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 362305
农村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上带来不少的困扰和不良后果。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数学教师该怎样转化呢?下面结合我多年来在农村数学教学工作的经验谈谈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一、用“爱”来浇灌
要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比如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多数家庭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用那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故而就存在着许多留守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孩子一人还在读书,因而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后进生的爱心特别重要。老师在教育中献出爱心,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让“成功”走进心里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坚持“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要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得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在每次全校集会上,教师可以多讲优秀学生的事迹,讲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方面的经验,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实现目标而拼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教育富有想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
三、引“趣”来教学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地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用“争”来激励
可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的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个人在农村从教十几年来的一点粗浅看法,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
论文作者:洪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后进生论文; 轴对称论文; 爱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