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一座里程碑——工会工作五年成绩斐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绩斐然论文,一座论文,五年论文,里程碑论文,筑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和突破口,带动工会各项工作,推动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的作用”,出台于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委会的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堪称中国工运史的一座里程碑,它记录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工会工作方针的重大调整,它第一次把维权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明确了维护职工正当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从此,中国工会在“维护”这面旗帜的引导下,步入一个崭新纪元。
形象在维护中确立
党的十四大以来的5年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巨大变革的5年。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大批富余、下岗人员涌向社会;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实施,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风起云涌,使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劳动争议频频发生,处于劳动关系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需要靠山……
面对新形势,肩负“代表和维护职工正当权益”的工会组织也走上了改革之路。
1994年12月,新时期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出台,第一次把“维护”强调为工会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主要手段,突出为工会的基本职责,明确了工会的其它三项职能“参与”、“建设”和“教育”均要服从于“维护”这项首要职能。工会组织以崭新的形象站立在广大职工之中。
以《劳动法》为尚方宝剑,工会牵住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这个“牛鼻子”,拉开了依法协调、规范劳动关系的攻坚战。
代表职工的工会一方与企业行政一方面对面坐到谈判桌前,就劳动条件、工作时间、报酬、福利等展开平等协商,达成一致的内容写进集体合同,双方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享受各自的义务和权利。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3.5万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3800万人。这一举措,使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全面贯彻《劳动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推进实施《劳动法》的同时,全国各级工会组织还直接参与全国及地方性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起草制定,从源头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从实施《劳动法》的各项政策到正在起草的《集体合同法》,以及“再就业工程”的整体框架、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工会工作者站在维护职工利益的立场上,积极参与酝酿。
然而,这还不是维权的全部。站在维权最前沿的基层工会组织,直接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处理,为千千万万名劳动者讨还公道。
据统计,在全国几十万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县以上工会的6000多工会代表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为了更好地做好维护工作,仅1996年,就有15.6万工会干部接受法律专业培训,数百人获得律师资格,一支工会自己的法律专业人才队伍正在成长、壮大。工会组织已经有能力为职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
声音在参与中更响
体制改革注定要振荡、冲击社会每一个角落。工会工作也面临一个又一个新的难题、新的挑战。
挑战之一:在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组建工会。
以“哪里有工人,哪里就有工会”而闻名全国的深圳宝安区,集中了数千家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该区所辖8个镇、街道和118个村全部建起了工会,区、镇、村三级工会组织网络体系形成,走出了一条新经济组织建工会的成功之路。中央政治局委员、全总主席尉健行对此评价:宝安做法的重要意义在于针对新经济组织工会自身工作特点,在工会地方领导体制上做了弥补、充实和加强。在全国许多地方,来自新经济组织经营者甚至地方有关部门的冷淡、抵制和非难,都使组建工会步履艰难。工会干部克服种种阻力,从协调劳动关系入手,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职工的支持和经营者的理解,把“维护职工权益,共谋企业发展”的工会的牌子高高地挂到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门前。
到去年底,全国已有5万多家外资企业组建工会,吸收会员518万人;私营企业建会1.4万多家,会员45.8万人;乡镇企业建会7.4万家,会员543.8万人。
挑战之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的实行,有人提出质疑,股份制企业是股东说了算,还是职工说了算?
上海一钢等一大批股份制企业明确规定,董事会在研究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重大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职代会的意见和建议,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不能动摇,工会必须立场坚定。
上海五钢职工董事叶敏在董事会提出,职工的福利基金在公司财务预算中占有一定比例,公司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增加职工代表,此建议被董事会采纳。职工董事股份制企业有职有权。
挑战之三:面临转轨建制,面临结构调整,国有、集体企业同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会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让职工民主选举经营者,河南、吉林等地在中小集体企业实行的这一措施,将职工与企业命运更紧密联系起来,全体职工精诚协作,同甘共苦,一批原经营不善的企业起死回生。
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从1995年在全国推行,企业招待费下降20%左右。厂长经理们不再大手大脚,而当家作主的职工们看清了“家”里的开支,心气更顺,干劲更足。
将职代会评议结果与干部奖惩、任免、提拔挂起钩来,民主评议的威力越来越显露出来。河南省1993年至1995年间不完全统计,33万多个单位实行民主评议。8.8万人次得到奖励,7700多人被免去职务。正如所预期的,民主评议促进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改善了领导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围绕“坚持和完善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一个又一个新的举措相继出台。工会的声音在改革大潮中越来越响亮。
为职工构筑第二道防线
“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1992年初,工会发起的“送温暖”活动为许许多多困难职工送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职工欢迎,企业高兴,政府满意。
两年后,一年一度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方向推进“送温暖工程”及时而有力地补充了国家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困难职工撑起了又一道生活保障网。工会的维权工作更加坚实、深入人心。
至今全国已有23个省级工会、200多个地市级工会和1200多个区级工会建立了“送温暖工程”基金组织,筹集资金10亿多元。
目前,送温暖工程已由“输血”为主的第一阶段向以“造血”为基本特征的第二阶段发展。
其一,从资金、技术、市场入手帮助困难企业发展生产,几年来,3000多家企业在各级工会帮助下,减亏、停亏甚至扭亏为盈。
其二,为下岗职工介绍职业,开展技能培训,兴办经济实体,推动“再就业工程”。几年来,工会系统创办职业介绍机构200多个,介绍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15万人次,开办技能培训机构1300多所,培训职工100万人次,兴办经济实体安置72万富余职工、待业人员及困难职工家属就业。
其三,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职工供应生活必需品,减轻困难职工生活压力。目前,职工消费合作社已迅速在全国推广,数百万职工受益。
其四,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险,为职工构筑抵御风险的第二道防线。以工伤抚恤互助补充保险为例,它是在国家规定的劳动保险之外,另发给当事人或家属一份互助补充保险金,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安抚家属的痛苦,也使得企业处理工伤后事更为顺利。除此之外,各地工会还办起了养老、大病、重灾重难的互助补充保险,至今全国已有数千万职工参加。
“围绕发展职工生活救助、促进再就业、职工互助合作事业、职工生活福利等内容,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互助互济补充保障体系”,“送温暖工程”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这5年虽短,但却在工运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中国工会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忠实地担当起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重任,以崭新的形象和卓有成效的业绩走向新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