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阿多诺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模式(文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稿论文,现状论文,国外论文,模式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2年徐崇温先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承袭了70年代正在朝“右”转的哈贝马斯的观点,从“左”的方面批评阿多诺不仅是浪漫主义的而且还是哲学唯心主义的。1998年徐友渔先生也告诫学界不要盲目追随他的浪漫主义、乌托邦气质以及拒斥现代化的态度。国内学界没有意识到,70年代后,欧美阿多诺研究先后出现了四种影响深远的解读模式,90年代,学界在对既有模式进行检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返回阿多诺”的新主张。在1968年的学生运动中,欧美一些新左派开始解读和利用阿多诺的晚期作品,以维护阿多诺的政治形象和对抗当时日趋严厉的思想镇压,比如施密特就着重强调阿多诺思想的唯物主义本质,另一批新左派则抨击阿多诺携带了过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袱。与新左派的解读模式直接冲突的是哈贝马斯对阿多诺的解读,其要点包括,第一,阿多诺30年代就基本形成了自己“否定的辩证法”,第二,阿多诺在对启蒙理性的批判道路上走得太远,从实践退缩回理论,走向了一种虚无的美学乌托邦。接下来,后结构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和认识论主义的解读模式或反对或接着这一模式往下走,其中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形式基本遮蔽了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质,但他从没从正面评论解构主义与阿多诺的关系,利奥塔则从他当时尼采式的哲学立场出发批判了阿多诺的否定哲学。不过,这一模式忽视了阿多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特质,割裂他反体系的形式与反对资本主义体制的实质之间的内在同一性。它肯定的恰恰是哈贝马斯所要批判的。关于现代性的争论起初是在哈贝马斯和利奥塔这两个资产阶级思想家之间发生的,但它很快扩散开来,并迫使马克思主义者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场论战中,杰姆逊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发言人。他反对所谓后现代,认为现时代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晚期资本主义”,这一争论最终又折射到阿多诺身上。晚期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一经出台就引起巨大反响,一方面它重新唤起人们对阿多诺的关注,客观上引起阿多诺的复兴,另一方面,它也招致巨大批评:“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被两个主要特征所刻画,一是以文学式的分析引起哲学的位移,二是把价值批判以联想的实用主义方式还原为若干可以干涉当代理论争论的重要的概念参数”。可以说,杰姆逊实际是在利用阿多诺阐发自己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难发现,上述四种解读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是理论(政治)斗争的产物。但杰姆逊的解读模式成为新一轮争论的契机,一些学者要求打破与阿多诺之间的政治(理论)距离,把阿多诺作为一个客观的思想史研究对象,认识论地“返回阿多诺”,认为阿多诺提供的是一种“质询我们思考政治问题的方式”的认识论,对这种认识论,他们既不认为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也不认为它是客观的唯物主义或实证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