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9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确诊后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7.78%)明显比对照组的(84.44%)高(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空气灌肠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266-02
肠套叠属于婴幼儿中比较常见的急性肠梗阻,如果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如今,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主要方法。而加强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观察,并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在3个月~5岁,平均2.4岁;实验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在2个月~5岁,平均2.5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之后给予了系统、全面的观察,并进行腹透或腹部平片检查。确诊后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治疗前,需要服用适量解痉镇静剂,取患儿左侧卧位,将FOLE纸管经肛门插入,向气囊中注入20~30cm空气,然后缓慢提拉导管直至感受到阻力为止,才可以与机器相连。一切符合要求之后接通电源,调至诊断档,将注气压力控制在50~60mmHg,然后按注气键,这样可以准确呈现肠套叠部位和表象,然后置治疗键,将压力控制在80~100mmHg,再按注气键,当肿块逐渐缩小或消失时,并且小肠内部大量充气,即复位成功。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1)病情观察:在患者完成空气灌肠复位后,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临床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主要观察内容有患儿的体温、面色、睡眠、腹胀、呼吸及神智等,如果患儿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避免延误病情;(2)饮食指导: 治疗结束后,患儿一般需要禁食一段时间,此时可以为患儿提供0.5~1.0g活性炭,如果活性炭通过灌肠后排出或6~8小时内通过肛门排出,则可以为患儿提供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避免患儿过度活动,减轻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避免再次发生肠套叠。(3)合理静脉补液: 此时要确保静脉通道畅通,根据需求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按照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
实验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儿由于疼痛而出现面色苍白、哭闹不停、血便等症状,导致患儿家属心理情绪变化较大,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家属解释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好处,并向其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从而帮助患儿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2)并发症护理:肠穿孔是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多与灌注的空气压力过高有关。、出现肠穿孔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坏死肠管,然后进行肠修补手术[2]。(3)出院指导:临床治疗后,小儿肠套叠中有2%~4%的复套发生率,复发因素可能与轮状病毒、腺病毒等肠道病毒有关,因为这些病毒会导致系膜中和肠壁内淋巴结组织增生,肠蠕动功能紊乱。因此,患儿出院后要合理控制日常饮食,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餐后剧烈运动。经常对腹部进行保暖治疗,这样可以预防肠功能紊乱、腹泻诱发肠套叠。告知家属如果患儿出现腹部包块、血便、无阵发性哭闹等,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
1.3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肠蠕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改善,肠蠕动功能趋于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肠蠕动功能未见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2)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7.78%)比对照组的(84.44%)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体会
小儿急性肠套叠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一般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虽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果患儿血便量多、鲜红色、出现早,则说明患儿有肠坏死的可能甚至出现中毒症状,要尽早给予手术治疗。灌肠初期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观察,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控制压力范围,避免发生肠穿孔。因此在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俊,岳小卉.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术后规范化护理对患儿复发性肠套叠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3):80-81,88.
[2] 杨纲,蒋文军,曹李明等.不同年龄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2):150-154.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患儿论文; 肠套叠论文; 灌肠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小儿论文; 空气论文; 肠穿孔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