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 谢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国的“洋文化”越来越受青年一代的追棒和喜爱,相反我们家乡的本土文化、传统习俗越来越受冷落。作为承载着培养祖国新一代重任的幼儿园,为了培养当代儿童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本文以家乡方言吟诵的潮州歌谣作为主题内容,在不断地实践教学中,构建“唱响歌谣,传承潮韵”园本课题,从内容选择、主题开展、家园互动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试论幼儿园传承潮韵文化的经验和开展方式。
“乡土文化”,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等文化生活的总和。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家乡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潮州文化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汉族民系文化,在长期的流行和积淀发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潮州本土特征的潮韵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社会领域的目标3中明确指出:“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建议教师们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国的“洋文化”越来越受青年一代的追棒和喜爱,相反我们家乡的本土文化、传统习俗越来越受冷落。而在国外,我们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播种、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学习汉语为荣,积极地学习着我们经典的国学文化,难道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却要将我们老祖先流传给我们的文化精华给抛弃吗?作为承载着培养祖国新一代重任的幼儿园,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因此,我园自2013年成为《广东省“指南”实验区项目研究》下的实验园,开展了以“唱响歌谣,传承潮韵”为主题的园本课程研究。
潮州歌谣是一种流传于我们家乡潮州民间的口头文化,它来自生活,源于民间,在民间广为流传,它结合富有潮州地方特色的具体事物、人文风俗而创作,以潮州话来诵念,在过去,是大人对小孩进行语言教育的形式之一,也是古早时,孩童们玩游戏时的“好伙伴”。因此,我园以“潮州歌谣”为教育内容,构建具有本土特色,能反映家乡悠久历史文化的园本课程。以下从内容选择、主题开展、家园互动这三方面谈谈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研究。
一、结合多方面的实际 ,选择合适的潮州歌谣,作为主题活动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托,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基础,所以《指导纲要》中指出:选择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要从周围环境中挖掘适合的内容。因此,在开展“唱响歌谣,传承潮韵”这一主题构建中,我们首先面临内容的选择问题。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潮州歌谣只是其中的一条小支流,但它历史悠久,从古传唱到今,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受时代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影响,有相当部分歌谣的内容比较粗俗,缺乏健康向上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筛选出适合当下、适合当代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经过网络搜索、资料整理,我们确定了以韩山师范学院林伦伦院长和林朝虹教授编著的《精选潮汕方言童谣》《精选百首潮汕方言歌谣》两书中的内容为主,《潮讪童谣集锦——潮韵风采之二》《百屏灯的故事》或其他口头传唱的,网上查询的歌谣为辅来构成主题开展的活动内容。?我们还对其中一些内容较好,传唱较广,但个别句子不适宜的歌谣进行再次修改、改编,让所选的教学内容更具有教育性。如《点竹贡》的后半部分:“点啊点竹壳,点着地个漏屎汁,就是就这个老兄弟”删除掉。《挨啊挨》中,“饲阿妹妹来雇人骂”这种当时重男轻女的语句,改为“饲阿妹妹来煮饭家”,引导孩子感受当时生活的艰苦。《阿八弟》中的“领爸领母生你长短脚”这种骂人的语句改为“走到半路长短脚”,重新塑造了一个因贪吃而导致肚子疼,捂着肚子一瘸一拐走回家的可爱小弟弟形象。这些细微的修改,使我们的潮韵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也得到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
紧接着,我们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将这些歌谣再进行分级选择。小班孩子年龄小,语言能力发展较慢,理解能力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选择了《鸭仔哙撑船》《相揽肩》《雨哩大大点》《洗浴歌》《工夫茶》《呢呢呢》《宋橄榄》《一脚雨伞》这些篇幅短、趣味性强、具有具体形象特点的歌谣作为小班级孩子学习的内容。比如《鸭仔哙撑船》只有短短五句,但它里面有具体可爱的动物、人物形象,五字一句,中肯地点了鸭、猫、狗这三种常见动物的本能特点,进而引申出爷爷奶奶对孙子那种发自人类本性的“隔代爱”,让孩子感受爱的同时,懂得互爱互敬、家庭和睦、甜蜜如糖的道理。
相对小班的孩子,中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上已有较大提高,所以在选择内容上,我们也将标准进行了一个层面的提升。如《天顶一粒星》《拥啊拥》《拍球歌》《潮州八景好风流》这些篇幅较长,句式采用顶真手法,句首句尾相衔接,琅琅上口,易于吟唱的歌谣,或是诙谐有趣,需要孩子已有一定生活经验才能理解的《头哩浮大包》《老伯须赤赤》等猜谜类歌谣,或是常识类歌谣《东方出个弥勒佛》。
大班孩子不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而且开始具备了仿编、创编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了《你岂知》《你猜乜狮牙丝丝》这些结构固定、句式反复,利于仿编的歌谣作为主要内容,增添了《百屏灯》《八仙造桥》《韩文公祭鳄》等故事性强的叙事歌谣或传说故事等,大大扩展了歌谣选择的范围,让孩子感受到潮韵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以主题为模式构建本土化园本课程,在五大领域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形式,围绕潮州歌谣开展一日性整合活动
主题活动即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可以整合孩子零散的生活经验,满足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化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教师整合思维,系统思考。我园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地是以“唱响歌谣,传承潮韵”为主题全园性地将歌谣融入到五大领域(即艺术、语言、科学、健康、社会)中,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地在一日生活中进行整合式开展。
(一)以主题形式整合式地开展
围绕一个切入点,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比如语言领域开展了《一脚雨伞》的歌谣学习,相应地在美术活动中安排了《设计雨伞》《装饰雨伞》《涂色雨伞》等活动;在社会领域中开展了《油纸伞》的认知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将《一脚雨伞》的歌谣应用于拍球数数计时的环节中;在音乐领域中为这首歌谣创编动作,配上乐器和伴奏曲,将其以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一日生活中整合式地开展
将“潮州歌谣”自然地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让孩子随时随地感受、接触到潮韵文化——潮州歌谣,在营造的浓浓乡土文化氛围中,体验歌谣的趣味性,领会潮州歌谣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布置了“潮韵室”,展示了潮绣、枫溪陶瓷、潮州抽纱、粿印、粿架、红凳子、工夫茶具等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工艺品,让孩子认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在各班的互动墙上,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潮州歌谣”图片,幼儿在家与家长开展歌谣的互动照片,不断更新的互动墙让孩子家长跟着我们的步伐不断推进主题,家园一致地进行教育。
其二,在晨间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桌面游戏供幼儿操作建构。如用邦宝玩具拼搭“汀子桥”“广济门”,用超轻泥、橡皮泥制作各种潮州小吃、粿品,用彩纸折叠出《宝扇歌》中人人羡慕的宝扇,用水彩颜料印染出自己的手指纹路,数数看自己有几个“螺”等。
其三,在游戏活动中,组织全园孩子利用课间时间,到大操场集合,一起吟诵歌谣,表演歌谣,既增加了户外活动时间,也丰富了户外活动的形式。利用角色游戏的形式,增设了“潮州小吃坊”“茶艺馆”游戏内容,引导孩子通过模拟扮演小吃坊的服务员、顾客,认识更多的潮州小吃,了解潮州传统文化,巩固对歌谣《潮州小吃尚有名》的掌握。在“茶艺馆”中将现在社会上新兴的茶艺文化交流运用于模拟的游戏中,让孩子扮演“茶艺师们”为客人冲上一杯工夫茶,演示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技术,让“游客”“茶客”们体验潮文化的特色,伴随着悠扬的《工夫茶》这首歌谣,细细品尝那杯饱含潮州人热情待客的香气四溢的工夫茶。
其四,在生活各个环节中,利用“潮州歌谣”进行自然衔接。如入睡前,播放《拥啊拥》《荷花船》《月光歌》这类旋律轻柔的摇篮式歌谣;在课间闲暇时段,组织幼儿复习吟诵潮州歌谣,两人两人互拍,玩一玩《拍剪刀》等手指歌谣;在饭后散步时,带孩子们到草地上做做《挨啊挨》等地面游戏,到展板前欣赏各级的主题网络网,读读上面展示的图片歌谣,与同伴互相比比谁的歌谣学得多……
(三)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在五大领域中开展潮州歌谣主题式活动,传承潮韵文化
不同的领域有其常用的教学手段,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潮州歌谣在不同领域得到更好地开展,使歌谣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也作了好多领域的尝试,以求既保留原有的乡土气息,又得以创新、添活力。例如:语言领域,一般常用PPT、图片、视频、场境创设、情境表演等手段加以辅助开展。《洗浴歌》准备娃娃、浴盆为教具,老师演绎大人为奴仔洗浴的情境,边洗边吟诵歌谣,既让孩子易懂,又让孩子从生动的情境氛围中感受到大人对孩子浓浓的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仙佛造桥》故事的引用,又自然地解释了“为何现在湘子桥只剩一只望江鉎牛”的原因 ,又让孩子在读到“两只鉎牛一只溜”时那种勾起故事回忆时的会心一笑。
体育领域:如何将歌谣与身体锻炼、体育游戏相结合呢?这是我们老师一开始特别苦恼的问题,后来我经过几首歌谣的设计尝试,慢慢摸出了方法和规律:结合歌谣内容,选择合适的锻炼目标,设计游戏规则及玩法。以《相揽肩》为例:短短的四句“相揽肩,掇肉矮(龙眼),掇有相共食,掇无勿相看。”描述的是一个古时孩子童与好朋友一起在龙眼树下捡龙眼吃的那种有福同享、有难同担的情境。当在脑海构思这一画面时,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相揽肩,就是肩膀互搭肩膀,两人要步伐一致、动作协调地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这不是对孩子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吗?这也要求孩子要学会合作、协商配合去完成闯关任务,两人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单凭一已之力是无法完成要求,类似于“两人三足”这一类竞技游戏。所以我将《相揽肩》与《两人三足》这两个游戏进行结合 ,开展了这一活动。孩子在活动中既得到了快乐,又得到适当的运动训练。这样的运用和创新,大大增加了歌谣的可玩性,也让孩子形成歌谣可以变换各种花样进行玩耍的意识,既培养了创新精神,又大大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艺术领域: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安排了欣赏家乡的古建筑、八景胜地、本土工艺中那些典雅又传统的图案花纹,大大扩展了孩子对美的感受,开拓了他们的视野。《阿八弟》这类歌谣可以一句一笔地指导孩子简易地画出一个可爱小弟弟形象;《一脚雨伞》这类歌谣可以根据歌谣内容绘画出从中所认识到的各种形象;《拍球歌》《潮州小吃》《宝扇歌》等可用捏泥、折纸等形式来表现歌谣中的主体。潮州歌谣从以前就多以“唱”的形式而流传下来,的以音乐活动中,我们也常用“唱”的形式,将歌谣进行再现,再引导孩子配上动作,加上乐器,打出节奏,改编成歌表演、舞蹈、情境剧等不同活动形式。
科学和社会领域:我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辅助手段,将我们的歌谣内容以微课、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孩子浅显易懂地理解歌谣的内涵,深入地感受本土文化,接触家乡的传统习俗,欣赏家乡工匠们的精巧技艺,为自己是一个潮州人而骄傲自豪,初步培养孩子形成“我是潮州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三、发挥家长力量,家园携手,促进潮州歌谣活动的推广,提升其影响力
家园合作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两者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儿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所以家园携手也是构建我园园本课程,传承潮韵文化的重要途径。充分地挖掘家长资源,发挥家长力量,利用家长不同知识背景、不同职业、积累的生活经验,作为我们的“课程资源库”。在主题开展准备阶段,请家长协助老师上网收集图片资料、下载视频、寻找潮州旅游的宣传片、提供特色工艺品等,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利用家庭教育模式,调动家长在家陪孩子唱歌谣、玩歌谣,以视频记录、图文展示等形式,记录下家庭开展歌谣活动的情境。不少爷爷奶奶纷纷表示:自己的孩子所记得的歌谣都没有孙辈们多呢!童年的歌谣勾起了他们对童年的回忆,也大大增加了家里茶余饭后的谈资,正如《奴仔同细爱唱歌》中所唱“从前爱唱老童谣,今日爱唱新儿歌”一样,得到了一辈一辈的传承。
我们还设计家长问卷,了解家长对活动开展的看法和收获,从这些反馈信息中,确定今后继续开展的方向,提取更好的点子,形成家园一致地教育。开展亲子表演、亲子游戏、家长进课堂等活动,达到亲子共参与的作用。“六一、元旦”等庆祝节日,我们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表演歌谣:扮演歌谣中的麻雀、老人等形象,重现童谣《麻雀相打跋落坑》这首童谣的有趣情境、模拟“客人来了”的情境,演绎《工夫茶》潮州热情待客之道、以舞蹈的形式表现《红桃粿》中大大小小老老少少过节制作红桃粿时其乐融融的场境;组织家长和我们一起玩《相揽肩》《赛龙舟》等亲子类竞技游戏;将家长请进来,为我们全园的孩子讲讲《仙佛造桥》的故事,指导孩子做汤圆、包粽子,共同制作个性化的元宵花灯。
结束语:
潮韵文化历史悠久、内韵深厚,愿我们能以“潮州歌谣”作为传承潮韵文化的钥匙,为孩子打开一扇乡土教育的大门,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家乡文化之旅。
论文作者:谢浓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歌谣论文; 潮州论文; 孩子论文; 韵文论文; 内容论文; 文化论文; 幼儿论文; 《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