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长的角色冲突与核心角色_角色冲突论文

论校长的角色冲突与核心角色_角色冲突论文

论校长的角色冲突与核心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角色论文,校长论文,冲突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处在社会变革的转型期,更是教育管理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激烈却弱序的结构化的社会互动时期,校长们同时扮演着基本角色(basicrole)(注:“基本角色”,即研究人员对特定职业主体与职业目标、任务等进行匹配之后确定的角色,属于固有角色,基本角色是理想化的角色范型。这里主要指校长作为领导者、教育专家和学术专家等角色;“相关角色”,即角色主体所扮演的与身份相联系的角色,属于派生角色。这里主要指校长也充当办事员、福利资金筹措人、人际关系协调员等角色。)和相关角色(注:“基本角色”,即研究人员对特定职业主体与职业目标、任务等进行匹配之后确定的角色,属于固有角色,基本角色是理想化的角色范型。这里主要指校长作为领导者、教育专家和学术专家等角色;“相关角色”,即角色主体所扮演的与身份相联系的角色,属于派生角色。这里主要指校长也充当办事员、福利资金筹措人、人际关系协调员等角色。)。正如社会学家波谱诺所说:“在每一次高度结构化的社会互动中,社会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剧本’,用以指导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的扮演”,“在每一天的社会互动过程中,人们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注:[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版,97页、98页。)然而,“当来自于这些角色的要求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了一种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的状态中”。(注:[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版,97页、98页。)基本角色与相关角色冲突导致不少校长角色迷茫或角色错位。

这里主要从基本角色与相关角色的角度研究校长角色冲突的类型及表现。

1.行政负责人与办事员的角色冲突。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随着“校长负责制”在我国中小学的广泛推行,校长应该拥有对学校工作的决策权和指挥权;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得,承担民事责任”,“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校长作为高等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明确的确认。

但多数校长不能行使上述领导权利。在上位(上级领导所扮演的)角色与本位(校长所扮演的)角色的关系中,重大的决策(如在教育评价制度、特色办学等方面)由高层管理者决定,校长只负责执行决定,校长对人事以及资金使用等也不完全具有决定权;本位角色和下位(办事员所扮演的)角色的共同点是“执行”,不同点是在执行问题上有直接与间接的区分。无论是在上位——本位角色的关系中,还是在本位——下位角色的关系中,本位角色都处于“我,非我也;非我,我也”的角色迷茫或错失之中。“希望通过校长工作获得晋升的人必然遵守科层制的种种规范,按照上级要求办事”,(注:[美]约翰.E.丘伯等著,蒋衡等译:《政府、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63页。)已经成为权力运行机制中一条较为有用的行为法则,校长只是层级管理制度中的科员而不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或行政负责人。

2.教育专家与福利资金筹集人的角色冲突。校长应该享有: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品德教育;拟订和执行年度经费预算方案,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等。他们应该迅捷地洞察教育教学及管理问题之所在,能够完整合理地说明行为发生的机理,“分析性和经验性决策建立概念上的统一和提供合理证明”,(注:[美]史蒂文·塞德曼著,刘北成等译:《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但学校经费紧张是不争的事实,“经济问题,更为人类生存的要件。”(注:转引自《北大演讲百年精华》,张竞生:《“行为论”的学理与方法》,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267页。)为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校长们千方百计设法搜集资金,不少校长把筹措学校的福利资金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正如惠迪所言:“当校长们的财政和管理职责因确保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生存的需要而日益加强时,他们往往会偏离学术领导的角色和共同负责的精神,变得更像公司主管、商业经理甚至企业家。”(注:[英]杰夫,惠迪等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5页。)校长不得不承受教育专家与学校福利资金筹集人两种角色的冲突。

3.学术专家与社会关系协调员的角色冲突。校长应该具备学术研究能力,能够通过浓厚学术氛围逐渐提高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自觉性和能力。大凡学术皆理性思考的结果,“静”是理性思考的存在形态,同时也是从事理性加工与创造的条件。张竞生先生曾说过:“研究社会的事情,……,不是快刀斩乱麻,一举手即可解决。须要细心静思,条分缕析,按部就班,寻根究底。一步一步的从分析上、比较上、归纳上做工夫,才能得到个中组织的内容和结果的真相。”(注:转引自《北大演讲百年精华》,张竞生:《“行为论”的学理与方法》,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267页。)但目前大多数校长在一系列职业关系以及学校内部复杂关系,学校与社会、市场关系中“应酬”。校长面临的无尽的“应酬”恰恰破坏了“静”的心情。

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与角色表现(role performance)之间不匹配,或者说,社会赋予校长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发生冲突。除少数校长因为未领会角色内涵或拒绝按照他人的期待去扮演外,(注:[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版,97页、98页。)外部原因主要是:

1.管理权限下放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放弃自己的重要责任。管理权限下放是1985年以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之一。其目的是要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适应性。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基本要求。但具体执行中往往出现两种偏差:一是行政管理部门只摆出一副要求校长自主管理的架势,往往给校长分派“不可能的”或“虚构”的任务。如“设计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提出学校人事改革意见”等。校长们实际上被置于校长负责制和“指令与控制机制日渐制度化的夹缝中”。二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放了诸多非学校应该或能够解决的问题,如“全面评估学校人员素质”,“收集整理教育改革与发展信息”,“自主协调与社会各部门的关系”等。名曰“学校自治”,实则给学校办学出难题。当政府从“公共教育的历史责任中隐身而退时,这是一种有意地规避、歪曲、隐瞒和故意忽视的过程”(Smyth,1993)。在承担了诸多以前由科层体制中决策和办事部门应该完成的行政职责的校长那里,上下级之间、不同角色之间、不同部门之间,职责是混乱的、权利是不明的。

2.校长定位不明确。在校长角色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和最高行政负责人,社会结构和学校教育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校长具有多重角色”,流行的角色有:校长是“教育专家”、“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决策者”、“经费筹集专家”、“学校发展方向的指挥者”、“学术带头人”、“经营管理者”、“对外联络者”,以及“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无所不能的校长多半属于“不务正业”者。

3.学校事务过多,分工不明。今天的校长似一家之长,什么具体事务都得管。教师评职称,学生升学、就业校长要挂帅,上级主管部门指示、检查要执行、配合,兄弟学校参观、交流要到场,校内的干群关系不好要调节,“尖子”教师要求调走要做工作。“如果校长而兼教育家,或者教育家兼校长,那就更忙了。他要接见那么多平凡或不平凡的人,还要题词、作序、编书、演讲,到处参观指导”(注:陈桂生:《漫谈“校长角色定位”》,《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低效率忙碌的校长”成不了教育与学术专家。

总之,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有关校长角色法规规定、有关学校职责及问题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在造成校长角色错位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根本职能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是决定校长基本角色(职能)的根本依据。校长应该牢记自己的基本角色是学校领导者、教育专家和学术专家。但只有在基本角色的基础上确立校长的核心角色,才能使校长职业的定位更准确,中心事务抓得更准,“意识和意愿能够引导和限制他们的实践与表现”(注:[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189页。)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要保证学校前进的方向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学校专业领导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吸纳社会有益信息对学校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作为专业人员应该能够单独、独自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表现得专擅、独断独行。学校各种关系的处理,各种政策的制定都要在规划范畴之内,同时考虑成本预算在现代办学(“复杂办学”(注:复杂办学:按照办学的综合水平,我们把学校办学依次区分为原始简单办学——计划办学——特色办学——复杂办学四种水平。从管理者角度考察,大体上与经验型校长——管理型校长——专家型校长——专业领导型校长相对应。待另成一文。))中的特殊地位。学校专业领导者即以成本预算为基础,以全面规划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为核心任务的管理者。学校专业领导者这一核心角色与校长的基本角色及相关角色的关系:三个球体分别对应三个基本角色,它们两两相交,校长核心角色这只球是在基本角色的基础上生长的,它位于基本角色的上方,与基本角色相交。作为球体的相关角色与核心角色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间接相关、基本不相关三种关系,依照与核心角色相关程度的高低,远近不同地排列在校长角色范畴内的不同位置,它们共同构成校长的角色结构。

学校专业领导者的素质主要包括:宏观决策、个人知识与经验和行为能力三方面,具体要求:(1)把握时局的能力强,制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强,对内部和外部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断;(2)善于学习,具有从事高效率学习与研究的个人知识,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讲究策略,社会危机感、责任感强,意志坚定,为人正派,办事公正,凭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创新意识强;(3)践行能力强,身体条件好,办事高效。

学校专业领导履行的职责包括:(1)提出明确的办学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专家进行论证;(2)组织领导相关专业人员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办学成本进行资金预算和人力资源整合;(3)组织开展规划的宣传,监察规划的实施;(4)公开规划运行的成效与问题;(5)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责权利的相关规定;(6)加强学习,对自己的发展与进步负责。

专业领导不同于负责人主要在于专业领导涉猎的事务范围小于后者,但相比较而言专业领导更集中于组织内外的关键性事务,比如,学校的发展机遇和规划,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化与利用,学校内部改革的总体战略,学校资金宏观预算等。

专业领导区别于教育专家在于,后者认为校长要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只有坚持与学生在一起,持续给学生上课,上示范课,做学生的朋友和同志,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听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意见上(乌申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等),专业领导强调校长要有教育学生的经验,但更要掌握教育学生的先进理念,视野不局限某一学科,充分理解学生及教师业已存在的差别并鼓励他们发展特长,尊重不同学科在教育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并制定政策保障这种差异进一步发展。

专业领导者与学术专家的不同主要在于,学术专家可以为“科学而科学”,“为学术而学术”地进行研究,而学校专业领导则更多思考和研究学术如何为“立校”、“兴校”服务,如何开展以“实践者解决问题”为特征的校本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在激发教师研究中的最大效用。

概括地说,学校专业领导的角色是在基本角色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但专业领导者的工作视野更专注学校管理中宏观问题,专业领导的素质较之承担基本角色者的素质而言,在层次与水平上要求更高。

标签:;  ;  

论校长的角色冲突与核心角色_角色冲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