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论文_赵玉花

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论文_赵玉花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玉皇乡罗家小学,746043)

摘要:就目前来说,当代信息科技发展很快,其中富含很多有趣的内容,将之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可以让小学生投身其中,改善数学学习上的枯燥,使课堂更为有趣,可以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更有积极性。本文笔者就“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展开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1引言

在现如今的小学教育中,需要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地与数学教学模式融为一体,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具体,并且通过建立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对数学的理论理解得更加到位。因此,教师正确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安排教学内容,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以此来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小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意义

2.1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勤于动手操作,善于培养小学生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剖析问题以及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等的能力。小数教师应以小学生为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和他们构建起和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新的授课理念,以便建立起高效课堂。比如:教师在进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节的授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小学生展示正方形的图片,让他们先思索如何求得其周长与面积,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先学习这一节内容,并让他们找出相关的定义及符号表示,以及各自之间的关系等等,之后,教师让小学生分组起来汇报一下他们的自学成果,相互借鉴学习。

2.2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经常遇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的问题,加上缺乏经验,还有理解能力不够。他们难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一些限制,突破时间,穿过空间,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小学生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小学生对于这个知识不太容易理解,因为单看它,会较为抽象。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向小学生动态地展示具体物品的加减,比如三只猴加上两只猴、五只兔子减去三只兔子等等,重点是将抽象的加减具体化,用具体的物品代替数字,便于小学生理解、学习、掌握。

3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3.1完善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与教学设计的培训

培训需要更新教师设计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与教学设计的理念,加强在教师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方面的培训。学校可以先对学校各学科带头人、部分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和信息素养良好的学科教师以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因为他们是学校学科的主导力量,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学校将这些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完后,学科骨干教师将自己所学内容与精神通过培训传达给学科其他教师,由学科骨干教师指导学科普通教师。学校采用这样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师学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提高了学校学科信息化教学水平。在这个培训过程中,学校应强调的是教学设计,尤其是关于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与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培训重点放在让教师选择和设计媒体资源要认真思考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来设计学习环境和技术以及教学中要提供的学习资源,使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内容的特点各不相同,不同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水平、知识的储备情况也不相同,培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培训的过程中要将教学设计中的媒体资源选择与数学不同领域学习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培训的工作重心可以转移到设计学习环境和技术、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是信息近乎零成本的共享和传输,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提供条件。基于微信、QQ群等聊天工具,为师生、生生之间即时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讲解不够明确的问题,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在QQ群中提出疑惑,然后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解答。基于这一创新模式,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下载教学内容进行学习,通过手机或其他上网设备,对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学生接触的数学题型,按照难度划分层次,当其完成了相应难度的知识,寻求重难点突破,就可以学习更高难度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表现,分析其答题水平,评价他们的预习、复习情况,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提出的同类型问题频率,对于普遍掌握好的知识点,可以减少在课堂的讲解比重,重点对掌握不好的内容进行讲解。综合上述,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一种趋势,通过它教师可以开发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展示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的专注度也低,理解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给学生创设出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以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导入教学总结等环节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减少“走神”“发呆”的情形,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例如,在讲“可能性”这一节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多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其中一个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二三四五,五张数字卡片,并且打乱顺序,翻转过去,让学生随机点击抽取卡片,看数字是多少。然后再增加相同数字的卡片数量再打乱随机抽取,看抽取的数字是多少。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有关“可能性”的教学情境,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理解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让他们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学生还很好的理解了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间的关系。

3.4与教材结合,拓宽学生思维模式

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学科,但是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学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数学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也运用数学思维处理实际问题,把数学的思想有效的结合到生活中去。教学《节约用水》这课时,其中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还有2300立方米,并且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贫水问题对于小学来说比较遥远,让他们去理解起来比较难,更不用说节约用水了。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在多媒体中播放了关于世界贫水的视频,非洲的、沙漠的贫水情况,以及我国部分地区贫水的情况,学生看了都很惊讶,没有想到没有水是这样的。然后我给他们引入了教材中的知识,关于水管漏水的问题,学生都带着一种危机感去学习这部分知识,这就是信息技术与教材结合的良好结果。通过信息技术把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宽,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视野、高度下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数学教学很好的适应了当前新形势下的教学,顺应了学生与教师的实际需求,是一种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提升业务本领,践行新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小学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本领,探索信息化教学更为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孟凡媛.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胜任力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王建芳.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27-28.

[3]楼超雄.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J].华夏教师,2018,15:34-35.

论文作者:赵玉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论文_赵玉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