用市政道路实现对雨水的渗透、蓄积、转移与净化,缓解给排水管线压力以及水资源匮乏问题,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在此需做好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与附属设施的合理规划,完善市政道路与绿地的衔接,加强保养维修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章高亮,赵艳.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J].居业,2017(11):52-53.
[2]陈洁.“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87.
[3]马龙,王彩云.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18):47.
论文作者:李冬丽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 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给排水论文; 绿化带论文; 水资源论文; 路面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 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