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98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就诊先后,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抗炎、止痛护理;给予干预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平均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肢体肿胀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肿胀及疼痛情况,并加快消肿与消痛的速度,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消肿止痛;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292-01
四肢骨折术后,患者普遍感到肢体肿胀疼痛,那是因为骨折本伤及了肢体局部的软组织,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也造成肢体软组织的损伤[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8例行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强护理干预,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肢体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以及合并其他骨折患者予以排除。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8例,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16~63岁,平均年龄为(43.3±6.5)岁,其中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30例;对照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17~62岁,平均年龄为(42.7±5.3)岁,其中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3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后肿胀程度)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给予消炎止痛、抗渗出、抗感染治疗;干预组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告知患者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肿胀情况,讲明诱因及临床表现,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提高应对肢体肿胀的积极性。(2)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对患肢加压包扎3d,并行冰敷。包扎时,注意观察敷料是否包裹于患肢末梢循环,包裹后再用弹力绷带包扎,包扎不宜过紧。询问患者是否出现麻木、痉挛、疼痛加重等感觉,观察是否出现伤口渗液、渗血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需重新包扎;定期更换敷料,尽量做到无菌操作,保证创口局部清洁和干燥;红外线治疗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红外线照射患肢3次/d,30min/次。(3)功能锻炼指导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从被动练习逐渐转变为主动训练,对于疼痛较为严重或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出院前指导其自行更换敷料、包扎,告知其应注意休息、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2]。
1.3 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日和1周患肢肿胀程度进行评估,无皮纹和肿胀情况,记为正常;有皮纹,皮肤稍有肿胀,记为Ⅰ级;有肿胀,但未见张力性水疱,为Ⅱ级;肿胀严重,且有张力性水疱,为Ⅲ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消肿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标示,统计学分析运用软件SPSS19.0进行。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与术后1日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肢体肿胀均有所缓解,其中干预组改善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干预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为(5.2±1.3)d,对照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为(7.2±2.2)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四肢骨折以创伤性骨折为主,病理性骨折较为少见,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中出现的四肢骨折,表现较为严重,且会伴有软组织破坏,无论是采取外固定还是内固定,在恢复期间患肢均存在局部肿胀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张力性水疱,致使患肢活动受限,延缓康复,因此,术后加强肢体肿胀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关于本文所研究的文题相关的护理报道比较多,如钱立莲等[4]对84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肢体肿胀,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和疼痛范围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健康宣教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本组研究中,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的干预组48例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5.2±1.3)d,术后1周肢体肿胀恢复正常36例(占75.0%);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7.2±2.2)d,术后1周肢体肿胀恢复正常22例(占4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对行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加快其术后肢体肿胀消失,促进患肢康复。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会存在不同程度肢体肿胀,这会延缓患者患肢恢复,影响到术后生活,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肢体肿胀情况,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雪莲 赵爱梅.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5,7(3):182-184.
[2]金丽华,徐海英,倪霞.对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4):98-100.
[3]田莉.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影响分析[J].医学与法学,2013,01(26):129-130.
[4]粟华玲.护理干预在提高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世界,2015,31(7):306-308.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肢体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疼痛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