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了IRF的理论来源及其发展,分析了其对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影响IRF的因素,期望能够引起教师重视,优化语言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IRF;教师;学生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IRF, analyzes its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It also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R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author hopes to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teachers, optimizing the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level. Key words: IRF; teacher; student
一.引言
Nunan (1999) 认为,外语课堂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外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和引导学习者进行语言的学习。教师与学生需要了解各自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认识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并借助课堂上师生交互,共同构建知识主体。由此可见,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IRF(Initiation- Response- Feedback),是课堂上师生交互的规范模式,也是最基础的会话模式。本文论述了IRF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IRF的影响因素,旨在帮助外语教师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并在教学中恰当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从而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语言学习的质量。
二.IRF介绍 (一)IRF的提出和发展 以Sinclair & Coulthard(1975)为代表的伯明翰学派提出的“伯明翰模式”是最有影响的课堂话语分析理论之一。“伯明翰模式”把课堂上师生的交互分为五个级阶:课(lesson)—课段(transaction)—回合(e x c h a n g e)—话步(move)—话目(act)。IRF是一个典型的回合,由教师引发(Initiation)- 学生应答(Response)- 教师反馈或后续话语(Feedback or Follow-up)三个话步构成,简称IRF。
例如:T: How many people are talking, Elly? S: Two people. T: Yes, that’s right, two people. Sinclair & Coulthard(1992)认为,第三个话步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的评价,还可以包括接受或拒绝(Accept/Reject),评论(Common)等内容。Lemke(1990)将这种话语模式简称为三段式话语(triadic dialogue)。 近期的一些研究(Tsui,1994;杨惠中,2005)发现,除了IRF以外,实际课堂师生交互还存在其他一些模式。Tsui(1994:61)将IRF话语模式修改为IRF1F2,以及之后发现的I-R-R-R...F/I-I1-R1-R-F/I-R-I-R...F,这几种话语模式都可以视为IRF的变体。
(二)IRF与外语教学 不同学者对于IRF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存在不同的观点。Mercer(Wells,2003:167)认为,三段式话语可以有效的监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引导他们学习,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与价值。然而Lemke(1990:168)提议教师少用三段式话语,指出“教师们错误地认为三段式话语激励了课堂上学生的最大化参与,因此,大多数课堂都过多地运用了三段式话语”。 由此看来,教师和学生是IRF会话中的重要角色,为了实现IRF在课堂上的最大价值,从师生角度认清IRF的影响因素,实现语言课堂的优化发展至关重要。
三.从教师角度分析IRF的影响因素
(一)问题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的问题方式也就是发问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回答(Response),间接影响着IRF的会话成功率。一般有两种问题方式;一是直接发问,如是什么....?问题较为简单直接,学生回答依赖自身记忆库的提取,不需要过多加工,它往往形成的是单一的三元结构;还有一种是引导式发问,如...为什么,...如何,...怎么样?学生回答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思考,起到了“脚手架”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设计问题直接影响着IRF对话结构的构成以及对话的成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反馈方式
教师的反馈有三种作用:一是评判学生回答是否正确,而是对学生应答进行梳理和归纳,三是在学生应答基础上进行延伸,追问,如“对,如果...又该...呢?”因此,F话步在IRF以及整个课堂话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F话步中仅使用Good,Yes,No等评价学生的回答,教师确实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组织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发展。因此,建议教师在F话步中选择修正,详述,评论等方法,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
(三)教师自身教育观念
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把自己看作教学的主导者或组织者,把学生看作参与者,那么教师在IRF中的发问步更偏向信息协商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将自己看作知识的权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对象,那么教师则会偏向已知信息类问题,为了完成任务而提问。另一方面,一些教师更偏向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IRF三回合的结构,提问已知问题,然后给予简单评价。因此,教师教育观念影响着课堂上IRF 的进行和发展情况。
四.从学生角度分析IRF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 学生在语言学习水平方面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IRF结构中的Response,而后对教师的的反馈一环造成影响。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连已知类信息问题还没有掌握,更不必说信息协商类的问题。反之,学生水平较高,不仅可以对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应答如流,还可以与教师进行话题的延伸和拓展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利用IRF会话结构,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当学生从内心不喜欢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喜欢他的英语老师,甚至讨厌英语课,这种低动机的情感下,教师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如何设计利用好IRF 会话结构的每一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之,在学生对语言学习有很高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能很好地配合,整个课堂的进展都会顺利许多。因此,IRF模式顺利开展也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三)传统的学习方式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必须尊重教师,服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上课应当认真听讲,做笔记,不能与老师作对。但这一传统的学习方式却阻碍了课堂交流的正常进行,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对之后教师选择话语也会造成影响,师生之间无法进行互动和讨论。因此,改变课堂上“沉默是金”的习惯,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对IRF会话结构的选择和要求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结语 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而言,影响IRF会话结构的因素普遍存在。外语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使用不同类型的提问来组织课堂活动,同时依据课堂实际和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除此之外,一些客观的条件和环境也会影响IRF对话结构的选择,所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Cullen, R. Supportive teacher talk: The importance of the F-move[J]. EFL Journal, 2002, (2):117-127.
[2]Haneda, M. Some functions of tradic dialogue in the classroom: Examples from L2 research[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5, (2):313-323.
[3]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999.
[4]Sinclair, J. M. &M. Coulthard. 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A]. In Coulthard, M. (ed.). Advance in Spoken Discourse Analysis[C]. London: Routledge, 1992.
[5]范文芳, 樊亚城. 试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种交际模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S1): 77-80.
[6]谈言玲, 外语课堂话语模式选择机制[A]. 山东外语教学, 2009(6): 68-108.
[7]杨惠中, 卫乃兴. 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王佳惠,出生年月:1994.8.29,性别:女,民族:蒙,籍贯: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育。
论文作者:王佳惠
论文发表刊物: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话语论文; 模式论文; 段式论文; 因素论文;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