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军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外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患者采用脾切除治疗对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6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对照组)和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联合脾切除术(观察组),对比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0d的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免疫功能相比于对照组较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晚期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患者切除脾脏并不会改善预后,相反会降低免疫功能,而保留脾脏可延长术后生存率。
【关键词】 脾切除;晚期结肠癌;姑息性切除;免疫功能;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10-02
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其在抗肿瘤免疫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双效性和时效性,而在肿瘤病情发展下,脾脏会逐渐变为负性免疫状态[1]。而对于晚期结肠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切除脾脏对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造成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2]。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将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联合脾切除与单纯进行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疗效作比较,分析两者对免疫功能和预后影响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为42~77岁,平均年龄为(59.2±12.5)岁;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8.5±12.2)岁;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9.6±12.8)岁。各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给予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选择左中腹部经腹直肌或旁正中切口,然后将小肠和大网膜推向右侧,用止血钳穿过横结肠和小肠系膜的无血管区,各带一纱布条,分别结扎,闭锁病变肠管的近端和远端。显露左半结肠,在十二指肠悬韧带下切开后腹膜,分离系膜下动脉和静脉,在结扎后切断,近端结扎和缝合,然后沿腹主动脉清除淋巴结。在肿瘤上下两端扎紧肠腔,控制肿瘤部内容物,再进行分离左半结肠,然后分离钳夹、切开后缝扎,用十二指肠钳排夹后切断,去除左半结肠。然后进行横结肠直肠吻合,最后缝合盆腔腹膜并缝合。观察组在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基础上切除脾脏。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手术前、术后10d、6个月的CD3+、CD4+、CD8+、CD4+/CD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和IgG、IgA、IgM等体液免疫功能指标;(2)记录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生存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免疫功能
两组术前及术后10d的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
2.2 术后并发症和预后
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59±4.61)d,长于对照组的(11.20±2.55)d,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0.30%(10/33),对照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8.79%(26/33),低于对照组的90.91%(30/33),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肿瘤不断发展下,机体抗肿瘤免疫机能也逐渐转变为耐受甚至产生抑制状态[3]。在本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各免疫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已经转变为抑制状态。
在本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后10d,各免疫功能相比于手术治疗前均出现明显好转。其原因主要为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后显著缓解肿瘤负荷,从而使引发负性免疫的大部分因素消失,提高预后效果[4]。观察组在手术后6个月的各免疫指标相比于术后10d和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手术后6个月的各免疫指标显著差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单纯进行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后,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其原因主要为晚期结肠癌肿瘤患者的脾脏只是被动参与免疫抑制状态的形成过程。而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能够使肿瘤负荷显著降低,进而逆转患者脾脏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所以不切除脾脏患者能够长期保持相对较好的免疫水平[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1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与潘敦[6]等研究结果相类似。说明对于不可根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给予单纯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可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其与保留脾脏后可保持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
综上所述,对于晚期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患者切除脾脏并不会改善预后,相反会降低免疫功能,而保留脾脏可延长术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应可明,孙民昌,燕归如等.升结肠癌术后脾脏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02):154-156.
[2] 矫太伟,冯明亮,刘梦园等.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10):663-666.
[3] 王飞,李建国,吴巧斌等.P21活化激酶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8):7-11.
[4] 李永浩.健脾养胃补血方改善结肠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1):1560-156.
[5] 马宇霆,王丹,王瑞平等.健脾化瘀方对缺氧微环境下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03):265-268.
[6] 潘敦,李宗芳,陈辉等.脾切除对晚期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10):2560-2562.
论文作者:王雁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免疫论文; 结肠论文; 脾脏论文; 术后论文; 功能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