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探微论文_赵娜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探微论文_赵娜

(通辽市新世纪学校 0280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育有很大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小学教育中数学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及学生都很重视数学。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育的需求,要想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只能应用新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应运而生。通过情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效率。情景教学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开始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情境教学的作用,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情境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以打造高效课堂。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措施,以期找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数学情境;体验生活;创新思维

情景教学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开始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情境教学的作用,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情境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以打造高效课堂。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措施,以期找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一、围绕课堂,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的情境,始终要围绕一堂课的目标进行,这是设计课堂情境的基本要求。目标是教与学的前提和归宿。创设课堂情境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实现目标尤其是核心素养目标为前提。一般而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由三部分组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师生上课前明确,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新的数学知识,学会哪些新的数学技能,在哪些数学素养上得到发展。

如,一教师教学《克和千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三条目标: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学生能辨别给出的物品比1克(1千克)轻还是重,并能以1克和1千克为标准,为具体的物品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2、学生能说出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通过情境创设、分享课前调查结果、列举生活实例等活动,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游戏“猜一猜”、完成课后实践作业等环节,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为了达成这些目标,设计了对应的情境:掂实物的重量,如饼干、夏桑菊颗粒冲剂、2分硬币、曲别针、洗衣液,估1克黄豆有多少颗,猜牙膏和一袋葡萄干的质量,分享课前调查,列举生活实例,同桌互相抱一抱等活动来充分感受、体验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对应目标一的知识目标;计算2袋500克的洗衣粉重量之和得出克和千克的关系,对应目标二的技能目标;所有情境中出现的物品都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品,课后实践作业“星期天陪妈妈去买菜、买水果、买肉,选好了先自己估一估有多重,再和老板称的实际质量比较,看相差多少”,都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对应目标三的素养目标。这些情境与目标一一对应,针对性强、契合度高,为实现上述三条目标打下了牢固基础,作好了坚实铺垫。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营造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结构,我呈现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一米相比,看看是几个一米,与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进行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中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过程。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家都知道,学生对做游戏真的是乐此不疲。如果我们能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兴致能有多高,教学效果自然非常理想。

我在教学《比赛场次》时就在课前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见面后首先握手。下面,我们四人一组做一个握手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小组内每两个同学之间必须握一次手,并说:‘祝你学习愉快’!最后,各小组统计一下本组同学一共握了几次手。”

这时,学生兴致盎然,纷纷热情握手,并统计自己小组一共握了几次手。接着,老师让大家分小组汇报。大家刚刚做了握手的游戏,都能说出握了六次手,并描述统计握手的过程。

接着,进行新课教学。我们班准备选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2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每个同学要进行几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有了刚才课前游戏知识的铺垫,学生以此类推,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究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

就这样,通过一个课前游戏,学生就已经把这节课的难点知识突破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亲自做了这个游戏,所以对求比赛场次的规律理解得非常透彻,掌握得比较轻松

总之,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因为解决“理由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实用性的理由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积极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理由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理由的能力,才能推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正确处理核心素养与“双基”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26.

[2]吴晓红.数学课堂教学反思[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5.

[3]黄友初.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与发展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14.

论文作者:赵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探微论文_赵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