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基金的困境及其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困境论文,中国保险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保险业又一次面临着巨大危机和困境,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方式、投资工具单一,难以支持我国保险业全面应对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纷至沓来的局面。如何改变我国保险业和保险基金这一困境局面,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成为我国金融学术界迫切需要探讨解决的广大课题。本文现对此作些探讨。
一、中国保险业现状和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飞速迅猛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到2000年末保险业资产总额是3373.8亿元,占(GDP的3.7%,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保险市场。自十五大以来的5年中,我国保费收入由1997年的108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2109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8%,占保费总收入的37.5%;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4%,占保费总收入的62.5%。保险公司总资产达4591亿元。保险公司由19家增加到54家,其中外资公司由6家增加到34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无到有,保险营销员逾百万。特别是2002年,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05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59.7%,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已占总保费的74.5%。5年来,保险深度由1.61%升至2.98%,保险密度由101.12元升至237.64元。我国保险业在开放中迅速发展。
但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保险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两项指标世界排名分别为61位和73位。目前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1.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十分狭窄。一是法定运用渠道比较少。1998年以前,只有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年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了新规定,如可介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证券市场上的基金投资。二是保险资金实际运用渠道比较单薄。近10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限于银行存款。2002年,全国保险资金运用金额为5799亿元,其中银行存款3019.7亿元,占比52%。在证券市场上,保险公司只可进行基金投资。2002年,保险基金投资证券基金313.3亿元,占比5.4%。199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保险公司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买卖业务,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保险机构对保险资金运用不够重视,有的寿险公司甚至没有开展国债业务,加上我国同业拆借市场本身也不活跃,所以保险公司效益也不大。总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着初级化和表面化问题。
2.利率连续调整使保险公司的资产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变化之中,宏观政策调整较多,对保险业有较大影响。比如,近三年央行连续8次降息使我国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现象日趋严重。单靠银行存款的利息已经远远不能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了,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新领域来保证其支付保费的可靠性。另外,从目前保险公司投资的资产结构看,银行存款、债券加上回购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高达91.52%,这些固定利率产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货币政策将发挥积极作用,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下,利率存在上升预期,对保险业现有固定利率投资品种的价格、价值都会带来很大冲击。
3.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显著下降。由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带来的问题,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显得尤为突出。在现有框框的限制下,我国保险公司面对如何实现更有效地资金保值增值的难题。由于保险资金存在非收益性运用过大、挪用保险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问题,于是各家保险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资金运用上动脑筋。事实上,保险公司真正感受到的资金运作压力,已经来自基金二级市场。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及金融债券相比,投资基金二级市场是保险资金较有可能获得资金增值的一条途径。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股市调整,证券市场总体低迷,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为-21.3%,使基金的理财业绩黯然失色,基金二级市场也无法提供博取可观资本利得的机会。保险公司难以对基金市场有特别的指望,其资金保值增值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产品均为利率产品,利率的变化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影响巨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降低,甚至出现大幅亏损,不仅使其经营发生困难,而且将最终损害保险人的利益。据估计,全国保险业总的利差损可能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加之准备金不足成为各家保险公司感到头疼的事。从保险业的竞争态势看,承保的综合成本率将不断上升,承保利润会逐步下降,承保亏损已经成为保险公司的普遍现象。而目前欧洲与美国的保险公司承保综合成本率已经超过100%,我国保险业随着市场开放和竞争性增强,承保利润会进一步加速下降,如果没有其他创造利润的渠道,势必使保险业的发展危机进一步扩大。
4.资产负债失配现象严重,存在较大的再投资风险。保险资金中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70%以上是10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保险负债的特性要求资金运用在期限、成本、规模上与其较好的匹配,以满足偿付需求。但由于现有工具缺乏、投资品种单一、投资期限较短,资产与负债失配现象十分严重,姑且不考虑收益率失配的因素,期限失配的状况粗略估计也在50%以上,存在再投资风险。
5.系统性风险正在集中放大。由于投资渠道受限,保险资金运用集中在有限的品种上。协议存款占全部可运用资金的比例超过50%,占了商业银行中长期资金来源的绝大部分;保险业在基金市场的投资达300多亿元,约占基金市场现有规模的1/3;债券的长期品种大部分为保险资金持有。由此可见,单一品种在保险资金组合中的占比过高或占市场规模比例过大,系统性风险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市场波动,保险投资的安全和收益将受到严重影响。近两年保险公司在基金市场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尽管基金投资占各家公司可运用资金的比例都不高,但这部分基金投资产生的亏损是去年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6.保险资金运用中短期行为严重。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资金主要来源都是保费收入。人寿保险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一般为30-40年)、安全要求高等特点,因而现今这部分资金在我国比较适于投资长期储蓄、国债、房地产等。财产保险的保险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为一年),对资金的运用要求流动性强,因而比较适用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高的投资品种。然而,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而我国短期投资的投机性大、风险高。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的使用效果。
7.交易所国债市场萎缩影响了保险资金效益的发挥。自1997年9月至2002年9月,交易所内的国债交易品种只有6个,流通总量不足600亿元。而我国保险业的可运用资金中除银行存款外,其余大部分用于购买国债。相对于保险企业可运用资金总规模来说,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容量和期限结构都无法满足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要求。何况,国债交易还有银行和大量其他企业的介入。
8.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不尽规范,限制了保险资金的运作效率。1998年下半年保险公司获准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进行国债、金融债券的现券交易,该市场虽容量较大,托管债券面值超过一万亿元,但该市场目前不够规范,市场交易中间环节中尚存在较多问题,缺乏债券市场应有的流动性,现券交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公司资金的运作效率。
9.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大多是国际著名的跨国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他们在中国的分支公司可以利用跨国公司所特有的集团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本支持、转移利润和分散成本。实质上,他们大多是产、寿险混营,甚至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混营,而国内保险公司实行产、寿险分业经营,很难从国内获得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当然值得担心的还有他们的雄厚资本和成熟的投资经验。
二、中国保险基金必须加快和更大规模地进入资本市场
既然保险业和保险基金的运作已面临巨大的困境,那么如何改变和走出这一困境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中国保险基金必须更大规模地进入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
(一)资本市场迫切需要保险基金更大规模入市。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来看,保险资金是推动证券市场长期走牛的主力军。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多样化。包括:国库券、各等级的债券、各种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投资、政策性贷款、短期投资等(见表一)。
表一 1991年美国产险公司的资产分布 (单位:10亿美元、%)
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按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资金进行投资组合。在投资多样化的总趋势下,保险公司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的比例逐渐缩小,而投资于股票、债券、抵押资产、中长期贷款等资本市场工具的比例则逐步增大。1920-1997年的58年间,美国500家寿险公司的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银行存款”、“保单贷款”所占比重从45.1%下降至12.2%,而“政府公债”和“公司债权”所占比重从45.1%上升至56.3%,上升最快的是股票投资,从1.0%增至23.2%,增加了22.2个百分点;将债券与股票相加,1997年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资产中,证券投资所占比高达80%。因此,我国的资本市场也迫切需要保险基金大规模地进入。
1.规模庞大的保险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它对资本市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保险资金进入市场可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我国资本市场缺乏长期的资金投资者,大量短期资金和小额资金充斥资本市场,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与投机性。保险资金尤其是人寿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大量的长期性资本投入,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规模成长和结构改善,也可以缓解资本流动过于集中于银行体系而造成的风险。从世界各国看,那些保险金已经增长到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相当比例的国家,通常也是那些具有规模较大、效率较高的资本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欧洲表现得尤为突出。保险金在金融市场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这些国家一定的经济规模所能起到的作用。资本市场在经济中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就在于它能为长期债券、股本和风险资本提供出路。这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保险基金对实现这一过程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2.保险基金入市可为资本市场增加资金约700亿元。
随着市场的成熟及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各类保险基金将成为证券市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比如美国股市最大的投资人是各大养老保险基金,他们占整个美国股票市场资金量的40%以上。现在我国保险公司资产达6000亿元,但由于手中大量资金无法高效运转,已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及偿付能力。保险公司急需找到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以降低风险,而从证券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及投资品种成了保险公司目前的主要投向选择。根据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将10%的资产投资在证券投资基金上,但目前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只有190亿元,显然,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没有用足。如果保险公司用足这10%的资金,则可用资金有410亿元左右。整体而言,在股市进入投资价值区间后,保险基金可以入市的资金总量约有700亿元。保险基金入市肯定是对股市的一大利好。这不仅能解决市场的资金饥渴,而且有助于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改变投资者的组成结构,推进低迷股市终结的进程。
3.保险基金入市在稳定市场方面有杠杆作用。
保险基金遴选投资管理者的过程及高度透明的实际参与市场过程,会对基金运作的其他资金产生影响,作为保值、增值且以长线投资为手段的大资金,其市场增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锁定一批蓝筹股筹码上,更对其他市场投资力量有辐射作用。保险基金入市逐渐加速,将有利于促进市场底部尽快形成。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这批资金正式大规模介入市场还有一个过程,所以预期大盘受此影响而短期内完成筑底开始上涨也不现实。但无论如何,保险资金入市,必将使市场的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投资性资金手中。总体来看,这种局面有助于保险基金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4.保险基金作为较稳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将改变证券市场的投资结构,由以散户为主向机构投资者主导转变。
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期,具有新兴市场的许多不足,特别是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造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不合理以及股市中严重的投机现象和不规范操作。这和成熟资本市场中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占多数甚至绝大多数的情况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培养机构投资者的力度,使机构投资者在优化股权结构,推进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以稳健型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股市能够更加平稳发展,有助于促进股市及上市公司运作的规范化。因此,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可以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改善资本市场的结构。
(二)保险基金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是保险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1.保险基金加快进入资本市场将有利于促进保险基金的积累。
保险基金能够得到快速的积累,这是当前各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中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由政府保险转向基金积累制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资本市场又不发达,再加之长期以来保险没有走向市场化,因此,在转向基金制时,保险基金是否能够达到快速积累,是关系到保险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要使保险基金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来经营其资产,资本市场就得在规模、广度和手段的多样性方面适合于保险基金的需要。在积累期间,资本市场和保险基金的管理都将发生不断的变化,这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及保险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可获得争取更大投资回报的可能。
1999年起我国允许保险资金间接投资股市,有效地化解了前几年高息保单留下的“利差损”问题。如果允许少部分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将可以改善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使保险公司实现资产和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并有利于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新产品,满足各种层次的不同投保人的保险需求。
(三)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和客现规律。
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而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应该是既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又包括保险市场。我国目前所有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教材、著作、文献大部分认为金融市场只包括三个市场(货币、资本、外汇市场),少部分认为只包括两个市场(货币、资本市场),普遍忽视了保险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我认为这是很不全面的。现代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早已向我们展现,保险市场应该是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即现代市场应该包括四个市场:货币、资本、外汇、保险市场。我认为,在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中,保险市场既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密切相关,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甚至外汇市场都离不开保险市场。保险市场和这三个市场之间是在不断的渗透融合中,达到一种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它们既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又是一个整体,既缺一不可,又必须在相互渗透中共存联动。
特别是保险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是金融体系高级化的趋势。保险机构必须将证券投资作为最重要的保险投资方式,使保险资金大量进入证券市场。从总体趋势看,1980-1995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保险性机构持有证券的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一直在不断上升。1997年,美国、欧洲、日本的保险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场总市值的比重分别为25%、40%、50%。由此使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市场更加发展和完善。保险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不仅表现在业务的交叉上,也表现在组织机构的一体化上,保险机构与证券机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管理机构等通过收购兼并,形成集团化、复合式的组织构架。保险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资金互动关系,而是一个金融体系结构性整合和发展的深化过程,既包括资本市场为适应保险机构入市在交易机制、产品结构、交易质介、风险监控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又包括保险机构自身的管理构架、监控制度、经营战略、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创新。以促使两者良性互动,从而突破我国保险与资本市场的低水平相互制约状况。
三、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上所述,中国保险基金大规模进入证券、资本市场既是完善、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需要,又是市场经济、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同时也是我国的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切实可行方案尽快让保险基金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
我认为,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即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还比较低,特别是其中的股票市场发展程度还很低、问题很多的实际情况,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既不可畏缩不前,又不可轻率行事,特别不可大规模贸然进入股票市场。
这几年我国股票市场虽然有了较大发展,至2001年10月底,我国股市总值达43742.14亿元,流通市值达14560.16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的家数达到1152家。到2002年11月底,我国证券市场上股票总市值超过4.6万亿元,约GDP的50%。但与成熟发达的股票市场相对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和严重的。
1.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未能体现股市的特有功能。
股票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有集资和融资的功能、警示功能、调整功能和约束功能等。这些功能的强弱,可以从股市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来。首先,集资和融资的功能不足。中国的股票市场虽然建立了两个交易所和两个法人股系统,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市场参与者,但较之成熟的股票市场依然相去甚远。这从股票市值的比较中可以看得很清楚。1992年世界十大股票交易所前三名(纽约、东京、大坂)的股票市值就已经分别是我国股票市值的87倍、58.7倍和49倍。而无论是股票发行额或股票市值与GNP的比率,还是股票发行额与银行贷款额或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都很低。另外,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尤其是股票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更是微不足道。还有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结构也极不合理。银行存款占绝大部分,而股票比例却微乎其微。由于我国股份制和股票市场至今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每年发行和上市的股票数量本来就十分有限,股票市场也就不可能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我国股票市场的集资和融资的功能十分薄弱。其次,警示、告示功能微弱。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远远高于成熟市场的市盈率,股票涨跌幅又过快过猛,因此股市一直不能很好地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股市价格也不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再次,调整功能十分有限。从近几年的股市状况看,其调整功能表现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从股价上看,加工工业、商贸、房地产业公司股票价格普遍看好,而基础产业企业股票价格水平普遍低于其他行业公司股票价格。另一方面,从上市公司的构成看,绝大部分为加工工业和商贸、房地产企业,而只有为数几家的基础产业。显然,这种股票上市结构背离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加剧了产业结构失衡,在这种状况下,股市的调整功能自然无法发挥。最后,约束功能不强。目前,中国股票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国家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加之国有股上市流通实验不够成功,使广大个人股东通过股票交易活动对公司经理阶层发挥的激励、约束功能微乎其微。这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各种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
2.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股市投机性强,波动较大。
我国的股票市场虽然投资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到2001年10月投资者开户数已达6577.05万户,但股市一直呈现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为辅的特征,机构投资者仅占开户数的4.5%,而散户占了95.5%,即使是机构投资者也只是在近两年才有较大的发展。而在发达国家成熟的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都占较大的比重,如美、英、日三国的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比例分别为80%、79.5%、81.0%。由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而且收入低、资金量小,多数中小散户无力进行长期投资,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和很强的投机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过高的换手率,二是市盈率过高,三是股价指数及成交额与违规活动正相关。而且,股票价格涨跌频度和幅度过快、过猛,这些都导致了我国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幅度较大的现实。
3.金融交易工具过少,市场缺乏避险工具,使投资者常面临险境。
中国股市不仅波动幅度大,整体风险高,而且系统性风险在总体风险中的比重也较高。目前既没有做空机制,又缺乏风险对冲工具,这一方面使投资者无法建立风险对冲机制,风险控制能力受到削弱,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的方法只能是从股市退出;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机构投资者入市的步伐,限制了其发展空间。总之,我国股票市场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保险基金大规模贸然入股市风险必然很大。
四、中国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具体对策思路
既然中国的保险基金大规模进入股票市场存在巨大风险,当前不可大规模进入股市,那么,中国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还有哪些途径和方式呢?我认为当前切实可行的改变困境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成立各种形式的投资基金(如养老基金、创业基金等),直接进入资本市场。
在西方国家,一直盛行着“养老金计划就是资本市场”的说法,尽管这个说法比较绝对,但它却体现着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休戚相关。在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的时候,深化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运作,是扭转这一逆势的必由之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无论是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是企业私营保险基金,相当比例都投放到资本市场中去。正是这些不断增长的养老保险基金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使养老保险基金得以成功运作。资本市场越发达将使得投资效率越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就越有保障,经济增长也就越快。因此,我国也应借鉴这种方式,尽快成立养老基金并直接进入资本市场。
另外,保险基金可进入创业基金。创业基金属于产业直接投资的范畴,它主要投资于实业项目,充实企业实有资本,形成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创业基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飞速发展,90年代后在发展中国家也被广泛采用。我国于1987年开始发行创业基金——“中国投资基金”。同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创业基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它是一种股本性投资,若是跨国投资,不构成被投资国的外债,有利于减轻外债负担;其次,创业基金注重稳定的投资回报,不以分享市场份额为目的,不易形成外资对本国同一行业的冲击和垄断;再次,它一般投资于某一具体产业,具有极强的综合筹资能力,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再其次,创业基金追求的是成长性与收益性的统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最后,创业基金通常以大量现金进行投资,一旦做出投资决策,资金迅速到位,运用十分灵活。因此,用保险资金成立创业基金投资于具体的行业中,将有利于我国保险业及创业投资基金的双重发展。国家应对保险基金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利益激励政策。
(二)大规模增加购买企业债券。
企业债券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工具,在许多国家中,企业债券投资是各类投资中最多的。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尤其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特点的寿险资金已成为其市场融资尤其是企业债券融资的三大资金来源之一,如美国将大部分寿险资金投资于固定利率债券特别是企业债券。当然不同投资者的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应区别对待。如对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应有所区别。寿险资金一般是长期资金,其收益要求一般应超过最新利率并参照精算率,所以寿险资金可多一些比例购买长期企业债券,而非寿险由于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则可多购些短期企业债券。
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行占各类债券发行的比重还很小,主要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缺乏,大量的中小散户追求的是短期的投机性盈利而不是长期的资金效益的提高。而且,企业债券的发行成本偏高,导致企业发债成本高,风险大,不如靠银行贷款有把握,从而抑制了企业利用债券融资的积极性。另外根据《公司法》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具有发行公司债券的资格,而且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审批制,且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这种管理体制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不仅导致企业经营效益低下,而且不利于我国社会资金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我们既必须从发行主体入手,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积极推进抵押债券的发行,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发行更多的企业债券来满足投资者的购买需求;又必须鼓励保险基金增加对企业债券的购买。保险资金尤其是养老保险、人寿保险等的资金具有长期性、大量性的特点,且保险基金作为投资机构进入债券市场,投资于企业债券可以改善市场投资者的结构,提高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培养理性投资理念,从而促进市场的稳定,并且还可以降低企业发债成本,降低债券市场的风险。因此,在目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居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保险资金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应把保险资金用于大量购买企业债券。但进行企业债券的投资也是有风险的。主要有违约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变现力风险。因此,保险基金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也应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债券作为有价证券,其价格和利率呈反比例变化且长短期债券对利率的反应又有不同,在我国,它的价格水平与债券预期收入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成反比,企业债券只有高于国库券、金融债券利率才能吸引购买者。减少利率风险的办法一是降低债券利率总水平,以国库券为准,调整意见是其票面利率应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在这一区间范围内稳定企业债券的发行并使保险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美国保险公司投资政策的特别方向一般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小,违约风险大的情况下,我国保险公司可投资于信用等级AA+以上的企业债券,这是一个较合理的做法。
(三)增加购买金融债券和国债的比重。
金融债券和国债是收益相对固定的金融商品。金融债券和国债的投资具有安全性好、变现能力强、收益相对稳定的优点。保险基金参与金融债券和国债的投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国保险公司在国债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就是明证。目前我国金融债券和国债交易的品种为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交易的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等债券,兑现基本不成问题。国债回购市场也有了很大发展。在国债买卖中,保险公司平均收益率维持在5%左右,这对于拥有大量资金的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的环境。因此,保险基金应增加购买金融债券和国债的比重。
同时,国家应加大和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债券的发行,为保险基金更多地购买金融债券创造条件。
(四)直接进行中长期贷款。
面向企业、个人进行中长期贷款,进入资本市场。一年期以内的贷款属于货币市场,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属于资本市场。保险机构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中长期贷款这一领域内发挥其金融机构的特色。保险公司拥有的大量资金可以以中长期贷款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贷款一方面可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领域。而在国家货币政策进一步向宽松转变和适应国际金融一体化趋势以及拉动需求的角度考虑,应允许在风险可控制的基础上对个人的中长期消费进行贷款。这类贷款主要是消费贷款,尤其是住宅抵押贷款。与银行等传统的住宅融资机构相比,保险公司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保险公司可以积聚大量长期资金,这与住宅抵押贷款对资金期限的要求正好匹配;二是保险公司具有强大的营销体系,更能够向居民个人推广这种消费金融产品。因此,住宅抵押贷款是非常适合保险公司投资的工具。根据国际经验,保险公司投资于住宅抵押贷款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保险公司直接向消费者个人提供住宅抵押贷款融资,它需要保险公司建立独立的抵押贷款管理机构,自己完成全部的住宅抵押贷款融资过程;另一种是银行等机构将自己发放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保险公司购买银行发行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此时,保险公司可利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优势发展自己。另外,为了扩大内需,还可逐步扩大保单贷款渠道。同时,应允许保险公司面向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建立审核、经营贷款的专门机构,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贷款五类分类法,对贷款进行有效管理,防范化解贷款风险。
(五)购买少量的股票,其比例控制在3%左右。
在发达国家,股票投资在保险公司的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份额为15%-20%,他们通常愿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工业、交通、商业及其他公司的股票。一般来说,股票投资的潜在报酬率比其他投资高、流动性也好,但它也是风险最大的证券投资。因此各国对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一般都有量的限制。在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属于新兴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都非常高,因此我国保险基金投资股票更要谨慎,我认为,就目前来说,其投资股票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左右。
(六)进行中长期票据承兑、贴现。
在美国的金融资产中,票据占有近30%的比例。而我国的票据承兑贴现市场发展还很不充分完善,需要大规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进入。保险资金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应成为中长期票据承兑贴现市场新的主力军。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商业票据的主要买主除了大的商业银行外,还包括许多非银行的金融公司和保险公司,尤其是保险公司拥有的大量中长期票据。我国作为加入WTO后要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家,目前应逐步允许保险机构和保险基金进入中长期的票据承兑贴现市场,以此促进保险资金的充分利用以及我国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发展。
标签:股票论文; 机构投资者论文; 投资论文; 银行存款论文; 保险市场论文; 保险功能论文; 基金论文; 资金运用论文; 保险公司设立论文; 保险公司论文; 创业资金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证券论文; 企业债论文; 股票市场论文;