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北京国际图联大会——中国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加图书馆国际大家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论文,联大论文,大家庭论文,北京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北京国际图联大会后我刊约请我国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笔谈与会感受,已陆续收到约稿,本期先刊出王世伟先生的文章,其余各篇将陆续刊出。
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很多感触,其中有一点就是中国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图书馆国际大家庭的各项活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各类图书馆中保存有极为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完全可以自豪地屹立于世界图书馆之林。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大家庭的其他成员介绍中国的图书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事实改变那些对中国存有偏见人们的看法,同时也为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及世界的文化走向中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中国目前已经有国际图联执委并参加了一些专业组的活动,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同时中国在图书馆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并不很高,这固然有中国图书馆事业本身发展水平的问题,但也有中国图书馆界参与图书馆国际大家庭的意识问题。只有整个中国的图书馆界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行动上增强参与意识,以积极开拓和进取的精神参加图书馆国际大家庭,才能使中国的图书馆在世界大家庭中获得应有和令人尊重的地位。
其次,中国图书馆界的学术研究与国际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相比毫不逊色,在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期间,笔者有幸参加了近十个场次的学术交流会,其中中国同行宣读有不少高质量的论文,许多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应当承认,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中国图书馆界与世界的交流还是太少了。以至中国图书馆界对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情况了解不多,而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图书馆发展情况了解更少。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中外图书馆界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从笔者参加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的情况来分析,中国图书馆界在参加图书馆国际大家庭活动中有三点需要加以改进。一是外语听说能力。可以说,外语听说能力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一些很好的研究课题由于外语听说能力的限制,使其交流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令人感到非常可惜。二是科研方法问题。从国际图书馆学术界的普遍研究方法来看,都比较偏向于实证研究、微观研究和运用数量统计的方法,而我国图书馆学术界有不少研究成果则偏向于与实际结合并不紧密的理论研究、宏观研究和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这样的研究方法容易给人留下流于空泛的印象,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三是表达手段问题。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已经普遍采用投影仪和幼灯片等表现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简洁、清晰的特点,而我国图书馆研究人员中多数人还不善于利用这些表现手法,这是需要加以改进的。
第三,世界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在文献数字化和功能多元化的基础上,已经逐步实现了服务的网络化,许多世界一流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了网上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迫切地要求中外图书馆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笔者今年8月曾率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馆方向我们介绍说他们馆已与中国的北图、北大、清华以及中山大学等单位进行了联网。令我赞叹的是,该馆一位研究人员正在建立“文革”中《红旗》杂志的全文数据库。而这些信息都是在互相交往中获取的。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自1995年10月合并以来,积极加强对外的交往,为此在职能部门中专门增设了“国际交流处”,鼓励馆所科研人员和职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公开提出争取在国际图书馆舞台上发声音的要求。在上海市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主动组团出访,向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学习;计划编纂英文版图书馆学论文年刊,向世界发行。这次北京国际图联大会,我们馆所六位馆级领导全部参加了大会及会前会,其目的就是我这次参加笔谈会的题目: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加图书馆国际大家庭。
China Should Attend International Actives More Actively
Wang Shiwei(shanghai Library)
标签: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