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永远不会”的辩证关系_恩格斯论文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永远不会”的辩证关系_恩格斯论文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论文,深刻认识论文,辩证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即“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规律,同时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理解这种辩证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个必然”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两个决不会”进一步为这种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两个必然”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有明确的表述。在这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简明扼要地分析了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接着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障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会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马克思、恩格斯还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产生、斗争过程及历史使命,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科学的结论极大地鼓舞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二十世纪40-90年代的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曾经掀起多次革命高潮,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祥地。

在提出“两个必然”的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是继《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马克思长达十余年的研究成果。1848年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马克思加紧研究政治经济学,先后写下了《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等巨著。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正是依据这一科学的分析,马克思得出了“两个决不会”的重要结论。

“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提出,决不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而是“两个必然”在理论上的深化。它既是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科学结论,又是当时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这一思想本身就体现了革命导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格。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曾经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很快将在发达的欧洲、北美地区同时发生。而后来的实践与当时的预言大不相同。为此,恩格斯在1895年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写的导言中,进一步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有很大的扩展能力。”“……那么这就彻底证明了,在1848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来实现社会改造,是多么的不容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526页)正是从这个“不容易”中,才产生了“两个决不会”思想。

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个必然”的思想以来,世界跨过了一个半世纪。在这一百五十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又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新的形势是不是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的理论过时了呢?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先后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若干调节,如实行凯恩斯主义,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适当改善工人福利,甚至给工人小部分股权以缓和阶级矛盾等等。实践证明,资本主义仍然有较强的扩展能力,新的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还没有成熟。虽然如此,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终将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这一必然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双方同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切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7-333页)“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正是矛盾的这种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结合。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劳动日益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而不断增加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却日益被少数资本家所占有,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遭受剥削的程度也日益加深。纵观当代世界经济,生产资料的使用不仅越来越在一个国家内部日益社会化,而且随着经济资源日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的流动与配置,反映国际范围内生产力和国际生产关系发展的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剧,对生产资料社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占有的状况,而且加剧了向少数人的集中度。据统计,仅全世界占人口总数4%的富人,却支配着世界96%的财富。美国三大富豪也是全球三大富豪所拥有的财富高达12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48个不发达国家GDP的总和。仅占全世界国家总数10%和人口数20%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对外投资额等体现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均占世界相应总额的80%。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的外壳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纳甚至在某些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化、国际化的大生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更加突出。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及其经济基础客观上要求撑破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所有者和代表者却千方百计维护这种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这种“撑破”与“维护”的斗争,将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和斗争,不仅反映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而且延伸到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1917年,列宁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次大战之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崛起,应该说,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被“撑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建成,是适应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这些国家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缺乏现成经验;由于一些国家的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教条主义式的态度,还由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和填覆等等,致使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思想提出了严峻挑战。“社会主义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两个必然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前苏联及东欧的变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仅仅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首先,从这些国家内部看,前苏联与东欧国家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没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人们不是走向共同富裕,而是陷入了“共同贫困”。人们理所当然要抛弃“贫困的社会主义”。其次,前苏联及东欧国家逐步形成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党、领导阶层逐步脱离群众,不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是逐步形成了某些特权阶层。从国际上看,资本主义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千方百计妄图扑灭反对资本主义的火种;对已经取得社会革命胜利的国家,他们千方百计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苏东剧变,就是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成果”。苏东剧变和中国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雄辩地说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多么英明和科学。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而道路又是曲折而复杂的。历史正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的。共产党人不仅要学会在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及其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斗争,而且要学会在被资本主义包围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如何以两手对两手,既要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时刻警惕国际资本主义的颠覆和破坏。任何对资本主义的幻想及放弃斗争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和危险的。

三、“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共产党人要具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坚韧不拔、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不仅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而且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单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看,实践的结果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有很大的不同,从发达国家同时胜利到不发达国家一国胜利,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从消灭商品货币到利用商品货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模式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等,都从不同侧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将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

有的同志由于看到当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因而产生了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这是毫无根据的。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不发达国家并不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全世界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绝大多数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次,从近五十多年来的情况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资本主义国家。拿我国来说,从1949年到2001年,GDP增长了56倍,年均8.3%,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即1978年到2000年间,年均增长达到9.5%,而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3.8%和3%。再次,我们应该看到,发达国家财富的高度集聚,也为社会主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因为世界上南北差距拉大,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就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事实上,无论是在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不少有识之士都看到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M·马布格尔指出,社会主义的选择仍然既具有重大意义又有政治必然性。……我们必须……敢于做马克思主义者。(美国《每月评论》1991年8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更应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是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者。

标签:;  ;  ;  ;  ;  ;  ;  ;  ;  ;  ;  ;  ;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永远不会”的辩证关系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