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关于收复台湾的立场与主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论文,立场论文,收复台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前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大陆与台湾,息息相关,血肉相连。在中国的历史上,每逢台湾在遭受外来侵略时,都得到来自大陆人民和祖国政府的支援。如1662年,台湾人民在郑成功的率领下赶走荷兰殖民者,光复了台湾。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曾一度占领台南恒春一带并企图久据。清廷派福建水师渡海,在军事的压力下,日军只好撤退。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犯台湾,清政府派刘铭传率军渡海,击退法军,遏制了法军企图侵占台湾的野心。
然而,自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当不愿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人民自动组织起来抗击日军时,清驻台将领刘永福曾派属员内渡求援,“遍走海洋,无一应者”①。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在岛内十余年一波又一波的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占领的武装斗争,在日军的残酷镇压下皆告失败。尽管在《马关条约》上规定台湾“永远让与日本”②,但台湾人民从未放弃回归祖国的愿望。收复台湾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例如,本世纪二十年代(大革命时期)在广州求学的台湾学生组成的“广东台湾青年革命团”,出版《勿忘台湾》等小册子,呼吁“台湾民族是中国的民族,台湾的土地是中国的土地”,并号召大陆同胞协助台湾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台湾。该组织受到日本人的严密监视。1927年4月,蒋介石开始清党。6月,国民党广州当局强令该组织解散。7月24日,该组织负责人被上海日本领事馆逮捕。8月6日,在台湾的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大肆搜捕有关人员,此组织才被瓦解③。“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中国人民及当时的国民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发表公开的声明及主张,表达了一定要收复台湾的决心与愿望。从此,中国人民收复台湾的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 中国一定要收复台湾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便发出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国民政府及全国民众呼吁:“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驱逐日寇出中国!”④。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进行抗战的决心。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宣言中提出的奋斗总目标第一条就是“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的迅速的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⑤。
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鲜明地提出:“废除与日本签订的条约”,“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⑥。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更进一步指出,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占领或“租借”去一块块中国领土,如日本占据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现在又竭尽全力大举进攻中国,“但是英勇的中国人民必然要奋战下去。不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使中国得到完全的解放,这个奋斗是决不会停止的”。中国共产党首先要“担负起坚决奋斗的责任”⑦。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至抗战爆发,始终是坚持取消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坚持收复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的领土台湾。由于当时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所以中共的这些主张,在全国广为传播,对于鼓舞全国人民收复台湾的信念,无疑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在全国人民一片要求抗战的呼声下,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全面侵华做出反应,以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名义在不同的场合宣布对日进行抗战,将日寇驱逐出中国,台湾的收复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938年3月9日,国民党在汉口举行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于4月1日向大会致词时,严正声明了收复台湾的决心:“台湾是我们中国的领土”,“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⑧。这是国民党的总裁第一次在收复台湾问题上的明确表态。蒋介石代表国民党宣布要收复台湾,这确是一种顺乎历史潮流的表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⑨。据此,中日间所签订的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当然在废止之列。台湾、澎湖亦应当在收复之列。这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政府第一次敢于向世界宣布要废除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的条约。1941年正是日本向中国腹地及华南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苦、最为困难的时期。国民政府的这一决定,确实难能可贵。国民政府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是由于中华民族在抗击日本侵咯的过程中显示了无比英勇的气概,使国民政府认识到只有坚持抗战到底才是唯一出路;同时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这一举动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在日本统治台湾后,台湾人民一直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一直希望能有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国民政府的这一宣告尽管是在台湾沉沦46年之后,但对于日夜企盼回归祖国的广大台胞来说,“尤其欢欣鼓舞,认为祖国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台湾同胞必可重见天日”⑩,无疑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由于此事事关重大,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也在各种场合阐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1942年11月3日在重庆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战后之我国,在领土方面是恢复到“九·一八”以前之状态,抑恢复到甲午以前之状态?”宋子文回答:“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琉球及朝鲜必须独立。”(11)
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战斗的精神和决心抗战到底的气概,震惊了全世界。日本军队被拖在中国战场上,无法抽出兵力南下太平洋。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1941年,美国和英国为了利用中国的力量抗击日本,减轻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决定废除原先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经过一系列谈判,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间的不平等条约得到废除。尽管中国与美英签订的新约中,仍保留着美英在中国谋求特权的地方,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举动,带动了一系列过去强迫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国家纷纷仿效,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大为提高,给中国的抗战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为此在延安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大会,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解放日报》在1943年2月4日的社论中申明:中国共产党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首倡者”。社论还指出,“必须打走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一切失地。不如此,中国的独立解放便无法实现,中美、中英间的不平等条约之废除还是一纸空文”。应该说,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是非常深刻的。在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与外国的真正平等。只有坚持抗战到最后的胜利,收复包括台湾在内的领土,中华民族才有可能争取实现国际上的真正平等。
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复台湾,可以说是40多年来祖国政府正式、公开地表示支持台湾人民驱逐日本、回归祖国的愿望。同时,由于台湾的抗日斗争已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陆人民要求收复台湾决心及台胞在大陆的抗日复台活动可以公开地进行,这些对于台湾人民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意义。
三 如何收复台湾
随着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收复台湾已经提到议程上来了。如何收复台湾,一时成为各方注意的焦点。
台湾的割让,是由于甲午战争的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的结果。《马关条约》第二款规定:“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这个条约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中国对日正式宣战,宣布废止一切与日本有关的条约,《马关条约》自然也在废止之列。台湾理所当然的应该收复。台胞对此更是深受鼓舞。“台湾革命同盟会”(12)第二届大会在宣言中指出,“祖国向倭寇正式宣战,《马关条约》已告失效。台湾已与其他沦陷区相同,站在祖国的省群中,站在祖国的疆域上,吾台就已不复孤立。台湾回归祖国已不复遥远”(13)。在重庆出版的《时事新报》于1942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订的“国耻纪念日”之际发表《“岛耻纪念日”之言》的文章中说:“且在法律上言,中国自上年十二月九日对日宣战后,中日之间,已不复有条约的关系存在,则所谓马关条约,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词,只是警惕我们加强复省的工作,期由法律上的收回台湾,进而为事实上的收回台湾。”
中国宣布废止《马关条约》,是在日本对中国大举进攻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台湾的收复只能是在抗战胜利之后。中国抗战的胜利之日,也就是收复台湾之时。这是当时中国人的共识。延安的《新华日报》针对此问题发表《论台湾解放运动》的社论:“我们必须与台湾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决不让这些二十世纪的孤臣孽子,处在一个海岛中,苦斗无援。中国抗战的行列,已经有不少台湾人士参加,将来的胜利,必定是中国(指大陆——作者注)与台湾的共同胜利。”(14)1943年1月7日重庆《大公报》指出,“台湾与东北四省及‘七七’以后的沦陷区性质完全相同。中国为领土完整而抗战”,抗战胜利中国“自然要收复所有失土”。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1943年8月4日在伦敦接受新闻界采访时发表谈话时明确指出:“中国期望于日本失败后,收回东北与台湾。”(15)台胞更于此深信不疑。“祖国的命运,亦即台湾的命运,祖国有则台湾亦存,祖国战胜,则台湾光复”(16)。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台湾人民推翻日本统治,是大陆人民的责任,台湾同胞参加抗战也是应尽之责。当时在大陆有不少由台胞组成的抗日组织。象活跃在华南的“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等,他们不但积极进行抗日活动,许多台胞还纷纷投入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参加对日斗争。
为了收复台湾,必须唤起大陆广大民众对台湾问题的注意。由于割台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公开地宣传日本强迫中国割让台湾,很多民众对此了解甚少。抗战以来各个党派及团体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中共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群众》等报刊接二连三地向人民介绍台湾的地理、历史、日寇在台湾的暴行和台胞的斗争等。国统区的各种报刊对台湾的问题也给予了很多的宣传。分布在大陆各地台胞的抗日组织,更热烈地开展这一宣传活动。他们出版的《新台湾》、《台湾民生报》、《台湾历史小丛书》等向大陆同胞介绍台湾的情况,还定期在电台进行广播。台胞的“台湾革命同盟会”利用在“陪都”重庆之便,每逢“4·17”《马关条约》签字、“6·17”日本正式在台实行殖民统治等耻辱日,即通过举行纪念会、招待会、发表宣言、发起宣传周等方式以唤起民众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尤其是1942年4月5日在重庆举行的由“台湾革命同盟会”、“东方文化协会”、“国民外交协会”等十七个团体组织的“台湾日”宣传大会盛况空前,与会各界人士达千余人。会后广播电台用国语、英、台(即闽南话)几种语言报道大会情况,宣传台湾光复必成。重庆各大报如《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益世报》、《国民公报》等都用很大的版面辟有“台湾光复运动专刊”,报道大会盛况,刊登各界名流对于光复台湾的题词,以及出版了众多的丛书与报刊。一时间,台湾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收复台湾的声浪甚为高涨。
台湾的光复,离不开台湾人民的觉醒与反抗。动员台湾人民起来进行斗争也是收复台湾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光复台湾,固然是我中华民族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共同任务,但同时也是六百万台胞自己的责任”(17)。为使台湾人民能够意识到当时的形势,使更多的台胞主动地投入抗日斗争,有关人士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策动被强征在日军中的台胞反正,鼓舞岛内的人民起来反抗日本的统治。“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在台湾驻扎了大量的海空军,以此向华南及东南亚进攻。台湾同胞在岛上的反抗斗争,曾一度迫使日军从大陆战场调回部队,分散了敌人的兵力,使其无法倾巢出动进攻大陆。被日军强征入伍开赴大陆的台胞,在抗日宣传的影响下,纷纷携械投奔祖国。为此,《新华日报》评论说:“台湾安定,倭寇则无后顾之忧,自可放胆进攻我闽粤各地”,台湾同胞的斗争,“对于祖国抗战,实有莫大之帮助”(18)。
总之,当时从国共两党到社会各界,从民间到政府,由于各方在如何收复台湾的认识上一致,所以各方都尽其所能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在中华民族中聚成了一股强大的要收复台湾的呼声。这应该是后来台湾能够顺利收回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反对对台湾的国际托管
抗战胜利台湾当为中国收复,这是当时国内的一致主张。在国际上舆论界等纷纷赞同战后台湾应归还中国。但是,在美国也有一股暗流。1942年8月,美国《时代》、《生活》、《幸福》等杂志起草的《太平洋关系备忘录》中提出,出于战后国际防御体系的需要,由于台湾处于太平洋的重要位置,可以作为国家舰队的停泊之处。因此,对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不应归还中国,而要由国际共管。此文11月在重庆《中央日报》刊出后,立即引起我国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1943年1月7日《大公报》根据台湾的历史以及国际法驳斥了这一说法,强调中国必收复台湾,并指出:“盟国之中如有人作此想头,必受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就台湾的国防地理而论,它与海南岛是中国监视海疆的一对眼睛,谁愿意让人拆去屏障?谁愿意让人挖去眼睛?”中国共产党对此也做出反应。《新华日报》1943年3月24日的社论指出:“今天要谈战后问题,就必须有助于战时盟国的团结作战和有利于战后世界的民族独立及民主自由为主。……有少数帝国主义思想者之流,不是高唱独霸世界之谬说,就是滥发列强共管之妄议,……我们深信中国在战后的地位,决定于抗战的胜利,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安排的”。“台湾革命同盟会”反应尤为强烈。它于1943年1月30日发表声明,指出:“台湾原属中国,台民中百分之九十三点七保有中国血统……本会特将代表六百万台湾人民……严正声明中外:战后处理台湾问题,除将台湾领土主权完全归还中国外,任何维持现状或变更现状之办法,均为台湾人民所反对。”(19)
然而,美国该杂志的发行人并不因此放弃这种论调。同年5月15日美时代公司的“战后问题研究组”主任吉瑟普(John K.Jessup)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继续坚持台湾国际化的论点。他说,“我们所拟定的横贯太平洋的防御线,不是保卫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及中国自己海岸线最合理的方法吗?台湾不是这条链锁的碇泊场吗?如果是的话,不应当将它国际化吗?”针对这种把防御与主权混为一谈的主张,当天的《大公报》发表《再论关于台湾问题》,驳斥了这一观点。文章说:“既公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就应该无条件交还中国,至于在台湾怎样设防,及台湾防务怎样与英美合作,那必须在交还中国以后,再向中国政府商谈。”如果“为真正的设防,就不应把变更中国的领土作为设防的前提。”提倡台湾国际共管,这不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国际上也没有市场。就是在美国,主张台湾应归还中国还是占舆论主流。例如,美著名学者拉铁摩尔、美军驻亚洲太平洋舰队司令颜露尔都公开发表谈话,认为台湾应归还中国(20)。1943年12月1日由中、英、美三国首脑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确定了台湾于战后归还中国。
综上所述,台湾自从被割让之后,祖国人民一真未曾忘记收复宝岛,使六百万台湾同胞回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国共双方,还是其他党派、社会团体和台胞,中国人在收复台湾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抱有一致的看法,达到前所未有的共识。这对于抗战胜利后台湾顺利回归祖国起到重要的作用。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不无裨益。自1949年以后,台湾与大陆分离已四十余年。目前两岸人民的交流正日益扩大,使两岸人民都了解和认识统一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应该一如既往地排除一切障碍,尽早在和平统一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是历史赋予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注释:
①吴桐林撰:《今生自述》,载杨家骆主编《中日战争文献汇编》六。
②《马关条约》第二款。
③杨碧川著:《日据时代台湾人民反抗史》,(台)稻乡出版社,1988年版。
④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载《解放》周刊第一卷十期。
⑤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载《红旗》周刊第一卷第18期。
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26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⑦《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91页、595页,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⑧蒋介石:《对日抗战与本党前途》,载《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印。
⑨《新华日报》1941年12月14日。
⑩、(13)、(16)《台湾革命同盟会》第二届大会宣言。见1942年4月5日《大公报》。
(11)《中央日报》1942年11月4日。
(12)“台湾革命同盟会”于1941年在重庆成立。它是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大陆台胞抗日联合战线的团体。
(14)《新华日报》1942年4月5日。
(15)《中央日报》1943年8月5日。
(17)《中央日报》1942年6月17日福建版。
(18)《新华日报》1940年3月29日。
(19)《莆田福建报》1943年3月23日转引吕芳上:《台湾革命同盟会与台湾光复运动》,载《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第三辑,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版。
(20)分见1942年5月30日重庆《新蜀报》、1942年4月4、5日《大公报》。
标签:抗日战争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历史论文; 大公报论文; 中央日报论文; 马关条约论文; 新华日报论文; 国民政府论文; 太平洋战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