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建班级主题墙的教育价值与优化策略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创建班级主题墙的教育价值与优化策略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教育价值及其优化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级论文,幼儿园论文,策略论文,价值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幼儿园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幼小衔接系列教育活动中有两个年龄阶段教师的互访活动,如听课、参观、座谈,我常常发现,不少小学教师第一次走进幼儿园的活动室时会为墙饰而“惊艳”。

客观地讲,幼儿园教育比之于基础教育,在环境创设方面做的要深入与丰富,这与幼儿教师的多才多艺、童心未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值此新一轮的墙饰规划之际,我们特此准备了本期的特别关注,希望能为您的奇思妙想贡献绵薄之力!

一面好的主题墙能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能为幼儿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本期开篇,在挖掘主题墙教育价值、正视主题墙创设误区的基础上,我们一起分享优化主题墙创设的策略。

随着主题课程的推进,幼儿园班级主题墙作为集教育性、实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环境”,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幼儿的发展和主题课程的建设服务。

一、开展班级主题墙创设的价值

价值一:引导活动深入开展

瑞吉欧教育理念强调:“空间具有教育内涵。”班级开展主题活动中将空间的设计倾向于将所有与主题活动有关的事物结合起来,尽可能发挥有用空间的作用,大到活动室、走廊、橱窗;小到墙角、柱子、门框,教师和孩子一起布置班级主题活动的墙面环境,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们潜力的资源。于是,班级主题墙创设便能引发生成新的课程主题,同时引导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价值二:记录幼儿的探究

班级主题墙创设不仅能推动课程的生成、开展,它还能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一种“记录板”,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或活动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将活动内容、探究结果以照片、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班级环境上,以此来呈现整个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借此帮助幼儿梳理、积累在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经验。它真实地记录下幼儿和教师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价值三:激发幼儿互动

创设良好的主题墙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还能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它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墙面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而幼儿与墙面环境的互动过程又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变化的环境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从而使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幼幼互动、师生互动使得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价值四:提升教育价值

主题进行中,教师把控着班级环境创设的脉搏,初步实现了让墙面说话、环境育人的教育目标,使班级的主题墙创设在内容、空间和方法上,更加突出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教师们充分发挥特长和创新能力,这样以来实现增强创设教育环境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更高目的。

二、班级主题墙创设的实践误区

误区一:创设=展示,墙面价值难以体现

从主题活动一开始,教师们为了达到充分展示的目的,将收集的主题资料、将幼儿的一系列作品一并往墙上贴,一幅主题墙既是资料墙又是幼儿的作品展览墙,贴满了、丰富了,却成为了一面名副其实的“花墙”。孰不知主题墙不只是一面墙,它蕴藏了许多教育的价值。视觉上满了,但是主题墙的教育价值从何体现呢?

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有效的主题墙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

误区二:创设=随性,课程教学难以体现

主题墙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是教师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去随意布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图片、照片资料在主题墙布置上是教师的首选,教师在请家长帮助收集资料时,由于没有很好地沟通,有些资料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甚至于有些文字资料多于图片资料,虽然算是图片有了,文字有了,幼儿、家长基本参与了,可是难以看出主题墙和课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甚至这两者被割裂开来,墙归墙,课程归课程,再加上没有随之变化与更换,主题墙成为了一面死墙。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主题墙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互动起来,由课程创设主题墙,由主题墙来展现我们的课程,推进我们的课程,从而让主题墙与课程教学产生互动。

误区三:创设=独秀,幼儿主体性难以体现

幼儿教师心灵手巧,为了让主题墙达到完美效果,有的教师费尽心思用各种美术技能秀出绚丽多彩、精巧别致的主题墙。还有一种情况: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更是丧失了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主题墙等同于教师的创意角,孩子没有成为主题墙创设的主人,只是这个事件的旁观者,致使幼儿主体性难以体现。

儿童参与主题墙创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自身活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可以使儿童更加理解主题墙的内容,更加喜欢与环境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主题墙,不断地改变它的形式和内容,会让幼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也会使教师发展活动的方向更加明晰,更会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拥有成就感。

三、班级主题墙创设的优化策略

对照主题墙的教育价值,如何创设积极互动有效的主题墙呢?我园教师在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后,调整了教育行为,接下来在分析一些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种优化策略:

策略一:“收”有妙招

主题墙的创设有赖于各种各样的资料,为了防止“华而不实”,我们定位了三类收集的材料,保证资料反映的是主题探究的过程,让墙面与幼儿积极互动。有家长帮助收集的进行前的主题资料(图片、文字、实物、照片等),主题进行中的调查记录(幼儿作品及探索过程的照片、操作实录资料),家园互动记录(家长问卷、亲子作品等)。当然,在收集期间,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退居二线,将孩子和家长推向展示的舞台,成为主人。

如案例:在中班主题活动《蔬菜一族》中,教师在理解主题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张主题前期调查表,上面设计的问题有:“您家菜篮子里常见的蔬菜有哪些?孩子知道的有哪些?孩子有和您一起买菜的经历吗?您觉得在这个主题中可以为孩子准备什么?您的孩子对蔬菜方面的什么话题最感兴趣?作为家长,如果,请您为蔬菜主题拟设计一个亲子活动,您将如何设计?”等等的问题。家长们根据问题和孩子进行了发散性思考,带来了各种常见蔬菜的实物、图片;孩子去菜场学习买菜的照片;蔬菜大棚、蔬菜拼盘的照片、图片;家长还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孩子的兴趣点提出了制作蔬菜泡菜、蔬菜拼盘、蔬菜脸谱、蔬菜印章等新奇的想法,教师根据家长方案实施主题探究,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热情,又丰富了收集的资料类型。孩子和爸爸妈妈还制作“蔬菜拼盘亲子活动”作品,从作品的设计题目、作品的制作方法、作品的内容介绍等,都被家长记录下来。幼儿在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中积累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当这些材料装饰主题墙时,墙面显得非常的精彩又有生气,孩子们时而站在主题墙边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拼盘设计方案,时而翻看自己记录的菜地里的蔬菜成长过程,时而独自观看蔬菜图片资料。主题墙让孩子了解在这一主题学习活动中所做所想所为,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探究成长历程和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教育任务和方式方法。

策略二:“贴”有章法

如果将所有的资料一并呈现在主题墙上,将占用大量的空间,且主题的目的性不明确,影响了主题墙的完整性、层次性、教育性。主题墙的版面毕竟有限,如何将所有幼儿的智慧和想法展示出来而又不觉得空间太过压抑才是重要的。

如案例:在大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桥》中,孩子们用长形纸绘制出一座座心目中的桥,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纸板上并连接成吊桥悬挂在长廊上空,40个孩子每天进出教室都不忘仰望自己的心目中的桥,充满了自豪感。这无疑是克服平面主题墙的版面限制,挖掘有利空间,让充满童真童趣的幼儿作品有效地表达出他们在主题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此外,幼儿的能力差异、兴趣爱好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灵活地安排幼儿布置的内容,在幼儿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布置。有的孩子绘画能力强,就用绘画——各种各样的桥来表现对桥的理解;有的孩子手工技能强,就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桥;有的孩子探究欲望强,就用科学操作——纸桥实验来表达自己对桥的承重力的理解;有的孩子肢体表现力强,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各种不同形状的桥;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就和爸爸妈妈用自己童言稚语编成桥的童谣……总之,在有限的主题墙上,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能力水平,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

策略三:“做”出内涵

主题墙除了展示与主题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卡片、实物外,更多的是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要想吸引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必须做到主题墙的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如案例:在中班《叶子》的主题中,教师一改往日的做法,将本是给家长看的主题网络图用图文形式展示在孩子面前,一棵用不同彩色卡纸制作的主题课程生长树,叶片的分支呈现的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得的相关经验。一片片“叶子”上记录着孩子们对叶子的疑问和答案。孩子们采集的叶子标本与玻璃窗上教师剪纸的叶子相互呼应;门框上利用柱子制作的一棵“大树”上,形态各异的“小昆虫”爬行在“叶子”当中;树干上还贴满了幼儿对主题活动做的调查表、有关叶子主题活动的趣闻。主题墙打破单纯平面布置的做法,将幼儿自制的“叶子大变身”图书粘在墙面上,让幼儿随意翻看;“叶子的用途”墙面上用纸盒、卡纸布置成一个大转盘,幼儿转到哪里,打开指针下的盖子,便可看见下面对应的叶子制品,如茶叶包、香料包、中药材、叶子书签等。幼儿可以随时操作主题墙上的有关物品。墙面的美观、自然、有趣、互动,吸引着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

策略四:“留”有余地

在主题墙创设上教师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要有设想、有计划,先将主题墙进行分块,有大有小,用一些物品进行装饰划分,保证以后内容的添置。但是主题进展是动态化的,这就要求墙饰的创设必须有弹性,不能固定不变,要留有余地。主题中根据幼儿需要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使他们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

如案例:在中班主题《我自己》的二级主题“我的小脸蛋”活动中,幼儿及家长收集五官的图片,收集自己的表情照片、医生家长还收集五官的构造图片,布置成一版。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感官的作用非常感兴趣,教师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感官用拟人化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粘贴在主题墙的边缘。由幼儿生成的活动——感官总动员中,幼儿与教师设计的嗅觉瓶、观察角、味觉试验等操作材料以立体粘贴形式布置在墙上,因为是来自于幼儿关注的问题,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

在此案例的触动下,我园教师在主题墙饰创设时都会“留”有余地,不像以前那样追求速度和结果,在每一个二级主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策略五:“重”在参与

在主题墙创设中,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原则,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主题墙的策划阶段,幼儿可以通过谈想法、提建议等方式和教师共同策划内容丰富的主题墙。在其中,幼儿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不仅得到了尊重与认可,而且在教师的协助下成为了现实。最后,在交流分享主题墙内容的过程中,幼儿也能获得有益的发展。

如案例:在大班《快要上小学啦》主题中,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和幼儿讨论在主题墙上“贴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怎么贴”,最后将家长收集的与幼儿话题无关的作品移走,主题墙出现的是与主题有关的“我眼中的小学”图画记录表,“采访邻居的小学生哥哥姐姐”记录表、“我心中的小学老师”图画和“我会整理小书包”的示意图,幼儿制作的纸盒书包等。将上小学的路线图制作成幼儿喜欢的“迷宫”形式张贴排列,而这些照片的装饰框全部由幼儿自己制作完成,增强幼儿对主题墙的亲近感,满足幼儿的心智体验,从而实现幼儿与墙饰之间的互动。

“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要给儿童选择的权利和做决定的机会。”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幼儿获得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在交流分享中,又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和表述习惯。

一面好的主题墙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能为幼儿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更好地引发幼儿的互动,是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交互载体。幼儿园主题墙创设正在教师们的不断实践中挖掘和梳理经验,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索和研讨。希望班级主题墙让每一位教师真正走入幼儿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确立主题、提供支持、选择适宜的表征形式逐步延伸,使幼儿在与墙饰的真正互动中获得发展。

标签:;  ;  

幼儿园创建班级主题墙的教育价值与优化策略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