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与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现代服务业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深的层次融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我国的现代服务业也因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作为一个正在迈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凸现。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其一,现代服务业重要性日渐凸显。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即佩蒂—克拉克定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通过对世界各国各类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的变化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证明和完善了佩蒂—克拉克定理。世界经济史也表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截止到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2%,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43.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为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
其二,现代服务业开放是大势所趋,现代服务贸易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内容。现代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显示出现代服务贸易在未来时期内,在世界市场上持续扩张的态势,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则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分工提供了物质前提。这客观上要求打破国家壁垒,实行自由化发展。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出同期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将“平分秋色”。
其三,现代服务业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日益突出。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主要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信息比较优势将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所谓信息比较优势是指各国或地区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以及一国或地区所获得信息的数量、质量、时效和稀缺程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操纵与控制能力将成为服务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其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已取得显著成效。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拥有现代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在世界现代服务贸易市场分享着绝大多数份额。然而,近几年世界现代服务贸易的方兴未艾,也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处于经济转轨的国家提供了不少机遇。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对本国服务业予以扶持,促使其发展壮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印度软件业为例,印度软件出口从1980年的500万美元猛升至1998年的10亿美元,已占据世界软件市场的12%。在过去的10年中,年出口增长率超过54%,远高于33%的印度国内收入增长率。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机遇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都优势。北京最大的优势就是首都优势。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重要的信息发源地,企业能非常便捷地了解全国和全球行业发展的动态;此外,政府的公共资源非常丰富,很多企业看好这种政府的公共资源。
2.资本优势。北京是全国的资本中心,可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提供完善的服务。北京是宏观调控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密集地,“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总部都在北京,北京自然是中央金融决策中心。北京的金融街集中了大量国内金融机构总部,而位于朝阳区的北京CBD则集中了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
3.技术、研发优势。北京市已经成为大型跨国公司聚集之地,成为外埠企业研发和销售的首选基地。全球500强在中国设立的各种有总部功能的机构的总数,北京占58%,上海占36%,其他地方占6%。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的总数比例,北京占了55%,其次就是上海占了17%,这个比例也可以看出北京的研发力量。
4.人力资源优势。在北京的户籍人口当中,大专以上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为五分之一,在全国名列第一。北京地区的教育也非常发达,重点高校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进入“211”工程的有20多所,全国高校有300多个博士点,北京占全国三分之一,硕士的规模占全国五分之一。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半以上分布在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能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5.旅游资源优势。北京是全国最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旅游业的规模、效益和成熟度(旅游业的品质)在全国都处在领先地位。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保存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景色优美的皇家、私家园林,庄严辉煌的宗教寺庙、收藏丰富的博物馆和名人故居,这些都对世界各国的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6.市场优势。北京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特大型城市,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2002年上半年对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广州等十大城市住户的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3.5元,同比增长10.1%,居第五位。人均消费性支出4953.96元,居第二位,同比增长18%,增幅居十城市之首。其中,消费性支出中,食品、衣着及家庭设备等支出的比重继续下降,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发展和享受支出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三种支出所占比例为35.9%,居十城市之首。服务性消费支出占28.8%,居第二位。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能有力地拉动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7.奥运带来的机遇。北京奥运经济发展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预计未来几年里北京奥运投资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0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为筹办奥运所形成的投资市场将达到15000亿元左右,消费市场总量15000亿元左右。未来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四大产业中有三项便是现代服务业,包括知识型服务业、现代流通业以及旅游产业。这些投资也将有助于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建设,未来几年,北京将出现交通更加畅快,信息电子化程度更高,水、电、气等设施更完善,资源更加充分的新局面。
8.CEPA带来的机遇。CEPA的签署是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不但将为香港经济的再次腾飞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还将给内地特别是作为首都的北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加快北京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改造;二是能够进一步吸引香港服务业在北京投资,有利于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三是能够使香港较高水平的服务业迅速地为北京的建设服务,全面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金融、旅游、物流、文化、会展、会计等领域;四是能使北京更方便地低成本引进香港服务业人才,加快北京国际化进程。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目前,北京已经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2003年,北京服务业的GDP比重为61.4%,这一数据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与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四大城市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平均比重在1998年就达到了79.5%,而北京当时仅为45.1%。因此,应该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环境、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北京的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进行制度创新,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建立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打破服务业中的垄断经营,按照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认真,清理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规定,调整市场进入条件和标准,放宽市场准入,尤其要积极支持非公有经济参与服务业发展,对非公有经济在发展服务业方面给予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竞争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对外开放是不可避免的。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开放的新机遇,北京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服务业的全球化竞争,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北京,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入到服务业,这必将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就要求建立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包括方便快捷的交通和方便舒适的居住、旅游环境等,同样对现代服务业是个推动。
加强区域规划,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经济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有两个,一是市场机制,另一个是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途径是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政府干预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只有两者彼此配合,才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因此在建立起规范的市场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区域规划,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北京应该针对各区县的资源禀赋,发展相应的优势产业,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确立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域。比如说,利用朝阳区丰富的涉外资源,依托北京CBD,在朝阳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当前现代服务业正呈现出技术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传统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消失。因此,北京要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结构上,要结合北京特点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行业,如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会展业等,并注意不同行业的交叉和融合。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