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310016
摘要: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机械通气的1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70例)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64例),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非相关性肺炎组患者在通气时间、胃管留置率和意识恢复方面优于相关性肺炎组患者,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多,有效的护理对策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较重的外伤患者,具有完备的生命支持设备、严密的体征检测设备,以及专业的临床医护人员[1]。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通常出现多系统功能衰竭,其中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功能衰竭,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代偿进行治疗。呼吸机辅助治疗属于介入性治疗方式,其通过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2d后容易出现新的肺部感染,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成本。本文主要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机械通气的1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机械通气的1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其中,7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4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7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14例,年龄为16-86岁,平均年龄为65.4±6.2岁,机械通气时间为3-30天;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64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15例,年龄为17-85岁,平均年龄为64.2±6.2岁,机械通气时间为1-34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通气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颁布《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中的规定,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2d后,其胸部X射线检查显示:患者肺部出现浸润病灶,并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3]。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主要采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上述分析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分析
非相关性肺炎组患者在通气时间、胃管留置率和意识恢复方面优于相关性肺炎组患者,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相关性肺炎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对两组患者进行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基础性疾病、性别和年龄等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因素的相对危险程度较高,属于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和基础性疾病等因素的相对危险性比较低,不属于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3讨论
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针对上述因素护理人员须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护理。
3.1患者通气时间的控制
由于机械通气对患者鼻腔内粘膜产生损伤,影响粘膜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同时,护理人员的反复吸痰、机械通气和附属配件污染等操作,进一步增加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护理人员要掌握脱机时间,将机械通气时间控制在最短,并注意以下方面:1)及时清理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2)严格进行呼吸机管道消毒,并更换受污染的管道;3)规范吸痰操作,防止造成气道过度负压。
3.2胃管留置患者的护理
患者胃部留置胃管会影响其进食,也容易出现食物反流,胃部细菌随着反流物质进行肺部,进而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首先,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其次,鼻饲量不宜太多,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内;再次,及时更换胃管,做好鼻腔和口腔的护理工作;最后;定期按摩患者腹部,恢复胃肠蠕动,防止积食。
3.3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
意识模糊的患者的保护性反射会降低,容易出现胃液上涌,造成食物误吸和分泌物排泄困难。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叩背,消化道细菌培养,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护理人员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出现医源性交叉感染;定期进行气道湿化,提高气道湿润性。
3.4营养支持管理的加强
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肠胃的营养管理,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依据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的原则,将患者床头抬高40°左右,让患者保持半卧姿势,使用胃管直接插入法进行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同时,将泵入速度控制在70ml L左右。每隔4小时观察患者胃内潴留情况,使其保持在30mL以下。如果患者胃内潴留大于30mL,需要将泵入速度控制在30mL/h;如果患者胃内潴留大于50mL,泵入食物需要暂停2h,保持患者体表温度为38℃-40℃[5],并监测胃液的pH值。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多,有效的护理对策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曲叶芳,丁金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15):3159-3160.
[2]陆徽徽.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3):2124-2126.
[3]颜喜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2010,(15):2356-2357.
论文作者:陈卓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患者论文; 性肺炎论文; 呼吸机论文; 重症论文; 因素论文; 时间论文; 监护室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