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关系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金融发展的理论界定
对于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他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把金融结构定义为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而在此基础上的金融发展就被定义为金融结构的变化。这一系列定义方法,对之后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麦金农(Mackinon,1973)和肖(Shaw,1973)提出了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
对于金融发展的界定,目前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莫顿和博迪(Merton和Bodie,1995)为代表的金融功能观,另一类则是以莱文(Levine,1997,2004)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观。以此为基础,从金融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根据对金融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的不同认识,产生了对于金融发展的不同认识。国内学者白钦先(2005,2006)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金融功能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源论。
(一)金融发展的功能观
根据莫顿和博迪的描述,金融系统的根本功能是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对经济中稀缺资源进行跨空间和时间的有效配置,并以此为基础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莫顿和博迪认为金融系统的功能相对金融机构更加稳定,功能随时间和国界变动较少。金融机构的形式以功能为主导,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最终将导致金融体系的功能更加完善。现存的机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尽管功能观中机构是重要的,但机构不是分析问题的基准,金融系统的功能是分析的基准,是分析金融系统演化的出发点,这形成了金融系统演化过程的功能观的核心思想。功能观将金融机构提供的经济功能视为固定,试图寻找更好的机构结构以更好地发挥固定的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金融系统的功能细分实际上就是金融系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途径。莫顿和博迪将金融系统的根本功能细分为六项:跨期转移资源、管理风险、清算支付和结算支付、归集资源并细分股份、提供信息、设法解决激励问题。
莫顿和博迪从金融系统演化的角度区分金融系统基本功能的恒常性和金融结构的最优应变能力或者适应性,金融系统的演化体现为最适合的金融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最佳适应能力,金融发展的内涵就被界定为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相对稳定的功能而追求的自身结构的变化。
(二)金融发展的结构观
莱文的主张不同于功能观,相应地被称为结构观,他并不认为金融系统的功能是固定的。从研究思路上来看,金融结构观主要研究金融机构,涉及金融的微观层面和量性金融发展,把握金融系统功能的前因后果以及传导机制,深入到具体的金融组织和金融工具当中进行研究。莱文将金融系统的根本功能细分为五项:为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提供便利,动员和汇集储蓄,事前生产出关于投资与配置资本的信息,促进风险的交易、规避、分散和汇集,在事后监督投资与实施公司治理。
金融结构观认为,虽然任何金融系统基本功能的实质性内容不随时空改变,但是不同经济系统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结构存在差别,金融系统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质量以及提供服务时所采用的工具、市场、机构以及金融结构就存在差别。金融系统在提供服务时,这些服务或功能的质量就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莱文认为,如果金融系统的存在降低了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信息获取成本、合约执行成本、商品与金融权利的交易成本,并由此更好地实现了上述五项金融功能,就可以说一国的金融系统实现了“金融发展”,这意味着金融系统提供更好的服务或更好地执行功能。
虽然对于金融系统的功能定义没有大的分歧,但是莫顿、博迪与莱文对金融发展的认识却存在不同,原因在于选取研究视角的差异和解释对象的差别。莫顿和博迪从金融系统演化的角度,区分金融系统基本功能的恒常性和金融结构的最优应变能力或者适应性;莱文主要是从金融系统的各项功能用于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角度出发,更为偏重金融系统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的重要角色,即尽量降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委托—代理问题的严重后果,由此提供更好的服务或更好地执行功能来实现金融发展。
(三)金融发展的资源论
白钦先教授认为,金融功能的演进可以理解为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而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即是金融发展。金融功能可分为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基础功能即服务功能和中介功能,核心功能即资源配置功能,扩展功能即经济调节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衍生功能即微观风险管理功能和宏观调节功能。
金融资源论是一种新的金融发展观,认为金融是一种稀缺的战略性社会资源,且其资源属性具有二重性,金融既是资源配置的对象,具有一般资源属性,又是其他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机制,具有特殊资源属性。金融资源论还将金融资源划分为三个具有逻辑递进性的紧密联系的层次,包括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即广义的货币资本或资金)、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包括金融工具体系和金融组织体系,以及与这两个体系相关的规则制度和专门人才等)和整体功能性高层金融资源(金融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功效)。金融资源论既研究金融机构,包括工具和组织,也研究金融功能;既研究金融的微观层面,也研究金融的宏观层面;既注重量性金融发展,也注重质性金融发展,并尽力地实现量性金融发展与质性金融发展的统一。这种研究思路上的综合,大大地提升金融资源论的解释能力和适用范围,既从宏观上把握金融体系的功能,又从微观上探讨其如何实现和改进,从而使研究更为全面和科学。
综上所述,对于金融发展的界定,源自各学者对于金融系统研究视角的不同,或认为功能的稳定性强于结构,将金融的发展定义为为了执行固定的功能而对自身结构的优化;或认为结构的意义更大,将金融发展定义为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于其功能的进一步优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既关注机构,也关注功能。对于金融发展的界定众说纷纭,都有一定的意义,应尽可能兼顾考虑。
二、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
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二十世纪50~60年代,戈德史密斯采用金融相关率(FIR)指标,对各国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衡量和比较,开创了比较金融学研究领域。二十世纪70~8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在对实际利率水平与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中,逐步形成金融中介发展指标体系(包含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结构指标、金融政策指标等)。二十世纪90年代,内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被引入金融发展模型,对金融发展状况的评价和度量由金融中介扩展到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最终形成完整的金融发展指标体系。
金融发展指标按照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进行分类,包括金融中介发展指标和证券市场发展指标两大部分。
(一)金融中介发展指标体系
1.金融发展水平指标。该指标也称为金融深度,指正式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的对比。这类指标通过以货币量与GDP进行比较来反映一国经济货币化的程度,存在三个层次:
货币深度。一是狭义货币深度,即M[,1]/GDP,反映货币充当支付中介的职能,其数值取决于社会总交易额的变化。随着金融交易技术水平的提高,指标值一般将有所降低,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交易额扩大,指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二是广义货币深度,即M[,2]/GDP,它反映货币的储蓄手段职能,随着经济发展而稳定上升,其变动快于狭义指标,对金融深化程度敏感。
总体金融深度。流动性负债与GDP之比(M[,3]/GDP),它包含了流动性短期金融资产,对经济货币化进程反映较为灵敏。
非货币金融深度。即(M[,3]-M[,1])/GDP,准流动性指标消除了金融规模中的货币部分,能够更精确地反映金融中介的规模。
2.金融发展结构指标。金融发展结构指标用以衡量不同金融机构的相对重要性,目前存在三类指标:
国内金融机构的相对地位。例如中央银行国内资产与GDP之比,存款银行国内资产与GDP之比,存款银行国内资产与存款银行及中央银行国内资产之和的比率。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存款银行规模扩张,存款银行国内资产/GDP指标会有提高,但央行国内资产占GDP的比值会降低。
金融资产的配置状况。例如对分配给非金融私人部门的信贷与国内信贷总量之比进行衡量,该指标区分了信贷总量中投向私人部门的部分与投向政府及国有企业的部分,指标值的上升表明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效率提高。
金融机构资产的相对规模。一是银行中介与非银行中介的相对规模,可采用证券市场交易额(SEC)与广义货币存量之比来衡量,该指标值上升,说明非银行信用中介的重要性增强,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二是以金融资产与GDP或总金融资产之比衡量各类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
3.金融发展政策指标。从价格角度,通过分析利率水平及其变动来了解一国金融的发展状况,主要有两大指标:
金融压制指标。一是实际利率水平,它反映一国金融压制的程度。负的实际利率表明金融压制的存在。放松利率管制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使实际利率成为正值,储蓄的动员和分配也更有效率。二是金融压制综合指数,它是将政府向银行部门施加控制的相关指标加权汇总而得到,其包含的五种基本控制指标是: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对贷款利率的限制、直接信贷计划占信贷总量的比重、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最低存款准备金比率。
银行效率指标。主要是指银行的存贷利差,用以衡量金融中介机构的效率。利差越大,表明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越高、效率越低。
(二)证券市场发展指标体系
除了从金融中介的角度考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还可以从金融市场的角度出发,证券市场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正是基于此视角。
1.证券市场规模指标。二级市场规模指标。主要是市场资本化比率。它包括两个次级指标,即国内股票市价总值/GDP,私人和公共债券市价总值/GDP。其辅助指标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规模越大的市场就拥有越强的资本转移和风险分散的能力。
初级证券规模指标。包括股票发行总额/GDP和私人长期债券发行总额/GDP两个指标,它反映社会通过证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的规模。
2.证券市场效率指标。流动性指标。共有两项:一是交易值/GDP,即有组织的股权交易规模占国民产出的份额,它从总量的视角反映流动性;二是换手率,即全部股份交易总值除以某一时点的市价总值。换手率高反映出交易成本较低,或市场投机活跃。流动性会改善资本配置,推进经济长期增长,它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志。
集中性指标。衡量集中性的指标是最大的十种股票市值占市价总值的比重。高度集中性对市场的流动性将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波动性指标。该指标是根据市场收益所作的一定时间间隔的移动标准差估计,通常低波动性意味着证券市场发展程度越高。
3.证券市场一体化指标。越发达的证券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越高。高度一体化的证券市场上,频繁的资本跨国流动使得风险价格在各种资产间趋于一致,一体化指标有两类:
平行市场价格指标。即以平行市场与正式市场之间价格水平的差距,衡量市场一体化及资本直接控制的程度。
资产价格总体水平指标。即以一国各种证券定价误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反映证券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程度。该指标的构建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套利定价模型(APT)为基础,大的价格误差说明信息不完全、高交易成本以及对国际资产交易的官方障碍,表明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不高。但该指标的估计建立在定价均衡模型的有效性基础上,学术界对此存在分歧。
4.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指标。管理和制度因素会影响证券市场的运行。例如,采用国际金融公司(IFC)数据构造了若干项指标并简单加总,即可得到反映证券市场制度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帕特里克(Patrick,1966)最早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包括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需求跟随,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体系不断发展,以作为对该需求的反映。另一种是供给主导,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金融服务的供给促进经济发展。两种模式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因而存在一个最优顺序,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领先型金融居于主导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型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开创性研究始于戈德史密斯,他在1969年首次从金融结构视角,提出了金融发展的最初概念,并指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极其重要。1973年,麦金农和肖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发展理论,从而弥补了以往经济增长理论中忽视货币和金融因素的不足。其后出现的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金融系统作用的认识。金融与经济在量性金融资源和质性金融资源的供求关系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通过金融功能的提升不断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改进。
(一)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基础性决定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系统对金融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系统要为经济系统提供不同的服务,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金融系统不断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金融系统提出的与之相适应的要求,促使金融系统的功能得到演进,金融发展得以实现。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大致把金融的作用分为四点,这四点金融系统的功能是递进式的,内涵逐渐扩展和丰富。经济需求对金融发展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如图1所示。
图1:经济需求对金融发展的基础性决定作用
1.基础功能:服务功能和中介功能。金融演进的起点开始于货币的产生。金融体系在这一阶段所执行的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等基本的服务功能此时主要由货币来实现。金融的简单中介功能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被动产生,以调剂不同时空的经济主体之间剩余物质财富余缺的需要。经济活动中交换的需要催生了货币,在此基础上被引致的金融的服务功能和中介功能共同构成金融的基础功能。这一阶段经济发展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相应的金融发展也较缓慢,金融系统在当时也就无法成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渠道。
2.核心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经济时期后,整个经济系统有了扩大再生产的投融资需要。为适应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金融系统开始由被动的中介功能逐步转向主动的资源配置功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之后,金融的核心功能即资源配置功能比较完整地显现了出来,随着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整个经济货币化、金融化水平的逐步提升,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一方面,金融系统广泛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又将所筹集的资金投向具有效率的项目。
3.扩展功能:经济调节功能和风险配置功能。随着经济发展中市场失灵和不确定性问题逐渐严重,金融的经济调节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从横向上对金融功能进行了扩展。政府通过金融手段对经济加以干预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通过金融活动将风险分散化、社会化以解决不确定性问题。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经济调节功能与风险规避功能的逐步完善,使得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功能和核心地位日益显现。
4.衍生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和宏观调节功能。在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金融交易的不可控性日益明显。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衍生了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即通过金融中介、金融市场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风险管理是风险规避功能的深化、复杂化与主动化。金融功能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作为经济调节功能的延伸,金融的宏观调节功能也就形成了。金融衍生功能是在金融核心功能和扩展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尤其是对金融扩展功能的复杂化与主动化,并且,它还将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需求继续向前“衍生”。
从金融功能演进轨迹可以看出,先是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提出了量性和质性的需求,然后在金融体系不断扩展和提升其功能来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金融系统的逐步丰富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会诱致某些独立于实体经济需求之外的金融功能出现,使得金融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伴随着金融系统自身的发展而演进。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起着基础性决定作用,经济发达程度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只有当社会的经济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对某些金融功能的需求,也才能提供这些金融功能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
(二)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功能观和结构观
根据前文的描述,从研究思路上来看,金融机构观主要研究金融机构,主要涉及金融的微观层面和量性金融发展;金融功能观主要研究金融功能,主要涉及金融的宏观层面和质性金融发展。根据这一研究思路,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功能观和结构观这两个不同的视角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宏观层面:基于功能观视角。从宏观经济视角来说,基于金融发展的功能观,着重研究金融的质性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有增长效应,经济的增长由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在一般均衡的假设条件下,金融发展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实质性地提高了社会总供给能力,进而促进了长期经济增长。在凯恩斯非均衡的假设条件下,金融发展可以为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对外贸易提供融资支持,扩张了总需求,进而促进了短期经济增长。作用过程如图2所示。
图2:宏观层面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微观层面:基于结构观视角。在微观层面,从金融结构观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着重研究量性金融发展的作用。金融结构是指市场主导型融资与银行主导型融资的比例关系和作用机制构成。金融结构观指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金融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存在差异。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共同解释了未来的经济增长,但金融体系提供的金融功能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金融体系是否推动经济增长取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效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情条件下,只有适合经济发展的金融结构才能促进经济增长。金融系统通过其功能的实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莱文对金融系统功能的界定,金融系统通过以下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生产信息,评估并甄别有价值的投资项目;监督企业并施加公司治理;分散风险;汇集储蓄并促使储蓄的流动化;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交换。
综上所述,在宏观层面,金融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并通过带动个人消费,促进企业投资,提高政府国债融资规模,提高进出口贸易,拉动短期经济增长。在微观层面,金融的增长效应是通过向经济社会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与功能实现的,一个功能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复杂的金融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对交易媒介、融资、财富储藏与增值、支付结算等金融需求,进而促进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三)经济与金融相互作用关系的模型说明
随着社会分工,金融资本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运营体系中分化独立出来。金融资本一方面具有职能资本的属性,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运动中的货币资本转化形式;另一方面又具有非职能资本的属性,可以不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过程,只提供金融服务。产业资本负责创造剩余价值,商业资本负责实现剩余价值,金融资本则为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必要的信用条件,各类资本之间的分工深化程度及其配合状态就决定了社会生产率的高低。因此,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效果就可以通过金融资本与真实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加以分析。
根据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类比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简化分析,假设经济是封闭的,只存在金融和实体两个经济部门,经济结构不变,技术进步是中性的,资源自由流动且资本与其他的结合总是处于最优配置状态。则在资源约束一定的条件下,实际产出取决于社会总资本在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分配,即存在生产函数:
由于规模经济不变,实际产出函数是一次齐次函数,且资本不存在异质性,因而,实际产出函数可变换为:
对上式,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则实际产出函数具有如下特征:
(1)f'(k)>0表示实际产出是金融资本存量的增函数。
(2)f"(k)<0表示金融资本存量的边际产出递减。
(3)f'(0)=∞表示当金融资本存量与实体资本存量的比例很小时,金融资本存量的边际产出很大。
(4)f'(∞)=0表示当金融资本存量与实体资本存量比例很大时,金融资本存量的边际产出很小。
结合索罗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形式和性质,可由上述实际产出函数推导出如下关系和特征:
可见,经济的增长率与真实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关,与金融资本的产出弹性相关,还与金融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有关,这验证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经济的这种均衡增长状态可以用图3加以表示。在图3中,当均衡条件满足时,根据y=αf(k)和k'=αbf(k)-nk=0,得到一条直线y=(n/b)/k,它与实际产出函数曲线y=αf(k)相交于均衡点e*,该点对应的k=k*,y=y*。这表明,在资本配置效率α一定的情况下,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的真实资本存量及其结构,形成了对量性金融发展(由金融资本和实体资本的比值k*决定)的特定需求和质性金融功能(由α决定)的特定作用指向,这里研究的是经济系统对金融发展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如果金融系统的金融资本能以合意比例与真实资本相匹配,则经济能够达到稳定的均衡增长状态。作比较静态分析,如果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使得资本配置效率由α增大到α',实际产出函数曲线变为y=α'f(k),在n和b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新的均衡点为e**,此时单位真实资本的实际总产出水平y**得到提升。这表明,金融系统资源配置功能的完善(即质性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升。这里研究的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图3:金融发展与经济均衡增长的关系
由此,一方面,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其真实资本的存量及其结构形成了对量性和质性金融资源的特定需求,金融系统的量性与质性金融资源供给只有与真实部门的现实需求相适应,才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即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起着基础性决定作用。另一方面,金融系统自身的不断完善反过来又可以在其所具备的各项性能基础上,更好地激发出动员资金、配置资金的功能,从而在增进量性与质性金融资源供给的同时,有效提升真实资本的存量,优化实体资本的结构,进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改进,即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能动作用。
当然,金融资本存量与真实资本存量合意比例的形成并使经济增长达到稳定状态仅是一种理论抽象。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不同步、不匹配,会使得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经常偏离其合意比例,也会使得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市场完全竞争和不存在制度障碍等冲击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由于政府过度干预、信息不完全、市场准入限制、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等因素的制约,金融资本与真实资本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金融系统资源配置功能的完善往往存在着诸多阻碍,从而极大地影响着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协调发展。
上述理论分析表明,在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时代,经济发展首先提出了量性金融发展和质性金融发展的现实需求,从而对金融发展起着基础性决定作用,金融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而金融系统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和提升其功能,从而在为经济发展供给量性金融资源的同时,也通过质性金融资源的供给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改进发挥重要的能动作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正是在这种量性金融资源和质性金融资源的供求关系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升(见图4)。
图4: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一般关系
金融功能是研究金融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关键。从需求方面看,金融功能的扩展和提升受到经济发展现实需求的基础性决定作用,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所提出的现实需求不仅决定着金融资源的适度规模,而且决定着金融功能的不同作用指向;从供给方面看,金融功能又是金融系统性能的外化,而金融系统的性能不仅可以外化为金融系统正面的本征功能,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也可能外化为金融系统负面的非本征功能,应综合考虑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可将两者割裂开来。
综上所述,本文从对金融发展的界定入手,沿着两个不同的视角——金融功能论和金融结构论,研究了金融发展的不同内涵。金融资源论融合发展了两种观点,既研究宏观的质性金融发展,又研究微观的量性金融发展,既关注功能,也关注结构,使研究更加深刻全面。本文进而描述了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从量化指标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了金融发展的内涵。最后,在前文基础上,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对金融发展提出了基础性的要求,经济发展的需求引起了金融系统的发展完善;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的诸多功能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理论层面引入生产函数,通过金融资本与真实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分析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效果。资源的有效配置应通过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实现,不能就经济论经济,就金融论金融,而应从两方面共同推进。一方面,需要以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合理引导金融功能的作用指向;另一方面,则需要在科学利用金融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金融系统的本征功能,极力消除金融系统的负面功能。
标签:金融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配置效率论文; 资本存量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资产配置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微观经济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存量资产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银行系统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金融体系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