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品德与社会》中渗透生命教育论文_陈富强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中渗透生命教育论文_陈富强

湖北省咸丰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 44560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新课改下的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要以实际生活题材为基础。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一些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道德理念沦落,生命意义缺失,少年儿童学生在精神上陷入了迷茫,迫切需要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价值观,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品德与社会》学科要有效挖掘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的启蒙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

一、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让学生认识与敬畏生命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品德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理所当然必须承担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课程资源,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要将这些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的知识挖掘出来,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精神力量,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

比如在学习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过程,战争造成的巨大损失,让学生认识战争的危害,战乱环境中人们生存的困难,从而理解生命成长道路的曲折,珍惜幸福的生活。像这些资源在文本资料中比比皆是,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让学生通过对典型人物的了解,认识到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来解决一些基本的人生观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确定自己的生活态度。

二、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让他们从具体的事例中获得人生前行的动力

在一个集体中,总有一些学生因这因那,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一些性格缺陷。教师要正确看待和引导他们早日走出阴影,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找回自信,书写自己人生的精彩。

蔡××性格特别内向,自认为不如别的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卑的心理。我尝试让他练习当众发言,经常性地在课堂请他回答问题,在集体活动中让他上台演唱和演讲。我抓住他具有音乐“潜质”的亮点要求他参加全校的“忠孝雅诚大家唱”活动中,并让他担任班级的领唱,他却受到部分同学的冷嘲热讽,刚拾起的一点自信荡然无存。我及时与他谈心,帮他分析原因,对他进行励志教育。鼓励他要正确面对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放弃、不抛弃,最终能够取得成功。同时找来嘲笑他的部分同学,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让他们要全面认识同学,鼓励他们帮助他在其他方面共同进步。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反复训练,不断克服自身缺陷,在正式演出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

三、构建和谐有效课堂,让人生意义得到彰显

《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学生探究知识、发展智慧与养育人性的殿堂,是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场所,富有生命力的和谐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快乐家园。和谐课堂是民主与平等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是学生的同伴与朋友。师生可以开怀地笑、动情地哭、情不自禁地唱、声情并茂地讲、聚精会神地思考、面红耳赤地争论……教师要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得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生辉。和谐课堂是快乐课堂。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毫不吝惜地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一些缺点与错误,要理解和宽容。在充满赞赏与宽容的课堂里没有痛苦和压抑,有的是心灵的舒展和个性的张扬;没有自卑和恐惧,有的是充满自强的欢歌和自信的笑语。每一节课都是师生人生美好的回忆,都是一次又一次有意义、值得珍惜的生命体验。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促进儿童德育的发展的重要任务,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充分尊重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实践者,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精彩。

论文作者:陈富强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中渗透生命教育论文_陈富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