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给我们论文,日本论文,教育改革论文,启示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即成功的历史经验为日本当代道德教育改革提供了现实性的参考;国际形势和国内教育改革是道德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青少年道德现状是道德教育改革的直接动因。探讨日本道德教育改革,对于我国树立重视道德教育的观念,树立道德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分析道德现状,进行道德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日本道德教育 改革 启示
如果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进行的教育改革为第一次教育改革,二战结束进行了第二次教育改革,那么,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教育改革就称为第三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构思于70年代,80年代骤然加快了步伐。从1984年8月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于1985年6月、1986年4月、1987年4月、1987年8月四次递交了关于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之后,又于1987年10月递交了《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方略——教育改革推行大纲》。从此加快了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中,道德教育改革是此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深入地分析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道德教育改革。同时,对比我国道德教育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长处和不足,对于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日本在战后的几十年,由于其道德教育很好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作用,培养了一代日本人,对于日本经济的腾飞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现实,对当代日本道德教育既是一股巨大的动力,又是一种强烈的挑战。近十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日本道德现状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事实,令日本朝野关注。为了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日本正在积极进行道德教育改革。探析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1 成功的历史经验为日本当代道德教育改革提供了现实性的参考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是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的,而加强道德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过去,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曾把国家置于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统治之下,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二战结束后,在战争留下的废墟上,日本人民渴望重建家园,同时,日本政府迫于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在美国占领军的帮助下,开始摈弃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道德教育模式,建立了主权在民和重建日本家园等道德教育内容。适宜的道德教育,符合了日本的国情,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合格的公民。如主权在民的教育,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教育原则,它对于结束日本千百年来的皇国民思想,使国民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禁锢,确立资本主义公民人格意义重大。战后的《新宪法》规定,国民基本人权“不受妨碍”、“不可侵犯”、“全体国民作为个人都受到尊重”,并且有权享受思想、信仰、集会、结社、言论及出版自由。《新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人们的行动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它保证了国民的基本权利,使国民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享受民主、自由,积极发挥个人的才智,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格一员。这种教育否定了封建的道德教育内容,即从战前的尊皇教育转向了尊重个人价值、行使个人权利的教育,从战前的国家主义教育,转向了保护公民权利的教育。再如重建日本家园的教育,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在战败后的日本国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激发了人们重建家园的热情和干劲,因而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切实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思想上的保证作用和先导作用。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曾说:“教育在现代化中发挥了作用,这大概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化的最大特点。高超的教育程度成了战败复兴的巨大的力量。”[1]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也曾说过:“资源小国的我们能够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家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2]
1.2 国际形势和国内教育改革是道德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日本的道德教育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国际国内背景。从世界范围上看,国际教育组织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了对道德教育改革极大的热情和莫大的关注。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与会各国的社会人士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6年的国际大会中指出:“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3]1989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他的伦理道德思想,因而体现了全世界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决不能忽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如新加坡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前总理李光耀1982年在华人农历春节献词中,明确号召新加坡人要发扬传统儒家伦理中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内容,他将之概括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并视为每个新加坡人都应谨行的八种美德,以此来诊治当代国民中那些单纯追求个人一己私利、享乐主义的病症。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也都于80年代纷纷实施教育改革。
在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洪流中,日本政府对教育改革极为重视。教育改革同政府的财政改革、行政改革一道,并列为全国的三大改革。政府首脑中曾根首相亲自指挥教育改革,并设立专门的教育改革咨询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80年代末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日本国际形象的变化,日本持续地开展着第三次教育改革。这次改革不象前一次改革那样模仿美国,而是根据日本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东西结合的道德教育模式。这次改革是在终身教育思潮和人道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展开的,它致力于促进日本教育的个性化、终身化、自由化、国际化、多样化和信息化。其实质在于寻找既能培养适应高科技发展需要,又能满足个人发挥创造性、独立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途径。日本教育改革目标有三项内容:一是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创造力,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人;二是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力戒放纵、无秩序和不负责任;三是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把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可见,面向21世纪的三项教育目标,实际上为日本道德教育改革提供了规定性的参考框架。三项目标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与国家、人的发展与人类各方面的因素,对教育应追求的人格因素进行了具体界定,为教育改革奠定了可资操作实施的思想基础。三项目标是日本教育改革的方向,无疑也是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方向。
1.3 日本青少年的道德现状是改革的直接动因
世界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各国间进行着激烈的较量,这种较量表面上看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则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已步入经济发展前列的日本,同样不甘心在未来的世纪中甘拜下风,其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成为经济霸主的勃勃雄心与日俱增。同时,为了提高它在政坛上的地位,实现其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一样跃居世界之首的目的,日本政府深深感到培养优秀人才之重要。虽然日本在战后的几十年中培养了一代合格人才,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步入90年代的教育如果仅靠60、70年代教育的延长线是无法培养出当今时代合格的人才的。进入80年代,道德教育落后于时代的特点已日渐明显,出现了“教育荒废”现象,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荒废”现象表现在青少年道德方面就是物质中心主义、欺负弱小以及暴力等。所谓物质中心主义,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取向,以获取物质利益、眼前实惠为生活准则和奋斗目标的价值取向。这些年来,日本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物质生活相当丰富,年轻一代无须像父辈那样拼命地工作就能享受到上一辈人辛勤工作而换来的劳动成果。优越、舒适的生活条件,消减了年轻一代的斗志,因此,他们纯粹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膨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风气漫延。物质中心主义还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世上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旁若无人,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不遵守社会公德,任意挥霍,践踏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丝毫不感内疚。欺负弱小、暴力也是日本道德荒废的主要特征之一。加之日本学校内激烈的考试竞争、强大的升学压力以及社会上偏重学历的风气,严重阻碍了年轻一代身心健康成长。为逃避现实,发泄不满,欺负弱小同学,校内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小学生自杀现象。
伴随着“教育荒废”现象,日本出现了一个尽人皆知的流行词“新人类”,主要是指目前20岁左右的一批青年,他们大多出生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里,从幼年时代就生活在比较富裕的环境中,无论在学习、生活或思想各个方面都受到“过分保护”。因此“道德荒废”主要是指“新人类”中的种种道德现象。日本著名教育家井深大指出:“日本迄今的教育只追求智育教育‘这一半教育’,而忘记了精神教育或人性教育的‘树人’这‘另一半教育’,我要大声疾呼,为了认真地研究‘何谓教育’这个教育本来的目的,并向着由此引导出来的长远设想前进,最重要的是必须把注意力转向‘另一半教育’”。[4]日本各界对日本青少年道德现象的忧虑,无疑会加快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日本进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道德教育改革,培养的是资产阶级的合格人才,与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
2
全面探讨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路及方式方法,这对于思考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无疑会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在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树立重视道德教育的观念
越是改革开放,越需要牢固地树立重视道德教育的观念。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仅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道德教育,日本作为亚洲资本主义国家,同样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重视道德教育。日本曾于60、70年代提倡“智、德、体”全面发展,到80年代改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新加坡80年代大力进行中国儒家思想教育,并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国民应具备的八种美德。亚洲其它国家及欧美国家近十年来,纷纷实施教育改革,对德育改革十分重视。各国共同加强道德教育的趋势,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体现了商品经济、信息时代对道德教育的特殊需求。商品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呈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加突出,无疑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强化道德教育,不断改革道德教育中的不适宜因素,才能使道德教育跟上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势,真正起到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经济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德育是关系到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新人的百年大计,因而我国更需牢固树立加强德育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纷繁的经济改革大潮,中国一度出现了忽视道德教育的局面,甚至80年代末党的个别高级领导人也走入了这个误区,最终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个教训应牢牢记住。
2.2 树立道德教育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配套的观念
日本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战后初期,日本道德教育很好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作用,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如对国民进行做资本主义社会合格公民的教育,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教育以及振兴日本国的教育等,一改过去的皇国民教育,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近年来,日本青少年道德现状呈现滑坡趋势,政府就及时寻找原因,并及时调整、改革。我国“文革”期间思想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违背的恶果,是我们今后德育建设中应吸取的教训。那时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考虑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需要,一味搞假、大、空,从而使之成为空中楼阁,高不可攀,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因而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效果。因此,德育一定要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得德育必然要走出单一模式,走向多样化。多样的教育培养目标、多样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育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从80年代后期开始,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已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商品经济下的许多特征:功利与理想、个人与集体、精神与物质、尊重现实与信仰超前的矛盾更加突出,形成尖锐的价值冲突。我们在讨论道德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道德教育现代化的时候,不能不强调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价值,不能不强调它的经济意义,这一点正是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另外,在中日比较中,我们应把握中国的特色,我们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思想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
2.3 正确分析我国道德现状,进行道德教育改革
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很不够,发扬立志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很不够,生动活泼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很不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造成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道德水准下降。表现为理想的低层次、社会责任感降低、艰苦朴素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为人们崇尚等等。日本道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学校暴力(欺侮弱小等)、享乐主义等在中国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不是简单的小修小补,而是必须从教育体制上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改革上,应注意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必须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进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二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三是,进行西方优秀的思想和文化的教育。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对青少年教育的偏颇,都会导致青少年道德状况的失衡。在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改革上,一定要力求道德教育形式新颖、方法得当、具有可操作性。教育原则除坚持高度的党性原则外,还应具备科学性、现实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改革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都已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并初步取得成效。但是,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还需继续得到深化。
On the Reform of Japanese Moral
Educ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Su Jiwan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ause of Japanese moral educution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First,successful historic experience offers reference for modern moral education reform.Second,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national moral reform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Third,the s-tatus quo of juvenile morality is its direct cause.Discussing Japanese moral education reform will be very helpful to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moral education,and coordinating education reform with economic reform.
Key Words:Japanese moral education,reform,implications.
注释:
[1][2]梁忠义著:《战后日本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第2页。
[3]国家教委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教育参考资料》1995年3月15日,第58页。
[4][日]井深大著,骆为龙、陈耐轩译《精神·道德·情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