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演替研究_石油论文

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油气论文,西部地区论文,战略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F426.22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石油天然气。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保持石油天然气稳定增产,并利用部分国外资源。陆上坚持‘稳住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扩大开放’的方针。海上实行‘继续开发、扩大自营、油气并举、稳步提高’的方针。五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4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5 000亿立方米。2000年,原油产量达到1.55亿吨, 天然气产量250亿立方米”。另“到2010年, 总公司要努力实现原油产量国内部分达到1.65~1.8亿吨;天然气产量,国内部分达到500~600 亿立方米”。

根据这个计划目标,目前承担全国油气产量的76.6%(1996年)的油气田企业分布在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的油气产量将于2005年开始进入大幅度下降的递减期,因而形势比较严峻。加之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年均8 %以上,对于能源的需求将有增无减。初步预测,2000~2010年期间,原油供需缺口每年将从5 000万吨上升到10 000万吨。显然, 作为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的原油,其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石油“瓶颈危机”渐有加剧之势,在一定意义上,油气资源的供给情况制约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自然也就关系到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为此,我们必须从这个战略高度去审视和研究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问题。

西部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转型”之际,是一个涉及资源、资金、技术、区域经济、市场供需、产业结构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从西部地区各油气区,还要从地方上;不仅要从基层企业部门,还要从上层领导部门;不仅要从微观经济领域,还要从中观以至宏观经济领域进行经济和技术的综合分析,乃至经济体制和政策法规的思考,实质上就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相结合的战略研究,而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

1 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预测

1.1 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现状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据第二次资源评价预测,我国陆地和海洋大陆架沉积岩面积449万平方公里,共发育有280个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和3 个古生界沉积岩分布区,拥有石油资源量939亿吨、天然气资源量38.4 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分布格局,基本上是陆地的东部、西部和海洋三分天下,勘探程度较低,探明率只有19.4%,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东部探明率已达39%,西部和海洋只有8.4%和4.8%。天然气资源分布格局主要在陆地的中部、西部和海洋,勘探程度很低,探明率只有3.2%。 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程度如表1所示。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远比美国和世界平均探明程度低的多,美国石油探明程度已达78.2%,世界平均探明程度为77%。因此,石油资源仍具有很大的潜力,天然气资源的潜力则更大。尽管东部地区石油资源还有61%剩余资源量待发现,但是油气资源和油气储量不仅是探明程度上的差异,更有质量上的明显优劣。一般在油气工业的发展初期,其发现的油气资源多属易找、易采、质好的规模较大的构造型油气藏,而在其后期发现的油气资源则多属难找、难采、质差的规模较小的非构造型油气藏,因而剩余可采储量质量的下降和剩余资源量发现效率的下降都是不可逆转的。

表1 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预测和勘探程度(1995年)

石油(亿吨)天然气(万亿立方米)

资源量 探明储量 探明率(%) 资源量 探明储量 探明率(%)

陆地 694

169.9 24.5

30 1.08 3.6

东364.8

142.339 5.73 0.21 3.6

中 38.2 3.2

8.413.06 0.47 3.6

西 29124.4

8.411.21 0.40 3.6

大陆架

24511.9

4.8 8.4 0.18 2.1

全国939

181.8 19.4 38.4 1.26 3.2

区 油当总量(亿吨)

域资源量 探明储量 探明率(%)

陆地994 180.7 18.2

东422.1144.4 34.2

中168.8 7.9 4.6

西403.1 28.4 7.0

大陆架

329 13.7 4.1

全国 1 323194.4 14.7

1.2 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形势,原油产量主要是东部地区各老油田占81.6%;天然气产量主要是中部地区气田占44.2%(其中四川气田独占42.2%),东部地区各油气田占43.3%。这些东部老油气田的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已经超过20%以上,综合递减率也高达7%不下, 一般都处于油气田生命周期的稳产后期和衰退期,若没有新的资源区域的发现,设想增加产量是不可能的,甚至可能下降原有的产量规模,关键是“稳住”。因此,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实行战略西移势在必行,“稳住东部,发展西部”,而且必须加快发展西部,加快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真正做到战略接替。

就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布局而言,一方面,原油产量的规模格局与资源格局极不相称,陆地的东部、西部和海洋各占石油资源的38.9%、31%和26.1%,而产量则是各占原油产量的81.6%、9.6%和5.6%。另一方面原油产量与天然气产量的油气比为1∶0.11, 与可采资源量油气比1∶0.82相差甚远、严重失衡。因此,从实证角度讲, 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加快发展西部和海上,并加快发展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1.3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

1.3.1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已经显示出后备储量紧张的局面,但从资源潜力看,非常富有发展前景。勘探开发现状如表2所示。

表2 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1995年)

原油天然气

资源量 939亿吨38.4亿米[3]

探明储量 181.8亿吨 1.26万亿米[3]

探明率(%)19.4 3.2

可采储量 52.72亿吨

7 308亿米[3]

采收率(%) 2958

累计产出量 28.76亿吨

3 112亿米[3]

剩余可采储量23.96亿吨

4 195亿米[3]

年产量1.48亿吨 170亿米[3]

储采比

16 24.6

油气资源的勘探转化率或探明率过低,是阻碍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陆上石油年探明速度只有0.8%,加之储量质量偏低, 不能满足当年产量,储量增长不能满足油气生产的要求,必须加快提高我国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

1.3.2 油气资源勘探储量预测

世界平均探明程度为77%,美国石油探明程度已超过78%,因此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具有很大的潜力。一般来说,油气产量进入高产稳产期的年均资源探明速度明显低于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年均资源探明速度,如表3所示。

表3石油资源探明速度对比

国家

可采资源量(亿吨)

产量大幅度增长期 稳产期平均

年均资源探明速度(%) 资源探明速度(%)

美国337.95 1.5 1.13

印尼 47.5 1.87 1.14

加拿大68.36 1.38 1.05

中国东部

81.45 1.58 1.08

中国西部

64.981.5(预计19961.2(1996

-2010年)

-2010年预计)

我国可采资源以世界平均探明程度77%和采收率29%的全国平均水平计算。

我国东部油田基本上自1986年进入稳产期以来, 资源探明速度为1.08%,预计“九五”至2010年,将平均新增探明储量4亿吨,探明程度达54~56%,共可探明60亿吨。

西部油田探明程度很低,应强化勘探,以产量大幅度增长期资源探明速度1.5%预计“九五”至2010年,将年均新增探明储量3.5~4 亿吨,探明程度达30~32%,共可探明65亿吨,才能保证战略接替。

1.3.3 油气资源开发产量预测

油田高产稳产年限一般为11~20年,期间资源开采速度为1.01 ~1.62%,如表4所示。

表4高产稳产期资源开采速度对比

国家 可采资源量高产稳产期

(亿吨) 产油量(亿吨)

美 国 337.5 4.8-5.3

前 苏 联 383.425.4-6.2

委 内瑞 拉 160.92 1.7±

印度尼西亚 47.5 0.65-0.8

墨 西 哥 118.491.4-1.5

中 国东 部 81.45 1.2-1.24

中 国西 部 64.98 0.80±

国家 高产稳产期 高产稳产期资源

年限(年)

开采速度(%)

美 国 19(1967-1985) 1.42-1.57

前 苏 联 14(1977-1991) 1.41-1.62

委 内瑞 拉 12(1966-1973) 1.06±

印度尼西亚 20(1973-1992) 1.37-1.68

墨 西 哥 11(1982-1992) 1.01-1.27

中 国东 部 20(预计1986-2005) 1.48-1.54

中 国西 部 20(预计2015-2035) 1.4±

预计东部地区油田,自1986年进入高产稳产期,年均产油1.2 ~ 1.24亿吨,资源开采速度为1.48~1.54,期限20年左右, 因此在本世纪不会有大幅度的产量下降,到2005年的资源探明程度和采出程度将分别达到55%和45%左右,产量将开始较大幅度下降,因此西部地区资源战略接替的期限,基本上应从2005年开始。

预计西部地区油田,若使产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依据东部探明程度达到13%的经验,从产量大幅度增加到产量达到高峰共17年, 美国需20年的历程,而目前西部地区探明率只有8.4%,若保持1.5 %的探明速度,至少还需5年方能进入产量大幅度增加期,并至少需15 年达到高产稳产期,也即将于2015年进入高产稳产期,产量达到8 000万吨。

就陆上而言,东部地区2005年产量开始较大幅度下降进入递减期,西部地区2000年产量开始较大幅度增加而进入增产期,15年后2015年进入高产稳产期。因此我国陆上产油高峰期将在2005~2015年之间,预计产量在1.7亿吨左右。

预计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2010 年将达到油气产量3亿吨油当量,其中原油2亿吨(陆地1.7亿吨、海洋0.2亿吨、国外0.1亿吨);天然气1 000亿立方米(陆地600亿立方米,海洋250亿立方米, 国外150亿立方米)。

2 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接替预测分析

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地区范围,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曾因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58年开始实行战略东移之后,相对于东部各油气田的特指称谓,主要是指习惯上称谓西北地区的五省区,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而不是东、中西三地带之分的西部。

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主要是新疆三大盆地即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陕甘宁的鄂尔多斯盆地。

未来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经济规模取决于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新增,随着探明储量的不断扩大,五大盆地的油气田的开采规模必将经历着油气田经济生命周期。因此,西部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必须依此进行预测,并在分析东部油气田经济生命周期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资金、市场的制约,才能作出战略接替的期限、规模和资源保障的判断。

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必须是实事求是科学地而不是臆断地安排油气田的发展,要做到“有理”、“有节”、“有利”——有比较符合实际的判断、有比较合乎逻辑的筹划、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2.1 西部油气生产规模与经济生命预测

西部五大盆地的油气田开采规模将随着油气资源探明转化率的不断扩大而经历着上产期、成长期、稳产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的经济生命周期,形成一个生产发展的呈抛物型的曲线,反映了油气田经济规模的产量空间和年限时间及其时空的互换性:各发展阶段的年限与开采的速度和产量成反比,同时也就规定了需要勘探和开发资金的投入。勘探开发资金的保证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油田的经济生命周期。

2.1.1 各盆地油气田生产规模预测

按综合了资金、储量和产量三因素所预测的各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三种概率的资源转化速度所形成的低、中、高三种发展速度的经济规模和经济生命周期的情况看:

低速发展基本上立足于现有探明储量,除塔里木盆地外,其他盆地的当期储采比均小于1,可采储量不能满足开采。所需资金少, 但储采比下降,不利于缓解后备储量不足的矛盾,也不能满足战略接替的要求。

中速发展属于适度规模,当期储采比大于1, 可采储量供开采有余,而且能保持稳定增长,所需资金风险较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速发展要求新增储量有较大场面突破,或者有新区资源的发现情况下的快速发展方案,当期储采比接近或超过2,但所需资金较多, 如无明显突破,风险较大,不能强求。

综合以上测算,各盆地油气田生产规模的战略安排,在现掌握的资源量和储量的情况下,宜采用中速发展为基调,预测结果组合为中、高速两个方案。

各盆地石油天然气生产规模的预测如表5所示。

表5西部各盆地油田的石油天然气生产规模预测

生产与 中速

资 金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石 油 产量(万吨) 3 050 4 860 6 670

五年资金(亿元)545.9 669.5 671.9

天然气产量(亿米[3])

142356

505

五年资金(亿元)253.9 326.6 272.2

生产与 高速

资 金2000年 2005年 2010年

石 油 产量(万吨) 3 0805 9808550

五年资金(亿元) 662999.9 1 003.9

天然气产量(亿米[3])

192 439 681

五年资金(亿元)358.6425.6

424.2

西部各盆地石油资源量为235.27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55.9万亿立方米。

预测结果组合的中、高速两个方案表明,西部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规模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6 670~8 550万吨和505~681亿立方米,油气总量将是11 720至15 380万吨油当量,共需投入勘探开发资金高达2 740~3 874亿元,年平均需投资183~258亿元。

2.1.2 各盆地油气经济生命周期预测

依据目前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的资源量及其探明程度仅为11.4%的情形,勘探开发速度以探明转化率1%的中速为基调,西部各盆地石油生产的最终规模总体是8 000~10 000万吨之间,预计将于2015 年进入高峰期,稳产20年,可以初步估计各盆地的油区具有规模效益的经济生命周期,从现在算起大致是40~50年不等,塔里木和柴达木可能要更长些。

西部各盆地天然气资源转化率目前只探明3.7%, 除柴达木盆地需要以勘探开发速度为2%外,其他盆地还是以1%的中速为基调,西部总体上,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正起步,预计最终规模可达到800 亿立方米以上,将于2020年进入高峰期,稳产30年,初步估计各盆地气区具有规模效益的经济生命周期,从现在算起大致是50~60年,主要是塔里木和鄂尔多斯两个盆地的天然气田。

2.2 西部油气资源接替规模预测

西部油气资源接替是相对于目前我国陆地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中占主体地位的东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而言,是一种特指。由于东部油气资源开发将于2005年逐步进入大幅度递减期,同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因此西部油气资源开发的接替,必须在总量上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和递补东部油气资源开发的递减为宗旨。

东部油气资源开发预计将于2005年后以年均递减2 %的下降幅度减产,并将分阶段(5年)地扩大递减率由2%、3%、4%、5%而衰退。 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按能源弹性系数一般应保持为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则下限至少必须保持在经济增长速度7%的0.5即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增长幅度应是不少于3.5%。

据此,西部油气资源接替规模的预测如表6所示。

表6 西部油气资源接替规模预测

东部 西部

年 份 石油天然气石油(万吨)

天然气

(万吨) (亿米[3]) 中速高速 (亿米[3])

1995年 12 100

1601 800

2000年 12 100

1603 0503 080

142

2005年 12 100

1604 8605 980

356

2010年 10 900

1446 6708 550

505

2015年 9 360

1238 550

10 200

650

2020年 7 630

100

10 200800

2025年 5 90077

10 200900

陆地 油气总量

年 份 石油(万吨)天然气中

中速 高速 (亿米[3]) 速

1995年

13 90016015 500

2000年

15 15015 180 30218 17018 200

2005年

16 90018 080 51622 06023 240

2010年

17 57019 450 64924 06025 940

2015年

17 91019 560 77325 64027 290

2020年

17 83090026 830

2025年

16 10097725 870

需要说明一点,西部天然气工业正在起步,无论从技术、人才、资金方面都很难承受高速发展的要求,故未予考虑,仅按中速测算。

测算表明,对应于需求来说,若按不少于3.5%的增长幅度计算, 则油气产量各以1995年的基数分别预测,2000年和2010年的需求应分别为16 500万吨,190亿立方米和23 287万吨、260亿立方米,显然,石油产量的高速发展也无法满足。但油气总量可以基本满足2000年的18 409万吨和2010年的25 967万吨,看来中速发展是低限,应更多考虑高速方案的可能性,排除了低速的可能。

2.3 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预测分析

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关系到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跨世纪的建设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力的增强,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大业,对此是容不得半点松懈而必须要加大接替的力度。从西部油气资源接替期限、接替规模和资源保障的预测来看,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成为与石油资源的开发处于并重的地位,在未来的21世纪里,若石油资源量没有更新的突破,则天然气将会成为取代石油的主要能源和化工原料。

预计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形势发展,就目前掌握的陆地油气资源而言,将于2005年至2020年的15年间形成陆地石油产量的高峰,将于2020年至2035年的15年间形成陆地天然气产量的高峰。如附图所示。

附图 西部油气资源接替经济生命周期曲线预测

经济生命周期的曲线表明:

其一,为确保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将需要考虑高速发展,按目前的油气资源探明转化率只有0.5 %的效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战略接替,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勘探,促进资源探明速度达到1%和1.5%,实现资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其二,还需要寻求新的石油资源和加速石油科技进步提高采收率;

其三,要加快发展天然气工业,要加大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力度,为此需要尽快实施建立完善的、强大的天然气工业所必须的人才、技术以至资金的构建工作;

其四,西部油田资源的接替期限是紧迫的、接替规模是巨大的、资源保障是可靠的,关键在于资金,若为达到战略接替目标的前15年所需勘探开发资金测算,中速方案需2 740亿元(油1 887.3亿元、气852.7亿元),高速方案需3 874.2亿元(油2 665.8亿元、气1 208.4 亿元),年平均需资金中速为160亿元至199亿元,高速则高达204亿元至285.6亿元;若按一体化经营测算,资金需要量将再增加50%以上;

其五,如此庞大的接替工程和巨大的耗资,单纯依靠国家是不可能,主要取决于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其资金的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科学运作,因此,必须要依靠市场,这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依托,搞好市场营销,通过实现两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真正实施了“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转型”才能确保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接替任务的胜利完成。

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重要的是实施政策上的倾斜,依靠科技进步和企业改革,强化科学管理,深化“改制、改造、改组、一加强”的落实工作,通过资源和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油气并举”, 估计能够逐步至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高峰之交的2015 年和2020年期间形成全国陆地油气资源开采的经济规模,大致接近3 亿吨的战略布局;石油为东部油区带1亿吨,中、西部油区带1亿吨;天然气为东部、中部(四川、陕北)和西部三大气区带共900亿立方米。

为此,我们建议,为贯彻“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开拓国际”的方针,应当建立一个实施西部战略接替的组织机构来具体运作,重点放在新疆三大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这个机构可以是一个专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其筹资和对外合作的协调机构,也可以是一个全面合作、产权联合的实体。换言之,为实施西部油气资源接替战略,必须要有一个统筹运作组织,而采用什么形式则需视实际条件来设置,其方案有三:

一是组建松散型的没有产权联合的企业集团;

二是组建西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基金委员会;

三是组建紧密型的产权联合的油公司企业集团。

实际这三种形式就是由低级至高级组织形式的演绎转换过程。深信将有利于西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部署、市场的发展、资金的筹措和融通、技术力量的协调,便于加大力度集中优势快速实现战略接替,乃至“强强”联合壮大经济规模,形成具有国家级集团军的中国西部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助于总公司跻身于世界大石油公司的前列。

标签:;  ;  ;  ;  ;  ;  

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演替研究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