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国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是冯深教授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研究课题,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一部从中国国情出发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力作。这本书对于人们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问题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许多同类论著相比,它以自己的显著特点给人们以重要的启迪。

研究中国社会主义问题,首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并以此为出发点去研究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规律性。该书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作者对这一基本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科学地阐发了什么是国情,怎样研究国情,并始终贯彻了认清国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的基本思路,达到了认识国情与研究理论的高度统一。作者按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出发,阐明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深刻道理;作者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系统总结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经验,阐发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巩固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指针。通过这些论述使读者体会到:只有从国情出发去认识社会主义,才能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只有从国情出发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把握它的真谛。

该书的第二个特点是作者通过纵向的和横向的比较,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比较,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性,突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包含着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它是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沿革,又离不开当今世界的国际大环境。因此,它必然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和中国共产党自身曾经遵循过的某些观点和做法。作者通过多角度和多方面的比较,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在其产生和发展进程中的特点,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了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自身的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进行了伟大的创造。这种创造绝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完善,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而对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有说服力的论证。

该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所作阐述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涉及广泛的领域,作者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从国家的内外方针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全书从每一章节的内容到各个章节之间都贯穿着严密的理论逻辑,有一气呵成之感。它启迪人们应当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应当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力求真正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精心研究,对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充分的阐发,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例如关于国情问题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的论述,关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问题的论述等都体现了作者敏锐的眼光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该书理论分析全面准确,言简意阂,层次清晰,笔调通俗流畅,十分适合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阅读。对于广大青年读者来说,它也是一部融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于一体的优良读物。

标签:;  ;  

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