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王秀丽,万洪云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330000)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我国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刑事执行专业教学中,深化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下提高刑事执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从信息化基础构建、刑事执行专业群落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 键 词] 刑事执行类;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

一、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1)资源库初具规模。目前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呈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牵头,各警官院校参与建设的态势。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以智慧职教为技术平台持续推进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库目前资源数量达3万多个,该资源库是目前刑事执行专业最具规模和质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库,为刑事执行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资源基础。(2)基础欠缺,差异化明显。刑事执行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对基础性建设要求高,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要求高,信息化教学发展水平呈现出差异化状态。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规格最高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能力比赛,此项比赛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目前能参与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司法警官类院校数量不多,刑事执行类参赛作品数量有限。警官院校刑事执行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态势可见一斑。

施叔青的小说中,这样有能力自立却选择依附于男性的角色有很多,在不同文化之间摇摆不定的女性角色也有很多,这些合一的体现在了李愫的身上,施叔青对于这类女性总有着同情也包含批判,这种困境不仅仅出现在这样一群特殊群体的女性中,更存在于当下社会,而只有群找到自己的文化落脚点,拥有女性的主体意识,才不会在生活中迷失。

二、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推动刑事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信息化教学在警官院校起步较晚,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较少,对信息化教学的系统研究成果也不多。目前刑事执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刑事执行专业“教学练战”模式主要依托于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来实现。这种方式存在着人才培养地域跨度大、理实转化时空间隔大、教学效果反馈迟缓等不足。刑事执行类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VR虚拟技术解决重点难点再现复杂情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学生擒敌格斗训练的质量,通过远程交互系统实现教室、实训室对接互动,实现教学练战的无缝对接,更好地落实“教学练战”一体化思维。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改变了现有刑事执行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硬件设备的应用价值,深化了教学内容的情境内涵和拓展了教与学的关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二)信息化教学深化刑事执行专业教学改革

警官院校教学的基本矛盾是司法行政系统履职和发展与现有教学水平的差距。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平台,移动学习软件的使用实现了课堂翻转和混合式教学,教师通过第三方学习平台或者学校购买的各式资源进行学习资料和资源的发布,完成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任务布置,对学习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策略。通过动画、视频、仿真软件、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更好地化解了教学难点和重点,革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移动设备查阅资料,实时参与课堂活动,参与课堂评价,完成课后能力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将强制性地改变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必然推动刑事执行类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信息化教学提高刑事执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实现教学过程,而是借助多媒体电子设备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个人学习能力。仿真软件合理融入教学,通过精良的技术能够真实还原和形象创设实际场景,兼具情境性和趣味性。狱政管理中三大现场管理、狱内突发事件的临场处置、狱内侦查中的预谋犯罪侦查和犯罪现场勘查、警察体育中擒拿格斗体式训练,这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讲清楚、把握准的抽象的、复杂具体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动画、视频、虚拟技术、仿真软件合理呈现,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实战能力。信息化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信息能力。

三、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创新思路,完善信息化教学基础环境和应用、服务环境

2.兼容开放,创新发展

实践中,网约车的产生凭借新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方式突破了专营的市场藩篱,构成对传统出租车经营的巨大冲击。我国传统的出租车经营在诞生之初因其国营性质而采取行政许可专营方式,造成了出租车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当政府在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边际成本定价管制时,为了分摊行业的平均成本,政府需要对其进行适度补贴或者赋予其垄断地位。在面对网约车侵蚀原有出租车经营者的利益时,政府不应继续通过严厉的管制来排斥、压制网约车的发展,而应以促进出租车市场健康发展和满足广大民众出行需求为出发点改革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负面清单前述的自发管理、自由发展等积极因素,实现交通服务于民众的经济、社会目的。

1.整体规划,突出重点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国策,信息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均把信息化教学视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如火如荼。刑事执行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探索和实践是大势所趋,教师责无旁贷。

(1)硬件设施建设本着合作开放的态度,运用“校际”资源和“企业”“行业”资源,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效应不失为刑事执行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建设之路。信息化教学的根本基础是资金的投入,要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开发、共同使用、社会共用的原则,盘活资金链,做活应用棋。(2)要从专业特色入手进行有效支持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信息化教学的良性发展。在刑事执行类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中,要跳出行业圈和专业圈,要创新教学思路,信息化教学突出专业教学特色,进行专业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开发整合,优化专业群落信息化数字资源

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正常、高效进行的前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资源。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中重点问题就是数字资源的建设不足,专业群落资源库在课程资源的质量、开发机制、认证体系和共享模式上都亟待完善。刑事执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资源突出多样性和全面性,突出虚拟仿真功能,有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对情境的实现程度。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也需要将科学、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融入教学资源中,对专业教学真正起到助力作用。另外,刑事执行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信息化水平是关键。教师专业能力、操作技能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结合才能打造出优质的数字资源库。

(三)多措并举,提高刑事执行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学以致用——提升教师个体信息化教学能力

(1)坚持信息化教学环境整体规划设计,提高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紧扣“教与学”应用需求,本着适用、够用、特色、适度超前的思路进行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有效均衡教学环境建设及维护、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三大模块的工作内容。(2)本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原则,以应用为导向,关注实际问题,重视师生的需求。先从基础环境做起、从网络进教室做起,逐步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先从教师会使用、要使用做起,以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作为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主要推动力。

平台中(如下图),政府是支持者和监督者,第三方机构是信息的评价、储存主体,企业既是信息提供者也是信息使用者。此信息平台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职业经理人选聘市场的成熟和完善,构建起一个合理、有序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同时推动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使各主体在法律、法规制度下合理运行。

(1)提高信息化教学理论修养。学习教师教育课程,领悟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精髓。通过学习信息化教学相关经验、方法与技巧,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要在本专业之外,积极学习和提高信息化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如计算机使用能力、网络使用能力、技术和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视频的录制、录屏;剪辑视频;直播教学;投屏等)。(3)基于课堂软件和课程特点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要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并制作多媒体素材及课件,录制微课视频,开发微课程,建设专业群落教学资源库,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解放思想——认知信息化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国策性

曾先生16日介绍称,他与父母在当地时间1日晚近12点的时候从挪威首都奥斯陆乘火车抵达斯德哥尔摩,并前往距离斯德哥尔摩中心火车站不远、提前在网上预订的“斯德哥尔摩发电机(GeneratorStockholm)”旅店。

3.创新机制——提供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保障

刑事执行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必须依托学校和专业的机制保障。学院要在政策引导、建章立制、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上助力信息化教学改革。(1)加强刑事执行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从信息化教学理论素养、信息化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题化培训。(2)组织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需要高效、互补、配合的信息化教学团队。学院要推动刑事执行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授课教师团队、信息化专家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建设等。(3)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教学考核和激励机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和考核奖励管理指标体系,通过典型培养,辐射带动,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EB/OL].[2018-10-2].http://www.nvic.com.cn/FrontEnd/ZZBMDS/NewPaper.aspx?type=1e43ac44-0e6c-4529-a104-88bdbe34fe42&New ID=da39c16f-090e-4c43-be58-318a352f7cf1.

[3]郑小军.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

[4]董岫山.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EB/OL].[2018-10-1].https://www.sohu.com/a/192821144_537996.

[5]周源.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72-02

作者简介:

王秀丽(1984—),女,河北人,汉族,本科学历,硕士学位,讲师,就职于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社区矫正、刑事执行。

成束的微电极可以同时记录超过200个细胞的电活动,但由于这些电极被置于细胞膜外表面附近,而非细胞膜内,只能检测到电活动中最剧烈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它们听不到那些乐曲中弱音——那些微小而不引起动作电位的电位变化。但这些阈下电位变化却至关重要,是它们的逐渐累积确定了神经元何时会产生动作电位。

万洪云(1963—),男,江西人,汉族,本科,副教授,就职于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司法警务、刑事执行。

◎编辑 马燕萍

标签:;  ;  ;  ;  

刑事执行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