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_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_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历史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1、建立师生“伙伴”关系。传授性学习的教师总是充当“智者”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得说“是”或“不是”。在渗透研究性学习精神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摒弃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的传统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师生关系是“伙伴”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教师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劳,指导而不指令。师生都拥有主动权,平等的主动权促进学生尊重自我,在对话、合作的激励和碰撞中,学生容易释放出真实的想法,潜力得到激发。2、我们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在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下,我们绝不能满足“一桶水”,而应是“一条流动的河”,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我们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提供者。再说,我们能查阅到的资料、能发现的问题,学生也能,甚至学生比教师查到的资料、发现得更多,如果我们不懂装懂地搪塞学生肯定不行,也有损教师的形象。所以,我们教师只有提高、完善自己,比如:把教学活动上升到理论的层次来思考、把握;把教学活动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能够渗透性地学习,达到由专才向一专多能转变;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广泛性兴趣;做到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善于摸索、勇于探险;善于与同事合作、联合攻关;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持到底的精神等等。3、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行。传统观念认为,学生的成绩有优秀的、中等的、差的,而且有人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天赋有关,成绩不好的学生脑袋“笨”。但在研究性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比较大的。能否发展其潜力,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指导是否得法、是否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否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都行。

第二、运用历史开放题激发学生研究动力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历史开放题体现历史的思维方法,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解答问题的过程成为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成功感,因此,历史开放性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这种通过多样、复杂的问题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思维,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例1,在学习古都长安时,可以联系当今的西部大开发提出讨论题:“假如你是西安市市长,你将把她建成一个以什么为特色产业的城市?简要说明理由。”例2,复习中美关系时,问:“目前,台湾岛内台独分子想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如果台湾当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大陆人民决不答应。如果大陆与台湾发生战争,你认为美国会干涉吗?说明理由。”例3,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问:“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责任?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针对例1,有些学生说:西安应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因为西安有土地肥沃的渭河平原,农产品丰富,可提供旅游业的物质保证;有华山等优美的自然景观;交通便利,在陇海线上;正处西部大开发之际,国家对中西部有优惠政策;处于丝绸之路起点,周围有不少历史遗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些学生又说,西安应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因为有西安交大等著名高校;已有初步依靠知识和技术的高科技工业;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便于吸引外资;现在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面临缺水的困难,不能发展大耗水工业。针对例2,有些学生认为:如果大陆与台湾发生战争,美国不会干涉,因为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人民的反对;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美国有所顾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约束,国际法的约束;出兵干涉会导致中美关系恶化,使美国失去巨大的中国市场;历史上美国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失败,使它不能不有所顾忌;远隔太平洋,对军事补给不利。有些学生认为美国会干涉,因为帝国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美国不希望有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出现;东亚已成为美国的战略重点;通过干涉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通过干涉倾销军火,满足军事财团的利益;自恃军事实力强大;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一再充当国际宪兵,插手国际事务;美国一直不肯放弃台湾;美国有太平洋军事基地和日本军事基地……在这里,我们教师扮演的角色只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者、欣赏者和帮助者,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他们自己动脑,自己作出独具个性的独立思考的结果——答案。在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的开放环境中,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自信得到强化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创新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实践证明,历史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三、运用互惠教学法激发学生研究能力

互惠教学法,最先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布朗于1982年提出的,旨在改进阅读理解与监控技能的。我们把它移植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其做法是“我们下台,学生上台”,即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承担调控组织教学的角色,在鼓励学生参与和控制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自学,学会阅读和分析教学素材,学会概括、把握重难点,在反复斟酌的基础上讲授知识,与同学探讨和争论中澄清对知识的误解。这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认识和学习的策略,也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教师劳动的艰辛,增进师生感情。

第四、注重社会现实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密切结合

社会现实只不过是历史延续过程里的一种“现在进行时”状态,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实,因此,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贴近大众,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帮助他们顺利跨入研究性学习领域。例如,1999年美国炸我驻南大使馆,2001年美国撞我飞机、出售进攻性武器给台湾,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抵京访华等等,中美关系新情况层出不穷,这是现实,也是我们身边的历史。纵观近代现代历史,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如何?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研究,无疑会激发其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把历史课堂学习延伸到课余,以《中美关系的昨天、今天、未来》为课题,展开了研究,他们聘请我们为指导教师,阐述了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意义、计划、分工,到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中获取资料,接着大家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根据不同思路处理的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讨论,整理成文并附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做到有效的“资源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他们知道了该如何自己设计学习,又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完成;知道了资料的作用,“用史实说话”的“史实”是怎样获得的,“说话”是怎样去表达的,这样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们相信: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经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研究性学习必将硕果累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标签:;  ;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