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勃利县双河镇中心校 栗月萍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学习也不例外,尤其学习数学,更要讲究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会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且会受益终身。
如果在课堂上只是传授学习方法,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沉闷、机械而枯燥,课堂上没有了生气和乐趣,学生也就没有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论语》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种观点就告诉我们,要以积极的情感为支撑的“乐学”,是教学活动中一个较高境界。
基于此,我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不断捕捉灵感,寻求快乐教学法。在教学20以内数进位加法时,我们班一名学生的解题思路让我豁然开朗,如7+9=?,这孩子没有用凑十法,而是采用减补数的办法,快速地说出了结果。继而我便带动全班同学,利用手指操来说1—9的补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几个回合,补数记住了,我便试着出了一些6+8.8+9……的算式,让学生算,学生通过口述8的补数是2,用6-2=4,那么6+8=14,9的补数是1,用8-1=7,那么8+9=17,学生算题的兴趣来了,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先后我出了20道题,学生都顺利地算对了,这时我便引导他们总结方法,学生很是高兴,积极地想,踊跃地说,最后总结出计算方法:看一个加数的补数是几,就从另一个加数中减去这个补数,同时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出减得的差。总结出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仍很浓,要求我再给他们出一些这样的题,太有趣了。平常一节课做20道题都很难,这次一节课竟完成了50道题,下课了,两两同学还在用手指操互说补数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如我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学生便问我有没有什么招,让我们算得快,我神秘地伸出手指说,你们记不记得补数了,学生几乎是喊出来的“记得”,接着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1补9、2补8、3补7……等他们都说完了,我便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15-8=,我让学生先自己做,然后告诉我计算方法,数手指的,画道道的,只有一名学生用10减8,再加5,看到这,我觉得时机到了,就让这个用破十法做题的孩子上前面说自己的方法,其他同学都在跃跃欲试,当孩子说完后,我便引导他们分析,10减8得2,那么这个2是什么数呢?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是8的补数,那么用补数加上个位上的数,就是这题的结果,你们看对不对 ,这下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这时我赶紧出题吧,学生边口中说着几补几边写出答案。做题的速度还真是快,我在黑板出完题,动作快的学生就做完了。这时我便引导学生总结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及时加以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学与思的极佳效果。
正如荷兰数学家赖费登塔尔反复强调的:“再创造”是数学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教育家赞可夫也曾经说过:只知道一味地传授知识而不知道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美的教师。这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要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去内化、去升华。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和帮助,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
其实解决数学中的实际应用,也是有多种方法,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需要确定单位“1”,而题目中的“是”“占”“相当于”“比”等字样后面的事物通常都是单位“1”,这样,让学生从“是”“占”“比”“相当于”等字样入手,寻找单位“1”就快多了。解决这样的应用题还有另外一个规律,也就是看单位“1”是已知的就用乘法做,单位“1”是未知的就用除法做。让学生寻找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来确定乘除法也比较简捷。这时你只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归纳出“是”前乘、“是”后除。解决这类问题也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不仅对学习这类知识有好处,还会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寻找规律,解决其他问题。
总之,不同的学习效果来源于不同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只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并身体力行,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好处,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数学。
论文作者:栗月萍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我便论文; 教师论文; 单位论文; 数学论文; 学习方法论文; 《高等教育》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