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_课程评价论文

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_课程评价论文

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校从开发信息化微型课程着手,通过这种“小而全”的课程开发,让教师对课程开发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一、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微型课程是指以主题模块为主要课程组织形式,以专题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相对完整而独立的一种小型课程形态。微型课程的计划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微型学习包”,它一般由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内容简介、学习计划的实施方法、学习计划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方案、学生的学习工具(参考资料、其他参考目录等)、评价方案和学生成果组成。

信息化微型课程不是信息技术与微型课程的简单整合,而是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度融合于微型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无论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环境方面看,还是从整个课程开发模式方面看,它都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

信息化微型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化。信息化微型课程以主题模块为课程基本结构,根据主题任务对跨学科内容进行整合。(2)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导师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3)开放性。包括:内容开放——通过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的超级链接,大大拓展了课程资源空间;结构开放——利用构件化技术,可以随时更新教育内容的组态;功能开放——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能够支持按需学习、适时学习、弹性学习。(4)灵活性。一个主题之间不同领域知识的超级链接,不同主题之间相同领域知识的超级链接,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灵活转换课程内容。(5)自动化。在网络上建立微型课程的电子学档,用以保存学生的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自动化。

二、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开发

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设计模式的选择等方面。

1.课程目标的制定

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具体而集中,应该把重点放在通过让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同时,课程目标是开放的、可扩展的,师生可以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化,随时调整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信息化微型课程有两种形态:(1)独立形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和热点,然后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基础,选择课程内容和主题。例如:春天到了,校园中的白玉兰盛开,非常漂亮。但学生发现白玉兰开花的时候没有叶子,相类似的还有桃花等。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无叶的花”为主题开发具有独立形态的微型课程。(2)融合形态。教师可根据基础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组教材,或适当拓展延伸。比如:教师在教《父亲》一文时,可以以“父亲”为主题,从不同角度确定课程目标(如情感目标中突出伦理、亲情,知识目标中突出文体写作),开发微型课程。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要兼顾水平组织和垂直组织。水平组织涉及课程涵盖的学科内容,如我校教师开发的微型课程《西藏之旅》,涉及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学科。垂直组织涉及课程要素的纵向安排,如上述课程在初中七年级侧重地理、历史学科知识,而八年级则侧重经济、政治等的关联比较研究。

3.课程设计模式

信息化微型课程通常表现为一个学习包。对于基层教师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课程设计模式,操作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两种课程开发模式比较适合基层教师开发微型课程。

(1)WebQuest模式

WebQuest模式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创立,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课程设计模式。它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模块:

◇导言: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并罗列出课程的概要问题。

◇任务:所要从事的活动和完成的工作。

◇过程:略述学习者将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为学习者设置完成任务的“脚手架”,其中包括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以及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建议与策略等等。

◇资源:完成任务所必须的信息导航资源,通常表现为信息化电子资源,也包括印刷的书籍和文献等。

◇评价:罗列出完成任务的评价标准,并为学习者描述他们的行为将得到何种评价。评价人员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同学。

◇结论:结论用来对活动进行小结,总结学习者通过完成这项活动或课程将会学到的东西,同时也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以促进学生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他领域。

◇教师页面:教师页面的内容包括学习者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学生学习的导例分析等。教师页面是帮助其他教师实施这项WebQuest的信息,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这个WebQuest的教学指南。

WebQuest模式的优点在于可操作性强,信息化程度高,易上手。缺点是对教师的网络技术、信息处理和发布等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教学组织等难度大,对教学的硬件要求高。

(2)多元智能主题设计模式

多元智能主题设计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主题名称

◇学科领域:介绍本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

◇教学对象:介绍本课程适合的学生年级或年龄。

◇内容概述: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作简要介绍。

◇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以及具体教学目标。

◇实施策略:陈述本课程所应用的智能教学模式或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网络视频、电子邮件等)。

◇时间安排:介绍开展本课程教学所需的课时和具体时间安排。

◇材料和资源:介绍完成本课程可能需要的材料和资源。

◇过程设计:介绍学习者完成本课程学习的具体步骤和教师提供的学习策略与建议,并对不同的智能类型培养和发展目标作全面规划和侧重安排。

◇评价:设计或提供相关的智能检测表、自评表等评价和检测工具。

多元智能主题设计模式能够使教师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把握课程建设的总体框架,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相对比较低,教学组织比较容易把握,适合第一阶段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开发。

  三、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应用

信息化微型课程既可以作为必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既可以以传统形式授课,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授课。信息化微型课程以任务驱动为取向,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以及克服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程实施上,教师可采用“脚手架”式教学方式,即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然后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从国外已有的研究来看,“脚手架”式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建立概念框架、情境导入、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脚手架”式教学方式的基本理念渗透在信息化微型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如上述WebQuest的设计模式,从导言到结论的几个模块本身就包含着“脚手架”式教学方式的5个主要步骤。

在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主题阐述必须明确,情境设计必须有吸引力。(2)把学习内容置于具体的、真实的任务中,或分解在需要解答的问题中,任务的设计分层次和阶段,贯彻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原则。(3)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自主选择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团队。(4)任务和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处于真实的情境中。(5)注重设计支持并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学习环境。(6)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7)以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心得反思。(8)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以具体的评价项目和标准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信息化微型课程是根据学生需要开发的,从主题的确定到内容的选择,从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信息化的课程形态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题、内容、资源等的选择是否与课程目标相契合,要关注评价设计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设置、任务的分配、小组的建立等缩短从问题提出到最终解决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化微型课程是师生共同创生的课程,为了便于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感悟能够及时反馈给教师,以获取适时评价和指导,可以利用网络上免费空间或在学校服务器上建立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生成一个可管理的小型网站,作为课程实施平台。每个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申请一个免费的Blog,作为自己的网络档案袋。通过网络档案袋,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学习小组和伙伴的学习情况。

标签:;  ;  ;  ;  

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_课程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