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载体。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而不枯燥?如何在课堂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情境教学法无疑能解答以上问题。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介绍入手,谈谈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几篇小学语文课文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情境创设文学素养
汉语是一种美妙的语言,中国文学包含了文言、古诗、现代散文、现代诗等精粹,小学语文作为中国文学的入门课程,应该结合文学的内涵和孩童的天性,为学生打开文学的大门。鉴于文学具有一定的深奥性,并不像数学那样有公式可循,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令学生代入作者创作的思想,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文学“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原理。如何具体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并且令学生主动接受,成了在新世纪人文教育的号召下教师职业从事者应该思考研究的命题。
一、联系现实生活,实现情景再现
生活是语文之源。小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但他们对社会生活都已有所认识,有所了解。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如讲授课文《翠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翠鸟蹬开桅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和“只有桅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就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翠鸟捕鱼的迅速和敏捷,以及“蹬”用词的准确性。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
二、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课文内容情境
老师在上课教课过程中应该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尽量都使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设备,例如投影、录音等仪器进行教学,指导着学生进入虚幻的情景,体会其中的境界。
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为了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掌握文章的目的,在上课过程中及时的播放录音,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意境,指引感受和体验当时小女孩的处境,并且要学生理解文段中一些句子的意思。在小女孩第一次冷的无法忍受的情况之下,她小心的擦着了她的大一根火柴。此时,在小女孩眼前的幻境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是我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关键的句子,接着提问学生:“这道光被称为奇特的火光的原因是什么呢?”带领学生进行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其中的原因,接下来我及时打开投影仪的幻灯片,这时一个闪亮的铜脚和一个具有铜把手的大火炉,四周被火光照的通红。学生观看着屏幕上的图片,将自己置于当时的情景之中,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女孩去感受火炉,然后将自己的感受表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小女孩想将自己的手脚都伸出去的时候,将幻灯片关掉,这是火炉就不见了,只有一根烧尽的火柴梗。这是学生也停止想像,回到现实中,课中提到“这是一道奇特的火光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老师的仔细指导,以及设置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回答出:这是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太冷的原因,当时她看到了从未有过的火光,同时她也感觉到了未曾出现过的温暖,所以说,这到火光是奇特的,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夹着这种感受去明白“这为什么是一道奇特的火光?”所包含的意思。
三、利用问题创设探索、求知的学习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巧设问题情境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积极,真正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提出疑问,引出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以激发他们去思考和讨论,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珍珠鸟》一文的重点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站在相对的高度去思考和体会这句话的用意。2、为什么作者在开头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3、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有何用意?通过这三个问题给学生提出了参考方向,将学生引入一种积极思考与交流的情境,使他们通过思考与交流懂得作者这么关心、爱护珍珠鸟,人与小鸟相处得这么友好,真令人羡慕!懂得人也应该和动物和睦相处,懂得人与人之间也应该互相信赖、友好相处,懂得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周围的一切事物,用信赖去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的提问成了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知道怎么想问题,想什么问题。
四、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科学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玉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情境创设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10(28):13-14.
[2]余诗萍.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23(48):26-27.
[3]代敏.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36(21):23-24
论文作者:朱欢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学法论文; 自己的论文; 火光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