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李永仁

李永仁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中心卫生院 211621)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出现的4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资料。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是用药后3 min-10d,其中用药后30min内34例(占75.56%)。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比重最高是皮肤及其附件,占51.11%(23/45),其次是循环系统,占22.22%(10/45),第三是神经系统,占13.33%(6/45)。引发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有药证不符、药物配伍不当、剂量不当、输液滴速太快以及病例过敏史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多样,危害性大,要求临床医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规范临床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280-02

中药注射剂是利用现代先进科学设备,对中草药的药物成分进行提炼、制备的新型药物。目前,中药注射剂凭借其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势,已在危急重症、抗炎、抗肿瘤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近期,由于不断有新的中药注射剂研发并投入临床使用,不良反应报道增多,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逐渐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5例不良反应病例均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给药方式均是静脉滴注。男性17例,女性28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3. 67±6.79)岁。

1.2 方法

对全部病例的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受累部位,总结原因,最后提出预防对策。

2.结果

2.1 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

本组45名病例中,首次用药发生不良反应41例,占91.11%,第二次用药发生不良反应4例,占8.89%。用药后,最快出现不良症状是3min,最迟是10d,其中大部分病例的不良反应是在用药后30min内出现,比重为75.56%(34/45)。

2.2 药物种类、累计器官及临床症状

本研究中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比重最高是皮肤及其附件,占51.11%,其次是循环系统,占22.22%,第三是神经系统,占13.33%,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分别是2.22%、4.44%、2.22%,其他为4.44%。详见表1。

2.3 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

药证不符18例,占40%;配伍不当13例,占28.89%;用药过量6例,占13.33%;滴速太快4例,占8.89%;个体因素4例,占8.89%。

3.讨论

3.1 原因

中药注射剂作为传统药物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的成果,具有比中草药煎剂起效快、使用方便等优势,因此,较受临床的欢迎。但近年来频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了人们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思考与关注。据临床统计,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比例占据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一半以上,而且,以静脉注射或滴注的不良反应率最高[2]。导致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其中无法避免的因素有药物客观因素和病患个体因素,例如药物原料储存不当,发生氧化反应或水解反应,影响了药性;制备不当,部分大分子杂质无法去除干净,剂中有残留物质,埋下了不良反应的根源。个体差异具有多方面,例如不同病患的过敏源不同、年龄差异或合并症的影响等。人为因素主要在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配药、给药过程中体现。临床常见的原因有用药与证候不相符、药物配伍不当、药物用量过大、输液速度太快、用药时间过久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药证不符比例最高(占40%),药物配伍不当其次(占28.89%),第三是用药过量(占13.33%),其后分别为滴速太快以及个体因素。由此可见,人为因素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3]。

3.2 对策

为了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从控制注射剂质量与临床合理应用入手。在控制质量对策方面,首先,避免盲目地研制注射剂新品种,而优先研究急诊用药、危重症用药、不宜口服药物患者用药,且确保注射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效果更优[4];第二,基础研究中特别重视中药注射剂的毒理试验、安全性试验;第三,注重中药材的正确储存,制备注射剂过程注意制备工艺、制备流程的控制,使注射剂质量达标。第四,注射剂上市后关注临床使用再评价,对不良反应率高、效果差的品种进行淘汰。在临床合理应用方面,首先,要求医务人员能遵循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做到辩证施治,用药要与证候相符合。其次,需避免大剂量或长期持续使用中药注射剂,防止药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造成药物积蓄体内而引发不良反应;第三,中药注射剂本为复方制剂,成分十分复杂,如与其他药物使用时,需考虑温度、pH 值等因素对药物稳定性的破坏而引发不良反应[5];第四,恰当选用给药方式,静脉注射药物直接与血液接触,药物的致敏成分如鞣质、蛋白质等对机体可能有刺激作用,从而造成药物的变态反应。

【参考文献】

[1]钱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 18) : 79-81.

[2]秦瑞连,郝东霞.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合理用药[J].2014,18(17):2275-2276.

[3]吴建英,杨后贵,张涛等.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海峡药学,2014,26(10):156-157.

[4]章碎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8):76-77.

[5]王洋,徐珠屏,杨思芸等.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4):114-116.

论文作者:李永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李永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